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K-means在Python 中的實現

K-means在Python 中的實現

來源:Stardustsky

K-means演算法簡介

K-means是機器學習中一個比較常用的演算法,屬於無監督學習演算法,其常被用於數據的聚類,只需為它指定簇的數量即可自動將數據聚合到多類中,相同簇中的數據相似度較高,不同簇中數據相似度較低。

K-menas的優缺點:

優點:

原理簡單

速度快

對大數據集有比較好的伸縮性

缺點:

需要指定聚類 數量K

對異常值敏感

對初始值敏感

K-means的聚類過程

其聚類過程類似於梯度下降演算法,建立代價函數並通過迭代使得代價函數值越來越小

適當選擇c個類的初始中心;

在第k次迭代中,對任意一個樣本,求其到c個中心的距離,將該樣本歸到距離最短的中心所在的類;

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該類的中心值;

對於所有的c個聚類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後,值保持不變,則迭代結束,否則繼續迭代。

該演算法的最大優勢在於簡潔和快速。演算法的關鍵在於初始中心的選擇和距離公式。

K-means 實例展示

python中km的一些參數:

sklearn.cluster.KMeans(

n_clusters=8,

init= k-means++ ,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precompute_distances= auto ,

verbose=,

random_state=None,

copy_x=True,

n_jobs=1,

algorithm= auto

)

n_clusters: 簇的個數,即你想聚成幾類

init: 初始簇中心的獲取方法

n_init: 獲取初始簇中心的更迭次數,為了彌補初始質心的影響,演算法默認會初始10個質心,實現演算法,然後返回最好的結果。

max_iter: 最大迭代次數(因為kmeans演算法的實現需要迭代)

tol: 容忍度,即kmeans運行準則收斂的條件

precompute_distances:是否需要提前計算距離,這個參數會在空間和時間之間做權衡,如果是True 會把整個距離矩陣都放到內存中,auto 會默認在數據樣本大於featurs*samples 的數量大於12e6 的時候False,False 時核心實現的方法是利用Cpython 來實現的

verbose: 冗長模式(不太懂是啥意思,反正一般不去改默認值)

random_state: 隨機生成簇中心的狀態條件。

copy_x: 對是否修改數據的一個標記,如果True,即複製了就不會修改數據。bool 在scikit-learn 很多介面中都會有這個參數的,就是是否對輸入數據繼續copy 操作,以便不修改用戶的輸入數據。這個要理解Python 的內存機制才會比較清楚。

n_jobs: 並行設置

algorithm: kmeans的實現演算法,有:』auto』, 『full』, 『elkan』, 其中 『full』表示用EM方式實現

雖然有很多參數,但是都已經給出了默認值。所以我們一般不需要去傳入這些參數,參數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調用。

下面展示一個代碼例子

fromsklearn.clusterimportKMeans

fromsklearn.externalsimportjoblib

fromsklearnimportcluster

importnumpyasnp

# 生成10*3的矩陣

printdata

# 聚類為4類

estimator=KMeans(n_clusters=4)

# fit_predict表示擬合+預測,也可以分開寫

res=estimator.fit_predict(data)

# 預測類別標籤結果

lable_pred=estimator.labels_

# 各個類別的聚類中心值

centroids=estimator.cluster_centers_

# 聚類中心均值向量的總和

inertia=estimator.inertia_

printlable_pred

printcentroids

printinertia

代碼執行結果

[212232]

為了更直觀的描述,這次在圖上做一個展示,由於圖像上繪製二維比較直觀,所以數據調整到了二維,選取100個點繪製,聚類類別為3類

fromsklearn.clusterimportKMeans

fromsklearn.externalsimportjoblib

fromsklearnimportcluster

importnumpyasnp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estimator=KMeans(n_clusters=3)

res=estimator.fit_predict(data)

lable_pred=estimator.labels_

centroids=estimator.cluster_centers_

inertia=estimator.inertia_

#print res

printlable_pred

printcentroids

printinertia

foriinrange(len(data)):

ifint(lable_pred[i])==:

plt.scatter(data[i][],data[i][1],color= red )

ifint(lable_pred[i])==1:

plt.scatter(data[i][],data[i][1],color= black )

ifint(lable_pred[i])==2:

plt.scatter(data[i][],data[i][1],color= blue )

plt.show()

可以看到聚類效果還是不錯的,對k-means的聚類效率進行了一個測試,將維度擴寬到50維

對於百萬級的數據,擬合時間還是能夠接受的,可見效率還是不錯,對模型的保存與其它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模型保存類似

fromsklearn.externalsimportjoblib

joblib.dump(km,"model/km_model.m")

看完本文有收穫?請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關注「大數據與機器學習文摘」,成為Top 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ython 的精彩文章:

Python成過去五年中增長最快的語言
為什麼Python被更多人追捧
你想要的Python軟體不支持Windows?來這裡找支持版!
Python和全局變數
Python為何在高收入國家野蠻生長?

TAG:Pyth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