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的神行太保

唐朝的神行太保

古代的時候,由於科技水準的限制,因此人們的行動往往受到限制,不能像現代人一樣隨心所欲地出行,但是古代人的想像力並沒有受到限制,所以也就有了「神行太保」以及道教的「縮地成寸」和佛教的「神足通」的傳說,但是佛教的「神足通」和道教的「縮地成寸」還是有些區別的,佛教的「神足通」指的是佛的六神通之一,也即是一剎那間就可以直達目的地的一種法術,在佛經中曾經記載過文殊菩薩施展過此一絕技:文殊菩薩入禪定境界後,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顯現了一個世界,而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個文殊菩薩的化身,然後文殊菩薩只用了一剎那就遊歷了所有的世界。而道教的「縮地成寸」則是指將遙遠的距離給縮短了,兩者之將的概念,相差太大。而至於「日行千里」以及「神行太保」之類的說法,則是比較容易被凡人所授受,比如呂布的「赤兔馬」還有《水滸傳》里的「神行太保」戴宗…

《水滸傳》里是這樣子描寫「神行太保」戴宗的,第39回,戴宗晚上投客店安歇:「出到城外,身邊取出四個甲馬,去兩隻腿上,每隻各拴兩個,口裡念起神行法咒語來……當日戴宗離了江州,一日行到晚,投客店安歇,解下甲馬,取數陌金紙燒送了。」

從上面的描述看,戴宗的技術還是有點技術含量的,巫術的成分也相對比較高,但是,認真說起來,在《水滸傳》的戴宗之前,真正的「神行太保」的祖宗是這樣子的:

唐代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作者段成式。

有前卷20卷,續集10卷。

作者自序「固役不恥者,抑志怪小說之書也」。所記內容多為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動物、植物、酒食、寺廟等等,一部分內容屬志怪傳奇類,另一些記載各地與異域珍異之物,《四庫全書總目》評:「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誇,而不能不相徵引」。其中不少篇目頗為隱僻詭異,如記道術的叫《壺史》,鈔佛書的叫《貝編》,述喪葬的叫《屍穸》,志怪異的叫《諾皋記》等等。續集中有《寺塔記》2卷,詳述長安諸佛寺的建築、壁畫等情況,為後人保存了唐朝大量的珍貴歷史資料、遺聞逸事和民間風情。

其中有一則是關於神行太保的內容:

原文:

元和末,鹽城腳力張儼,遞牒入京。至宋州,遇一人,因求為伴。其入朝宿鄭州,因謂張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數百。」乃掘二小坑,深五六寸,令張背立,垂足坑口,針其兩足。張初不知痛,又自膝下至骭,再三捋之,黑血滿坑中。張大覺舉足輕捷,才午至汴。復要於陝州宿,張辭力不能。又曰:「君可暫卸膝蓋骨,且無所苦,當日行八百里。」張懼,辭之。其人亦不強,乃曰:「我有事,須暮及陝。」遂去,行如飛,頃刻不見。

魔童兄弟的簡單譯本:

唐憲宗元和末年,鹽城有一郵差,名字叫作張儼,有一次接受任務,送文牒去首都長安。到了宋州地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人,要求結伴同行(可能是怕半路被人打劫的原因)。到了鄭州時,那人對張儼說:「我可以讓你日行數百里。」於是,那人挖了兩個小坑,讓張儼背對著坑,腳跟放在坑口,然後用針扎張儼兩腳上的穴位。張儼一點都不覺得疼痛,然後,那人又在張儼的膝蓋以下,再三地捋張儼的小腿,直至黑血滿坑中。張儼覺得自己的雙腳變得輕捷了,才中午就抵達汴州了。那人要張儼和他一起趕往陝州住宿,張儼覺得那實在太遠了,不一定能夠趕到。那人說:「你可以暫時把膝蓋骨卸下來,不會很疼的,這樣的話就可以日行八百里了。」張儼想想,感覺有點可怕,死活也肯把自己的膝蓋骨給卸了。那人也不勉強張儼,於是說:「我還有點事,要在今晚趕赴陝州,走先!」說完,那人就像飛一樣,頃刻間就消失在張儼的視線里了。

這個唐朝的怪人,就是《水滸傳》所描寫的「神行太保」戴宗的祖師爺!可惜沒有留下姓名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童兄弟的小窩 的精彩文章:

昭通蘋果為什麼這麼甜
隨意放生禍害大
第三人稱的使用
揭西的美好風光
金庸小說里的鏢局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