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爭鬥千年,這個宗教的兩大教派冤冤相報何時了?地球知識局

爭鬥千年,這個宗教的兩大教派冤冤相報何時了?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今天我們講講中東的故事

作者:重光

製圖:孫綠 / 審稿:貓斯圖 / 編輯:大綠

自人類文明產生的那一刻,宗教就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發展,從泛靈論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有人類的地方就有宗教,有宗教的地方就有教派。如基督教有天主教與東正教等教派,伊斯蘭教也有多如繁星的教派。

地圖

其中伊斯蘭教兩大教派即遜尼派與什葉派,眾所周知,雙方已互相攻伐千年之久,可以說伊斯蘭教興起後的中東史,必有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史,那麼遜尼派和什葉派因何分裂,又因何對抗?

中東地區的宗教派別相當豐富

不過大致可以分為什葉派也遜尼派

誰是穆罕默德的繼承人?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由於他在生前沒有明確指定其繼承人,因而在阿拉伯帝國內部爆發了爭奪哈里發(意為真主使者的繼承者,是帝國的政治宗教領袖)的衝突,此時伊斯蘭教的傳播範圍已經包括了大部分阿拉伯半島。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時的阿拉伯帝國

涵蓋了整個阿拉伯半島

當時穆斯林中有兩大勢力:一方是注重傳統的北方阿拉伯部落長老(漢志一帶)和在阿拉伯半島的波斯商人,另一方是著重穆罕默德本人宗教遺產的南部(葉門一帶)信眾。

阿拉伯半島內部各地區

麥加、麥地那兩大聖城都在漢志地區

結果絕大多數穆斯林根據穆罕默德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伊瑪目(阿拉伯語,原意為鄰拜人,引伸為領袖)應為古來氏人」,推舉艾布·伯克爾為首任哈里發,南部的穆斯林獲得勝利。

此派穆斯林經過逐步的發展,日後被稱為正統派,即遜尼派(遜尼是阿拉伯語聖行的音譯,因他們尊崇聖行)。

穆聖之後的四大哈里發(從右往左)

但是北部的穆斯林及波斯人穆斯林指責遜尼派刪除了穆罕默德生前確認阿里為哈里發的一條「聖訓」(即穆罕默德的言行):

他們稱穆罕默德曾在某年12月18日(伊斯蘭曆)於蓋迪胡爾木,當著眾多穆斯林的面,讓阿里站在他的身邊,並握著他的手高舉說到:「我是所有信士(即穆斯林)的毛拉(阿拉伯語,意為主人),阿里也是。」

13世紀西亞的一幅畫作

描繪穆罕默德對阿里的任命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然而人數佔優的遜尼派並不認可這種說法。這些支持阿里的人被稱為「什葉·阿里」(什葉是阿拉伯語音譯,意為派別,同黨),即是什葉派。

阿里是阿拉伯人少年中最早接受伊斯蘭教者(10歲即皈依),與穆罕默德一同出生入死多年,才能出眾,是建立阿拉伯帝國的大功臣,另外阿里曾娶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為妻,並得子哈桑與海珊。

描繪穆罕默德使阿里與法蒂瑪牽手的畫作

綠頭巾者為阿里

白衣者為法蒂瑪

綠衣者為穆罕默德

然而造化弄人,擁有出眾多才華且與穆罕默德有親緣關係的阿里並沒有在穆罕默德去世後立刻登上哈里發寶座。

阿拉伯帝國的前三位正統哈里發都是遜尼派,直到第三位哈里發奧斯曼死於反對其統治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奧斯曼政治上任人唯親,經濟上侵吞國庫),阿里才在麥地那被反奧斯曼勢力擁戴為哈里發,此時距離穆罕默德去世已有24年之久。

一幅描繪穆斯林在清真寺內向奧斯曼宣誓效忠的波斯畫作,最左側奧斯曼的臉面已被抹去

由於反對前任哈里發奧斯曼的運動餘波尚存,一個統一的伊斯蘭教因奧斯曼之死而分裂,穆斯林開始拉幫結派,佔山為王。

阿里僅得到了部分阿拉伯半島上與伊拉克及波斯等地穆斯林的支持,當時的阿拉伯帝國早已擴張出半島,沙姆(今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與約旦)地區與埃及的穆斯林對阿里的支持度較低。

