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認準根源,選擇有門道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認準根源,選擇有門道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一部名為《生物鐘的奧秘》的紀錄片里,揭示了人體一天內不同時段的微妙變化。

無獨有偶,咱們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也認為,人體內的氣血運行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循環,一天之中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在「值班」。

從中醫or西醫兩方面

全面解答人體生物鐘,認準規律,選擇有門道

辰時

早上7:00~9:00

西醫說

醫學研究證實,早起後3小時內血壓值會達到高峰。這個時段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達到頂峰,神經興奮性增強,各系統處於活躍狀態。

因此如果上午運動,血壓值有可能進一步升高,增加血管疾病風險。

此外,清晨的血小板高度聚集,血液會很濃稠,此時血流受到的阻力比晚上大,再加上晚間代謝不能及時補充水分,血管內很容易形成血栓,堆積的脂質斑塊也容易脫落,使心臟處於危險境地。

因此,清晨應保持平靜,慢慢起床,緩緩喝杯白開水(250—300ml),避免劇烈運動。

中醫看

辰時,乃天地陽氣最旺之時,也是人體胃經時令,是進食營養胃經吸納營養最旺的時辰。

因此,早餐一定吃好,有利於人體充分吸收營養,並通過旺盛的胃氣轉化為氣血,是所謂「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

清晨起床後,筋骨已舒展、頭腦也慢慢清醒,但是我們體內的臟器和血管卻仍舊處於半夢半醒中,此時也是最容易出意外的時間。

所以,除了早餐要吃好以外,動作舒緩,心情舒暢,也是辰時養生要點。

巳時、午時

9:00~13:00

在經歷了一個晚上的休息和早晨能量補充後,此時,人體精力更加充沛,創造力非常強。

生物實驗發現,大腦可以分泌一種具有很強醒神作用的激素物質,其分泌量越多,大腦靈敏度越高,而上午正是大腦大量分泌此類物質的時段。

對大多數上班族來說,最好的狀態都在上午。建議上班族把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放在該時段完成,可以事半功倍。

在中醫看來,這個時間段是人體一天中最精神、大腦最具活力的時候。

在這個黃金時段內,應該至少運動1小時(15分鐘預熱、30分鐘運動,15分鐘伸展),還應該多多動腦。

未時

13:00~15:00

午飯過後,人更易犯困。

通常認為這是由於血液分布發生改變,胃腸道血流量增多,大腦缺血所致。

但現在也有研究發現,犯困不僅因為血流改變,還與大腦內一種特殊物質的休息節律變化有關,是一種不自覺的犯困。數據顯示,這個時間段開車,車禍幾率相對更高。

午飯後這個時候,是一天中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

但是人體需要保持陰陽平衡,最好打個盹兒,睡個午覺,讓陽氣入於內,陰平陽秘。

陽入於內而不外散,有利於保護人體陽氣,使人陰陽協調精力充沛,下午更好地投入工作。

申時

15:00~17:00

這段時間小腸經和膀胱經「值班」,身體在努力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水液代謝正常,才能保證人體「內環境」的潔凈。

下午時段,身體需要消耗午飯攝入的能量,小腸把食物里的營養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送到了血液里。

這時我們需喝一杯水,用來稀釋血液,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酉時

17:00~19:00

人的精力在這個時段再度旺盛起來,工作效率高,嗅覺、味覺、聽覺等都很敏感,體力、耐力和體溫都達到最高峰,是鍛煉的好時機。

由於生物鐘作用,人體體溫從下午開始平穩上升,可以起到類似熱身的作用,運動效果相對更好。

英國科學家阿特金森指出,幾乎每一項田徑運動和賽車運動的世界紀錄,都是在下午或晚上打破的。

戌時

19:00~21:00

傍晚後,生物鐘進入相對倦怠期,整體代謝能力大不如白天。

此時喝酒,血液中酒精代謝更難,容易醉酒。同樣的道理,在這個時間段攝取過多的食物,也會導致血糖值迅速上升,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中醫認為,這個時間是身體逐漸開始倦怠的時候,此時的養生重點,是讓疲憊的身體逐漸舒展開來。

泡澡就是個很不錯的方法。傍晚非常適合泡澡,在溫水中泡20分鐘左右,可讓身心沉靜下來。

亥時

21:00~23:00

夜晚的到來意味著一天的結束,好好利用一天中最閑暇的時光,會使家庭生活充滿溫馨和情趣,也利於消除工作中的緊張情緒。

睡前按摩百會穴、湧泉穴、足三里,都可以有效地幫助睡眠,舒緩白天因站或坐而過於疲勞的腳部、小腿、背部。

子時

23:00~1:00

中醫最提倡「子午覺」,因為根據人體氣血運行的規律,在子時和午時睡覺最養心。

快到十一點時,人體陰氣最旺,處於陰陽交回時段,陰入於體內陽氣漸生,是最該睡覺的時候。人體通過睡眠養陰生陽、化生氣血,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那麼,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呢?

