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55毫米車載加榴炮上高原,這一幕為何來得那麼晚?

155毫米車載加榴炮上高原,這一幕為何來得那麼晚?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亦隆】

近期幾張照片曝光了疑似國產新一代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看來一直處於傳說狀態的國產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終於要走出幕後,正式接受戰場的考驗了。而這一切都要從國產155毫米加榴炮開始說起。

一、短命的WA021式和國產155毫米牽引加榴炮的終結。

1980年代我國利用中西蜜月期從西方引進了一些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了當時最為先進的155毫米45倍徑牽引加榴炮(西方稱為榴彈炮)。在與當時國內剛研製成功的83式152毫米加農炮進行對比後,果斷的放棄了繼續研發和改進大口徑加農炮,全面轉向了性能更好的北約制式的155毫米加榴炮。

155毫米牽引榴彈炮的仿製工作於1985年開始,1987年樣炮試製成功並送國家靶場進行了火炮全系統鑒定試驗,在試驗成功後轉入了小批量試生產。這就是當時被列入「8910」閱兵工程的WA021式155毫米牽引加榴炮,同時該炮也以W1988年式155毫米牽引加榴炮的名字由北方工業(集團)公司推向國際軍貿市場,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閱兵中出現的155牽引炮

但WA021式155毫米牽引加榴炮在國內的命運卻堪稱悲慘,僅僅試裝備了北京軍區38集團軍某部,數量也只有一個營,雖然參加了1999年國慶閱兵儀式,但在閱兵後不久就被國產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所淘汰。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原因,一是我軍在實際使用中發現45倍徑的155毫米加榴炮仍不是一個成熟的產品,轉而集中力量投入了性能更為完善的52倍徑155毫米加榴炮的研製。二是隨著外貿型PLZ-4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成功,我軍越來越傾向於新一代155毫米火炮系統採用履帶自行式。

在發現45倍徑的155毫米加榴炮內彈道性能不佳以後,這一問題的答案也就更為明顯了。因為如果是一門155毫米52倍徑牽引加榴炮的話,全炮質量至少要在10噸以上,甚至有可能達到12噸(帶輔助動力裝置),而我軍當時常用的「延安SX250」型牽引車是不可能牽引如此重的火炮的,必須為其配備重型牽引車,這對於當時的我國陸軍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而且我軍對於新一代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火力打擊效能有著嚴格的要求,爆發射速要達到3發/15秒,最大射速要達到8發/分。牽引加榴炮要達到這樣的性能要求就必須配備自動裝/輸彈系統,這將直接導致其全炮質量進一步上升到15~17噸,這在客觀上終結了中國陸軍裝備155毫米52倍徑牽引加榴炮的念頭。

最終的結果

但在研發155毫米52倍徑履帶式自行加榴炮時,想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PLZ-45式155毫米45倍徑自行加榴炮為了便於外貿採用的是北約制式155毫米彈藥體系。雖然了配備了半自動裝彈機,但其最大射速只有4~5發/分,達不到我軍的戰技術要求,而且藥包裝葯也不符合我軍多年來的使用習慣,加之棗核型彈丸的地面密集度達不到我軍標準,所以最終藥包裝葯沒能進入我軍服役。

二、中西合璧的PLZ-05和PCL-181型車載加榴炮

放棄了藥包裝葯,回歸到我軍傳統的葯筒裝葯後,研製自動裝彈機能夠借鑒的目標只剩下一個,蘇制2S19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但畢竟2S19式所用的自動裝彈機是在蘇制2A64式152毫米加榴炮和其相應的彈藥體系的基礎上研發的,而且底盤和炮塔戰鬥部的結構也完全不同,所以對於國產155毫米自行加榴炮來說,只能是一個參考和借鑒。根據公開報道,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自動裝彈系統研製時間長達10年左右,從中也可以看出其研製難度之高。

2S19外部補彈

2S19內部供彈結構

但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列裝的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在戰技術指標上完全成了解放軍的要求,尤其是其爆發射速和持續射速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遠超過俄制2S19式。雖然由於結構限制,在由艙外補彈時射速不如2S19,但考慮到現代戰爭已經很少有需要火炮在陣地上長時間持續射擊的情況,這個缺點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

PLZ-05炮彈內部裝填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PLZ-05式155毫米履帶式自行加榴炮還有一個較大的缺點,這個缺點就是全炮質量大和採用履帶式底盤。

作為重型合成旅和集團軍屬炮兵旅的遠射火炮,PLZ-05式是非常合格的,射速快、火力猛、能伴隨機械化部隊作戰。但是,我軍並不是一支全面機械化的部隊,對於以輪式裝甲車輛為主的我軍中型合成旅來說,PLZ-05式就顯得實在是太重了,而且在全輪式部隊中編入履帶式自行加榴炮也會給指揮統一性和後勤保養方面帶來負面影響。

但是如果沒有155毫米加榴炮的話,中型合成旅的全般支援火力只有122毫米車載榴彈炮,無論是其火力覆蓋範圍還是毀傷威力都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求。說的難聽一點,一個只配備PCL-09式122毫米車載榴彈炮的我軍中型合成旅,在火力毀傷效果上還不如美國的「斯特賴克」旅。而現在美國正在全球範圍內努力推銷M777式超輕型榴彈炮,雖然其本質是一門39倍徑的155毫米榴彈炮,但無論是射程還是彈丸質量都不是122毫米榴彈炮可以比擬的。換言之,我軍中型合成旅客觀上也需要一型可以伴隨機動的155毫米車載加榴炮。

合成旅內編製內擁有27門PLC-09式122mm車載榴彈炮

而美軍的「斯特瑞克」旅擁有18門m777式155mm火炮

在國產155毫米52倍徑車載加榴炮(即所謂的PCL181式)曝光前,我國已經向國際軍貿市場推出了SH1式155毫米車載加榴炮並已成功出口。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國已經具備研製生產155毫米52倍徑車載加榴炮的能力,但是,為什麼國內直到最近才曝光了自用型的PCL-181型(網傳名稱)?