第三位正統哈里發奧斯曼去世時的阿拉伯帝國,已陷入了實質的分裂,內戰山雨欲來

其中反對阿里勢力最盛者為奧斯曼的堂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他出生於倭馬亞家族,是此時的遜尼派勢力領袖。他擁兵自重,反對阿里擔任哈里發的態度尤為激烈,不認可阿里的統治。

另外先前率軍征服埃及的阿穆爾·本·阿綏擔任此時的阿拉伯帝國埃及總督,他同樣依靠埃及的富庶,割據一方,且支持穆阿維葉的反阿里運動。

658年的阿拉伯帝國已分裂成三塊

阿里、穆阿維葉與阿穆爾各據一方

阿里的實力還是很強的

穆阿維葉公開展示堂叔奧斯曼和其妻子的血衣,暗示奧斯曼實為阿里所害。雙方矛盾尖銳,終於在657年爆發了綏芬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穆阿威亞的軍隊幾乎就快要被阿里的軍隊擊敗時,埃及總督阿穆爾急中生智,命令士兵把許多本《古蘭經》挑在槍尖上或掛在馬頸上,要求阿里接受真主的裁決,通過民主協商的伊斯蘭原則共同推選哈里發。

一副描繪阿拉伯騎兵的油畫

由於許多阿里的部下(以亞塞拜然總督為首)對《古蘭經》仲裁相當崇拜,認為這才是正道,他們不聽阿里的解釋,強烈要求停戰,接受仲裁。阿里無奈地接受了這一要求,而裁決結果是「雙方均放棄哈里發職位」。阿穆爾的妙計使得穆阿維葉逃脫了行將覆滅的下場,阿里功敗垂成。

近代的一幅描繪阿里的畫作

阿里軍隊中的主戰派對此十分不滿,便分裂出走以示抗議,這些人遂成為了伊斯蘭教史上的第三個教派——哈瓦利吉派(阿拉伯語,意為出走者)。

他們起兵反抗阿里的統治,但在拿赫魯宛大戰中被阿里擊敗。戰後哈瓦利吉派進一步認為不僅阿里是阿拉伯帝國動蕩不安的根源,穆阿維葉與阿穆爾也是,遂決定化整為零,從正面戰場轉入敵後戰場,派出大量刺客伺機行刺。

受命刺殺穆阿維葉與阿穆爾的刺客未能得手,而刺殺阿里的刺客在661年1月24日將在庫法清真寺做晨禮的阿里刺成重傷,兩天後阿里去世,葬於庫法附近的納傑夫,此地便成了什葉派的聖地。

納傑夫阿里清真寺內阿里的陵墓

沒有了對手的穆阿維葉迅速平定了帝國內的反對勢力,登上了阿拉伯帝國哈里發的寶座,並將哈里發的推舉制度改為世襲制,建立了倭馬亞王朝(又譯伍麥葉王朝),並強力鎮壓了哈瓦利吉派,使得哈瓦利吉派分裂成多個小教派,其中以伊巴德派最為著名,今日的阿曼蘇丹國90%的人口均是伊巴德派穆斯林。

如今的哈瓦利吉派

僅殘存一個小教派伊巴德派

穆阿維葉之子遜尼派的葉齊德則繼續對什葉派進行鎮壓,此時的什葉派領袖是阿里之子海珊。他被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宣布為合法的哈里發,在由麥地那前往庫法的途中,被倭馬亞王朝葉齊德任命的巴士拉埃米爾(阿拉伯語,意為總督)率領1000餘名騎兵圍困在庫法西北約40公里的卡爾巴拉。

海珊的隊伍連一百人都不到,無力抵抗十倍於己的政府軍,最終除婦孺之外全部戰死,海珊自己的頭顱被砍下來送往大馬士革供葉齊德過目。

卡爾巴拉戰役,海珊的數十人隊伍(根本不能被稱為軍隊)被1000多名倭馬亞王朝政府軍包圍

海珊的殉難使得什葉派再也不願向遜尼派統治者妥協,並大大擴展了什葉派的影響,加快了什葉派的傳播,尤其是在波斯人中間。

卡爾巴拉的海珊清真寺

波斯人最終成為什葉派的領導者,究其原因,是因為早前海珊娶了前波斯帝國沙阿(波斯語,即君主)葉茲底格德三世的小女兒,波斯人從海珊的後裔身上看到了他們先王的血統,因而在接受伊斯蘭教教義的時候,更願意信奉什葉派。