心腦血管疾病:先西後中

如:高血壓病、心臟病、中風、腦梗死等。西醫在急性發作時有迅速控制癥狀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中醫藥主要在改善患者體質方面發揮巨大調理作用。

便秘:首選中醫

西藥對便秘的治療較為短效,只能作為應急措施。不要過多服用瀉藥,避免藥物依賴。

感冒:中西醫皆可

絕大多數情況下,感冒不吃藥七天能好,吃藥一周能好,輸液一星期也能好。關鍵在於治療感冒時是否在同時提升免疫力。一般情況下,感冒初期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就能控制。

如果突發性高熱不退、咳嗽、頭痛等癥狀比較重的,可以找西醫,明確病因,有利於指導用藥。

頸椎病:首選中醫

中醫理療是治療該病種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藥調養,更有優勢。

腰椎間盤突出:首選中醫

更多情況下中藥配合理療效果較好,西醫主要在疾病晚期手術治療方面有優勢。

面癱:首選中醫

西醫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中醫針灸配合理療效果在臨床上療效更確切,一般來說治療越及時,效果越好。

口腔疾病:首選西醫

西醫牙科相關醫療器械完善,在手術矯形、治療等方面優勢明顯。

一些非器質性病變比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則可選擇中醫治療。

脾胃病:首選中醫

如慢性胃炎、腹脹便溏等,一般病程較長,機理比較複雜。西藥多為單成分,不如中藥個體化治療(一人一方)更容易貼近病情。

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藥幫助調節脾胃升降,必要時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調節消化系統疾病。

過敏性疾病:首選中醫

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般屬於免疫功能紊亂。由於免疫系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葯後容易反覆。

而中醫是跳出局部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於正氣相對不足,邪氣入侵造成的,治療無非是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簡單治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皮膚病

青春痘:首選中醫

西藥副作用相當大,不宜久用;中醫從全身調理,作用緩和但持久。

白癜風:中西各有特色

白癜風為難治性疾病,治療需要持續。西藥主要在局部用藥、激光治療方面有特色;中醫依靠辨證論治,進行全身調養。

帶狀皰疹:首選中醫

帶狀皰疹屬於病毒感染引起,西醫針對病毒也沒有特效藥物。中西醫療效較好,需要注意防治併發症及後遺症。

腳氣:中西醫皆可

一般外用藥治療的效果都不錯,但西醫有針對性的抗真菌藥物,對於頑固病例,中西藥配合起來,治療效果更佳。

特發性脫髮、斑禿:首選中醫

這類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醫不易治療。中醫從氣血不足、臟腑虛損、痰濕瘀熱等角度出發辨證治療,有一定療效。

婦科病

感染類疾病:中西醫皆可

如盆腔炎、陰道炎等。對於急性發作期、採用西藥抗感染治療見效快。中藥和中醫理療則對一些慢性反覆發作性炎症療效更好。

不孕不育:根據病因

首先應該仔細查找病因,再確定找中醫還是西醫。屬於輸卵管阻塞等有明確器質性病變的,西醫治療較好,但大多數功能性病變引起者,中醫藥調理有獨到之處。

原發性痛經:中醫

西醫對原發性痛經治療效果不佳,多屬對症治療。中醫辨證施治效果較好。

月經失調:中醫

婦科疾病常屬於激素分泌紊亂,如果單純調節某種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劑量,還容易引發體內一系列激素變化。中醫從整體調節婦科也是一門強項。中醫認為,婦科疾病大多是體內有瘀滯或血虛,採取疏肝補腎、養血活血等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更年期綜合征:中西醫結合

西醫治療在一些人群身上較為明顯,中醫長期調理更加安全。

失眠:看中醫

失眠大多屬於功能性紊亂,中醫可從氣血、陰陽等角度辨證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鎮靜安眠類的西藥容易導致依賴,只能短時間服用。

偏頭痛:看中醫

首先檢查明確病因,在排除器質性問題後,採取中醫調理。

偏頭痛大多沒有病因,屬於功能性紊亂,西醫沒有更好的辦法。

亞健康:首選中醫

西醫生化檢查等指標正常或輕微異常者,都可通過中醫進行調理。

複雜慢性病:中醫

如慢性腎炎、風濕病、中風後遺症、腫瘤等,西醫可能會採取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醫通過辨證選方,喝湯藥或扎針灸,效果不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也小,腫瘤患者配合內服中藥還可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

非器質性疾病:中醫

有些人平時容易出現疲勞乏力、精力不足、頭暈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煩躁等癥狀,雖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經西醫化驗、拍片檢查卻發現不了明顯的器質性異常。

這些也是中醫擅長的領域,可以針對這些癥狀選葯,做到提早治療,防止病情加重。

中西醫各有所長,一句話概括,西醫很強大,中醫很偉大!

新德康:多一點幸福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