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漢服運動不僅僅是復興一件衣服,而是復興華夏文化

漢服運動不僅僅是復興一件衣服,而是復興華夏文化

2002年漢服運動標誌興起,網路上最早出現了專門討論漢服的板塊,漢服由社會呼籲轉入網路醞釀,建立漢網、論壇等。近幾年漢服運動影響愈來愈大,全國各地漢服社團分分湧出,輿論紛爭也越來越多。有部分人熱鬧圍觀或者事不關己可有可無,而又有一部分人成兩端對峙各掀風雨。

對立的兩面。一面是支持復興的認為我們應該繼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或有嫌棄對立方帶一種中華人不懂中華歷史中華事兒的態度;另一面是反對復興的認為對立方堅持『糟粕』跟不上時代而嘲笑,或者認為復興者信仰大漢主義不利於民族團結。

很多紛爭首先起於對漢服理解與定位,其中有人理解漢服是民國滿式旗袍馬褂(即唐裝)或者現在古裝仙俠電視劇的古風服飾。

其實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相信這樣解釋還原便會多了幾分了解少了許多爭吵謾罵。

《左傳·定公十年》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多少年來,我們一直以「禮儀之邦」、「衣冠上國」自居。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我們在現代化的潮流下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

清軍入關頒布「剃髮易服」令,漢族人逐漸淡忘本民族服飾,習慣了滿族的髮式和服裝,漢服自此走向沒落,漢家衣冠傳統文化便從這裡缺失。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唯有漢族一直以來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民族合照只有漢族同胞穿著T恤和牛仔褲站在其中,顯得格格不入。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這樣無知覺的被西化,難道不會痛心疾首?

韓國、日本國服「韓服」「和服」皆有借鑒漢服之處,而後發展成自己民族國家服飾文化,在節日慶典時穿戴,而在我國穿戴自己民族服裝上街被誤認為「韓服」「和服」,不被理解冷眼嘲笑,甚至會有當眾被扒衣燒毀的作為,實在令人恥笑。

漢服復興長路漫漫,被一些有心人利用誤導炒作之後更為坎坷,內部也有分歧且給外圍造成不好的影響及結果。一些只在乎所謂美感、拍照好看,浮於影樓形式的自居漢文化愛好者已經足夠抹黑便排除在外。

或者日常穿戴招人異眼,沒有限制的漫展穿入行走被誤導為二次元、日文化,激進者又是一番吐槽爭論。不為現在大眾熟知的事物,支持復興者更應該持一種敬畏耐心的態度,而不能自抬高身為秀獨特感優越感,否則很容易把對漢服有興趣或者支持者拒之門外,造成更多誤會。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漢服的復興不是流於表面的服飾追求,也不是落後舊時代的閉關,「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自衣冠,達於博遠」是同袍里流傳的口號,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而擴大到禮儀、精神、藝術、文化。沒有強制不會逼迫,只是留存血脈里華夏之根,有了文化自覺才會文化自信,才能達到文化自強。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

加入漢服社總部

弘揚漢服文化傳承國學精髓

為什麼要加盟漢服社總部?

漢服社總部擁有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商標總局合法註冊的「漢服」和「漢服社」商標(唯一性)。 漢服社總部是全國性的漢服文化傳播平台和研究機構(合法性)。

漢服社首任社長為全球漢服文化傳播旗幟性代表、引領人、全國人大代表、著名學者、作家二月河先生(權威性)。

由熱愛漢服、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仁人志士以及投身於漢服相關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業者共同組建、共同打造的、全國性漢服文化與傳統文化產業相結合的全國性協作組織。

全新的傳統文化資源整合平台,致力於聯合分散的各方民間漢服組織和力量。以科學創新、與時俱進的思維推廣中國傳統漢服文化。

漢服社總部如何盈利?

7大盈利特色

穩定多元的盈利模式

加入漢服社總部,弘揚國學文化,年入百萬

也可以給小編留言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蒲雲說八字 的精彩文章:

12生肖每日運勢
後運財好,有盼頭的生肖

TAG:蒲雲說八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