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成功為什麼收復台灣,他的初心是什麼

鄭成功為什麼收復台灣,他的初心是什麼

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明末清初的風雨飄搖的年代裡,率軍渡海趕走荷蘭侵略者,拯救了台灣同胞於水深火熱中。他不僅獲得了中華民族英雄的榮譽,在軍事上也獲得了極大成功。在那個時代,為什麼只有鄭成功要去收復被荷蘭侵佔的台灣呢,這要從鄭成功的北伐說起了。

民族英雄 鄭成功

鄭成功,字大木,原名鄭森。鄭成功是個混血兒,其父娶了一個日本女性生下了他。但是鄭成功的大漢優越感很強,忠君思想也很濃,強烈要求回國。但他回國之後,大明王朝早已經淪落,南方的軍民一邊抵抗一邊將王朝往南遷移。清世祖順治二年,朱元璋的九世孫在鄭鴻逵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建稱帝,定都福州。二十一歲的鄭成功這時正式開始加入抗清的隊伍。

順治三年,清軍攻破福州,鄭成功的父親投降,明軍無帥,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自告奮勇,組織兵力,召集舊部,拒守東南沿海一帶,企圖抗清復明。因鄭成功的積極備戰,其所率兵力強盛,戰船牢固,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不斷擴展地盤,壯大自己,為以後的北伐打下了基礎。

順治十二年, 鄭成功 開始 第一次北伐。他採納了參軍馮澄世 的「保全實力,誘敵深入」的方針,全師退守廈門。同時他派出兩路大軍:一路南下,抵抗廣東方面清軍的進攻;一路北上,向台州進攻。南下部隊迅速攻克廣東揭陽、海澄、普寧等地;北伐部隊與抗清將領洪旭、陳六御等人會師,進入台州港。順治十三年四月 , 清軍調集沿海各灣的船隻,從泉州港出發進攻廈門。兩軍在海上展開決戰,鄭成功大敗清軍並乘勢率大軍北攻閩安,進圍福州。由於福州城堅守備強 ,鄭成功久攻不下,遭到清軍援軍的夾擊。鄭成功腹背受敵,只好下海退走。

順治十四年, 清軍大舉進攻雲南,鄭成功組織了第二次北伐。他親自率大軍北上,入浙江海門港 , 攻佔黃岩 , 進圍台州 , 敵守將投降。台州既下,周圍各縣紛紛歸降,軍威大振,浙江全省震動。這時,傳來清軍攻陷了閩安鎮,並向廈門進軍的消息,鄭成功恐兩處有失,自己退無所歸 , 不得不結束了第二次北伐。

順治十五年,志在恢復中原的鄭成功組織第三次北伐,總兵力十七萬。次年五月,北伐軍便越過長江直逼南京。清朝駐南京總督假意投降,提出給三十六天清理糧草,部曲卒伍。鄭成功答應之後對南京只圍不攻,而此時的清軍得以有時間整頓軍備,乘鄭成功生日宴會那天出城擊潰北伐軍兩個營,之後大軍齊出,趁北伐軍沒有防備攜得勝之勢頭,大敗鄭成功,鄭成功連退鎮江瓜州等地,直至退到廈門。第三次北伐宣告失敗。

就在鄭成功憂愁的時候,在台灣的荷蘭殖民者怕鄭成功侵擾,派來使者想跟鄭成功約定友好相處。但這個使者是漢人,愛國主義思想濃厚,他直接建議鄭成功奪取台灣,進可從台灣出擊抗清,退可憑藉海之天險拒守,很有發展前途,並且附上了台灣海域的地圖。

鄭成功也意識到這是唯一的出路了,便召開會議,修繕大船,積極備戰,不久之後便趕走了荷蘭殖民者,收復了寶島台灣。

所以說,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初心還是藉此進行抗清,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鄭成功為祖國收回寶島的事實。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儘管有一些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們老是反抗他們的母親,但是終歸他會回到祖國大家庭里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順治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痴情的皇帝——順治帝
順治陵墓至今完好無損 是什麼力量在守護著它?
順治要廢后,獨創清朝皇室選秀女制度,後世皇帝皆沿用
歷史上的順治帝為何出家?真的是因為一個妃子嗎?
順治帝當年出家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董鄂妃嗎?

TAG:順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