我們的都是居魯士大帝的後代

我們的文化要比阿拉伯人優秀得多

大家如果對上面講到的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正統之爭還沒有理順,可以參考這張

海珊之死使得什葉派內部真誠地團結起來,決心誓死反抗遜尼派的統治,為海珊復仇,特別是時刻夢想擺脫阿拉伯人的異族統治,重建自己國家的波斯人。卡爾巴拉大屠殺激起了波斯人心中的愛國主義熱情,使他們在教義上、精神上、道義上都找到了反對倭馬亞王朝的依據。

什葉派穆斯林在一所清真寺內「自殘」以慶祝阿舒拉節。該節是為了紀念默罕默德外孫海珊的殉難。這一天,什葉派穆斯林用刀片或鐵鏈鞭笞自己背部甚至頭部的方式紀念海珊

遜尼派和什葉派

阿拉伯與波斯

波斯人是世界上擁有最古老文明的民族之一,在中國處於夏朝時,波斯便早早地在西亞點燃了文明的火種,他們自然不願意接受後起的阿拉伯人的統治。

來自波斯波利斯的波斯雕塑

在波斯人的眼中,阿拉伯人只不過是突然從沙漠里衝出來的野蠻人而已,毫無文化底蘊可言,阿拉伯人只是通過軍事征服摧毀了自己的祖國,強迫自己改用阿拉伯字母,並拋棄祖先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改宗伊斯蘭教。

但波斯人有自己的語言與自己的文化,波斯文明已傳承了數千年,波斯人自然不甘心自己的輝煌文明變成故紙堆中的死物。

瑣羅亞斯德教主神:阿胡拉·馬茲達

即使波斯人接受了源自阿拉伯人的伊斯蘭教,也沒有和阿拉伯人一樣選擇遜尼派,而是選擇了充滿反抗精神的什葉派,決心不復國不休,因此波斯人始終沒有像兩河流域的原住民那樣徹底被阿拉伯人同化。

什葉派的阿舒拉節,紀念海珊殉教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衝突表面上體現在教義的衝突,如對伊瑪目與殉教徒的崇拜等,更深層的兩派是對伊斯蘭教領導權與伊斯蘭世界話語權的爭奪,是阿拉伯民族與波斯民族的相互對抗。

遜尼派與什葉派的衝突由此拉開了大幕,從倭馬亞王朝到阿拔斯王朝,什葉派雖一直被當政的遜尼派壓迫,但什葉派沒有放棄希望,波斯人也沒有放棄復國的雄心壯志。

兩派之間的鬥爭千年來從未停歇,從之前的伊拉克在阿拉伯諸國支持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薩達姆政權的統治階層是遜尼派),到現在伊朗與沙特的對抗,實質上就是遜尼派與什葉派圍繞中東領導權的鬥爭。

伊朗和沙特之間形成了一條對抗地帶

遜尼派和什葉派是伊斯蘭史上教派鬥爭的主線,以後形成的眾多伊斯蘭教教派基本上都是由這個兩個教派派生的。兩方可以說歷來是水火不容,不容對方得利而自己不得利,你若今日欺壓我,明日我必將十倍甚至百倍奉還。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遜尼派和什葉派混居的伊拉克,在失去政治強人薩達姆的領導後會陷入動蕩不安的泥潭至今了,一山容不得二虎。

美軍拉倒薩達姆的雕像

也拉斷了伊拉克穩定的重要一環

如今伊朗是什葉派老大,沙特自詡為遜尼派老大(實際上已變質為極端保守的瓦哈比派),兩國之間衝突不斷:

波斯灣歸屬權的地緣衝突;在歐佩克組織中增產還是減產石油的衝突;在中東的勢力範圍衝突(如沙特和伊朗在敘利亞和葉門大打代理人戰爭,);兩國在伊斯蘭教教義上的衝突(沙特的瓦哈比派實質上是基地組織、塔利班與「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根源);兩國在民族方面的衝突等。

沙特和伊朗兩國用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不同,作為自己在中東世界爭奪絕對權威的重要籌碼,教派差異是兩國與兩個民族對抗的基石,也是波斯文化對抗阿拉伯文化的基礎。

遜尼派和什葉派

冤冤相報何時了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英國還能保護自己么?地球知識局
曾經日不落的英國,現在怎麼自己都保護不了了?地球知識局
看完這篇文章,據說蘇南和蘇北的就不會互相看不起了!地球知識局
國外的空氣是甜的?來看看事實吧!地球知識局
江蘇為什麼喜歡內鬥?地球知識局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