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喜歡被貼標籤 女主靠自己獨立有擔當

不喜歡被貼標籤 女主靠自己獨立有擔當

不喜歡被貼標籤 女主靠自己獨立有擔當

不喜歡被貼標籤 女主靠自己獨立有擔當

不喜歡被貼標籤 女主靠自己獨立有擔當

編劇蘇曉苑接受採訪 回應質疑

由孫儷、陳曉、何潤東主演的古裝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以下簡稱《那年花開》)正在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熱播。相比流行意義上的瑪麗蘇式的「大女主」,《那年花開》絕不是這種類型,播出不到20集,貼心暖男吳聘(何潤東飾)就「領盒飯」了,惹得一眾網友揚言要給編劇「寄刀片」……編劇蘇曉苑近日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歷史的真實,從戲劇角度看,吳聘的存在會是周瑩成長的助力,這樣對周瑩的形象是有損傷的,「其實我個人不太喜歡被貼一個大女主戲的標籤。我們講的是一個女性的獨立和成長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特別厭惡、嫌棄那種瑪麗蘇的人設,好像無數的男人都來幫她,然後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達到人生巔峰,得到成功。」蘇曉苑坦言,自己是最近才知道瑪麗蘇這個概念,「如果我們是被周瑩身上的獨立、擔當、勇敢、犧牲、付出這些品質打動,我們就沒有忘記創作的初心,周瑩這個名字本身就是瑪麗蘇的反面。」

吳聘 火速下線引發抗議

劇中,何潤東飾演的吳聘是善良正直、溫文爾雅的吳家少東家,他和周瑩的戀愛情節堪稱典範,婚後對周瑩的寵溺更是「肆無忌憚」,一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態度。但隨著吳聘從棗樹跌落突然去世,網友紛紛表示「接受無能」。

對於網路上一片「為什麼要這麼快讓吳聘『領盒飯』」的抗議聲,編劇蘇曉苑解釋說:「首先是基於歷史的真實,因為周瑩在歷史上就是個寡婦,而且是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守寡了,如果我們做這樣一個題材,可能很多東西是可以虛構的,細節可以虛構,但這種大的命運主線不可能去虛構。其次,大家都說我們這是一個大女主戲,其實我個人不太喜歡去貼這樣一個標籤,如果吳聘,甚至包括吳聘的父親吳蔚文還活著的話,他們都會成為周瑩個人成長道路上非常非常大的助力,那他們的存在其實對這個主題是有損傷的。我們大家都特別厭惡、嫌棄瑪麗蘇式的塑造,就是總有無數的男人來幫女主,然後她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登上人生的巔峰了,這種設計是有損我們對人物的塑造的。最後,從我自己的角度,當時這個故事打動我,是我願意接下這個劇本的初衷。一個女性的獨立,一個女性的擔當,這點是最打動我的。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她還擁有很多外力的話,就不是我想寫這個戲的初衷了。」基於以上三點,蘇曉苑認為,讓吳聘以及吳聘的父親比較早的「領盒飯」還是很合適的。

其實,有業內人士認為,「大女主劇」其實是中性詞,它是指女主角是整部劇的核心人物,整部劇圍繞女主鋪排展開,並主要表現女主為成長、謀略、爭鬥、愛情、親情等。蘇曉苑也坦言,「周瑩作為女一,主角光環肯定是有的,但我盡量不開金手指,還是讓她依靠著她的堅韌,她的勤奮,那麼多付出才得到了今天的。」

周瑩 原型記載只有兩頁紙

蘇曉苑最初接下創作任務時,她了解到的周瑩不超過兩頁紙,打動她的也就是幾個詞,比如一個十多歲的女孩子,年紀輕輕就守寡,然後終身未嫁,並把家族帶上陝西首富的位置,這樣的故事還發生在那樣一個紛亂的年代……從只有兩頁紙的人物原型到一部長達74集的電視劇,創作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可想而知。

「還在大綱階段的時候,我自己覺得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得找到這個人,要找到這個故事的脈絡,就是怎樣在真實和歷史之間去平衡,這個階段也是花的時間最多的;進入劇本之後,花的工夫最多的就是人物塑造了,導演總在要求我能不能出新,能不能不要套路,我覺得在後面階段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讓人物更準確。」蘇曉苑在創作期間還曾去陝西採風尋找靈感,「創作就是這樣,永遠不可能完全準備好。我一直的習慣就是在打仗中去學會打仗,就是邊寫邊收集資料。這個劇本我寫了一部分之後,停下來,後來到了陝西涇陽,還到了三原縣去做調研採風,然後又寫,寫了之後,又查閱各種資料……其實談不上如何分配時間,是一集一集地寫,然後一稿一稿地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終於走到了今天。」

對於這樣一個既要在人物大的命運上遵循歷史,又要在細節上或是支線上做出合理虛構的大劇來說,具體如何平衡歷史真實和戲劇虛構兩者之間的度,蘇曉苑說:「我覺得沒有刻意的去平衡,因為這是一個現實主義的作品,那時候我在寫作的時候呢,其實加入的都是我自己對於真實的人生,真實生活的一種感悟吧。在悲苦的環境下,可能我們都應該樂觀,都應該學會苦中作樂,而我們在快樂、在開心的時候,也應該知道,可能這些快樂開心隨時都會失去,這些東西都是莫測的。」

該劇的正劇范兒除了表現在周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外,還體現在劇中出現了數位清末政治人物的名字,如左大人(左宗棠)、李大人(李鴻章)、劉銘傳、貝勒爺(載漪)。對於這條比較隱晦的線索,蘇曉苑是基於現實主義的考慮,「他們人生的跌宕起伏,他們的喜怒哀樂同樣也離不開時代,而且他有的時候就像蝴蝶效應一樣那邊動下手指可能就影響到涇陽的我,這是我自己的一個價值觀吧,就是說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或者生活在這個時代里,我們都是非常非常渺小的。我們所有的力量,可能有的時候跟黑暗的勢力比起來都是以卵擊石,我們可能什麼都改變不了,但就是這個樣子。在這樣的一個現實情況下,作為微小的我們不管是周瑩也好,沈星移也好,還是趙白石也好,甚至包括俞灝明扮演的杜明禮,我們仍會努力地去發出我們自己該有的光電,我想這可能是生存的最大意義吧。」

北京晨報記者 馮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