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俞說愚話:路遙知馬力

俞說愚話:路遙知馬力

經常有病人和我說,那個XX醫生開的葯不行,我吃了2天,沒效果,我就把葯都扔進垃圾桶了。也有人和我說,這個朋友介紹的葯,非常好,一用就有效,比你醫院的葯好很多。

不講病情談論葯都是耍流氓。根據今天的話題,我把疾病分為兩類,一類是急性病,一類是慢性病。林星主任之前的開場白了提過,有些病,治好了,就可以翻篇了,比如感冒、肺炎、急性闌尾炎、皮膚外傷等。它們屬於急性病。但是,有些病,無法完全斷根,需要長期和藥物和醫生打交道,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等。

GIF/1K

高血壓和糖尿病病人比較有意思,主要兩種類型。一種是極度恐懼副作用型,崇尚「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的法則,飲食治療失敗後也不願意開始藥物治療。另一種就是極度恐懼數據型,追求「看得見的數字」,血壓值和血糖值。容易被某些效果好的「中成藥」帶走,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趙本山演過一個經典的廣告,裡面有一句,葯好不好看什麼?不要看廣告。那看什麼呢?看療效啊!急性病能夠很快看出療效,而慢性病呢?療效怎麼看?

這還真是個憂傷的問題。慢性病的療效評判病人自己很難有發言權,因為個體的療效不能全面反應藥物的療效,一般需要臨床試驗數據來說話。不少病人就會覺得很無語,我是病人,我還不能評判療效?!!為什麼?????舉個例子,京杭大運河開通的時候,隋煬帝被百姓罵個半死,還成為造反者攻擊他暴君的理由。現在看來,卻是利在千秋。看明白了嗎?評判點不在治療初期,根本無法說明利害。具體說來,高血壓的治療不在於吃藥能減輕癥狀、降低血壓值,而在降低高血壓所帶來的危害,包括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的發生風險。這個療效目標的評估就需要一整個人群,長時間的追蹤。糖尿病的治療也存在這個問題。很多人只關注在血糖上,而不是降低未來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過分控制飲食,導致營養結構失衡,最終得不償失。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發展過程中有段很有趣的時期。那個時期指南非常排斥激素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認為它的使用導致患者不願意長期服用改善病情藥物(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羥氯喹等)。但是改善病情藥物起效很慢,要幾周甚至幾個月,單純止痛藥有時難以控制患者的疼痛。與之相反,各種「專利葯」、「秘方」、「中藥丸」中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和止痛藥,快速緩解病人的癥狀。導致很多病人不接受正規治療,關節嚴重畸形,功能受損。現在大家的觀念開始趨於中性,不再排斥糖皮質激素。我個人的經驗也發現早期改善癥狀能夠增加病人的治療信心,對最終的結果是有好處的。

慢性病治療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高血壓、糖尿病癥狀不明顯,醫生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遠期療效上。而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大都有癥狀,而且還要承受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很容易病急亂投醫,影響遠期療效。

作為醫生,我們需要不斷學習,關注新的研究進展,了解哪些治療方案對患者的遠期效果好。病痛是醫生患者共同的敵人,只有醫生患者共同努力才能最終戰勝疾病,減輕疾病對身體對精神的傷害,擁抱更美好的明天。

GIF/1K

最後,獻上一枚帥帥的趙醫生!

GIF/1K

福清市醫院風濕免疫科

俞建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淤魚雨鈺 的精彩文章:

俞說愚話:惹事的類風濕因子

TAG:淤魚雨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