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之形」打爛了一手好牌
前半部分搭建好的故事,被後文的一團亂麻毀掉了。
>>>>>>>>>>>
註定的一團亂麻
[聲之形]本來是個好故事。原作選材、視角都特別。
可惜影片的改編,太貪心了。
交織的線索、傳達的主題太多,又太深,毫無取捨,全部塞進劇本。
這些在影片後半段,糾纏撕扯,成了一團亂麻。
影片的前半段,一個有強烈戲劇衝突的故事已經搭建完成:
男主人公將也,在小學時欺負過同伴的聾啞女孩硝子。
終於在一次造成嚴重後果後,他在當地被同學孤立,直到高中。
走投無路,他決定在自殺前,再找到硝子,向她致歉,給自己的人生,最後有個交代。
兩人重逢後,關係從此展開。
自此,影片的故事線索,分出了如下幾條。
其一,是將也從追悔,到產生自我厭惡,以對硝子近乎討好的愛,迴避痛苦。
到後來,他放下包袱,重新接納自己與生活。
其二,則是硝子起初為殘疾而自卑、自我封閉,努力適應他人,甚至認為自己是他人的負累。
但影片結尾,她的心理狀況似乎有所改善。
至於第三條,則是從前與硝子有過交集的同學們,包括植野、川井、佐原等人的心理變化。
他們從對自己兒時的愚蠢與怯懦,盡量迴避,到後來正視過去,與硝子成為朋友。
還有,就是將也與硝子不斷發展的感情線。
這幾條線,每一條都細膩而深刻。
其所要表達的主題,需要濃墨重彩,條分縷析地講述,讓觀眾更好理解。
所以,只要擇出其中一兩條,分清主次,鋪開講好,影片的後半段,就可以因此升華。
可惜,導演選擇讓它們齊頭並進,相互交織。
最後的結果,是它們相互糾纏干擾,敘事碎片化,如同一團亂麻。
幾條戲劇性很強的線索,最終一條也沒講好。
後半段的重點,放在了將也的個人成長,與兩人的感情線上。
至於硝子是否放過了自己,為何選擇繼續活下去,心結如何解開,似乎並沒有交代——
如果只是影片高潮的一場大災變,讓她決定為愛人而活,那不算交代。
用「愛情」來解決一切,就像用錯了鑰匙,開錯了鎖。
同樣,幾位舊同學的心理轉變,也欠交代。
其中唯一的例外是植野,由於她的故事線附在硝子身上,才相對完整。
劇本需要借她之口,道出硝子的性格缺陷,即為硝子的轉變過程「系扣」。
因此,她對硝子的厭惡,與最後心結被融化的過程,來龍去脈,都有交代。
而其他人,似乎是福至心靈,一夜之間想通,最終的轉變缺乏說服力。
其原因,在於線索紛繁複雜,根本沒有時間展開去一條條鋪陳。
原作漫畫的細膩深邃,原本可以造就一部優秀的作品。
可惜,創作者對於這種細膩深邃的貪圖,導致他們對故事線缺乏取捨。
拼了命,要讓本已豐富的故事,更加充沛。
這種過猶不及,註定讓影片最終成為一團亂麻。


※「空天獵」曝終極海報,中國首部現代空戰電影
※陳凱歌新片「妖貓傳」曝國際及角色版海報,亮瞎眼的陣容
※午夜場|影君子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