北方工業官網上的SH1型車載155mm炮

傳說中上高原的新型155車載炮

原因之一是車載加榴炮本身,SH1式車載加榴炮是以外貿出口為導向的,所以配備的是北約制式的155毫米彈藥體系,即螺式炮閂+藥包/模塊化裝葯,而國內自用型的155毫米車載加榴炮必須和國產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一樣,也採用同樣的半自動楔式炮閂和葯筒裝葯。

但從車載加榴炮的定位和戰技術要求來說,又不大可能完全照搬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自動裝彈系統,那樣會造成整個車載加榴炮全炮質量過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瑞典的「弓箭手」式155毫米52倍徑車載榴彈炮,其戰鬥全重達到了30噸,已經接近履帶式自行榴彈炮的水平,裝備如此之重的火炮會給中型合成旅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負擔,甚至可以影響其執行快速抵達一類機動作戰任務的能力。

所以說,我軍自用的155毫米車載加榴炮很可能配備的是較為簡單的半自動輸/裝彈機,這樣才能把155毫米52倍徑車載榴彈炮的戰鬥全重控制在22噸左右。

「弓箭手」其實就是把一門52倍徑的FH77搬上了卡車

我軍自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後,先後89式、07式、09式等122毫米自行/車載榴彈炮研製過半自動輸彈機,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所以為155毫米52倍徑車載加榴炮研發一型結構簡單、性能可靠的半自動裝彈機不會存在太大的難度。比較麻煩的到是如何快速的調整葯筒內的裝藥量。

在設計自用型155毫米52倍徑加榴炮用彈時,我軍沒有採用前蘇聯的用長短葯筒模式而是沿用了我軍多年以來的習慣,即鋼製葯筒加全/減變裝葯的模式,即裝填手通過調整鋼製葯筒內的附加藥包的數量來解決加榴炮的火力機動性問題。

以國產66/83式152毫米加榴炮為例,其配備的全變裝葯分為二種,一號裝葯和全裝葯,一號裝葯時葯筒內只有上下藥束各一個,而全裝葯時則增加二個附加藥包。從我軍多年使用經驗來看,這種調整方式雖然速度略遜於蘇式的長短葯筒模式,但勝在調整方便,附加藥包佔用的儲存空間也比較小。從加榴炮作戰使命的角度考慮,雖然調整方便程度不及藥包和模塊化裝葯,但可以通過事先調整好葯筒內的裝藥量來實現多發同時彈著。

此外,葯筒式裝葯也有利於提高裝彈速度,理論上可以用一個輸彈機一次性完成裝填動作,而不必象瑞典FH77B式那樣專門再為藥包增裝一個輸彈機或是專門編製裝彈手。但這種半自動裝彈機的裝彈速度還是要遜色於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這也是武器裝備研發中各項戰技術性能的取捨問題。

但對於傳統上強調國土防衛任務的解放軍陸軍來說,重型機械化部隊的絕對主力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它們是不需要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的。而以輪式裝甲車輛為主要裝備的輕裝快反部隊只是一個配角,既然是配角,有122毫米車載榴彈炮也就足夠了,更何況還有射程不足但彈丸威力足夠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不值得專門為配角列裝一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而這正是我軍自用型155毫米52倍徑車載加榴炮未能更早列裝的另一個原因。

三、155毫米車載加榴炮與我軍中型合成旅。

但隨著我軍軍改的推進,以裝備輪式裝甲車輛的中型合成旅為代表中型化部隊地位開始上升,在強調戰略機動性和快速抵達能力時,傳統的重型合成旅的地位有所下降。在某些戰區環境下,中型合成旅將躍升為主力作戰單元,在這種情況下,犧牲一些爆發射速和火力持續射擊能力,提高火炮的戰略機動性和快速抵達能力就成了一種必然選擇。而此前一直因射速和持續作戰能力下降而不受重視的155毫米52倍徑車載榴彈炮才煥發了生機。

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旅炮營

與軍改前的輕型機步旅相比,軍改後重新編組的中型合成旅的作戰效能、信息水平等方面均有了成倍的提升,但是旅屬炮兵的火力打擊能力卻沒有相應的提升,仍是122毫米自行/車載榴彈炮和122毫米多管火箭炮,而隨著66/83式152毫米牽引/自行加榴炮的退役,我軍中型合成旅的火力打擊效能會繼續下降。與裝備有M777式155毫米39倍徑超輕型榴彈炮的美軍「斯特賴克」旅級戰鬥隊和裝備有2S19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俄軍「新面貌」摩步旅之間的火力毀傷差距會進一步拉大,甚至不及裝備有2S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俄軍「新面貌」摩步旅。

而要想彌補這一差距,最為理想的就是列裝國產155毫米52倍徑車載加榴炮,該炮的列裝將使中型合成旅的火力打擊範圍擴展到50千米以外,中型合成旅的作戰地區也可能隨之擴展到80×80千米,超過美軍「斯特賴克」旅級戰鬥隊,達到俄軍「新面貌」摩步旅的水平。此外155毫米52倍徑車載加榴炮還可以裝備我軍山地旅或是集團軍炮兵旅,成為我軍快速反應作戰的全般火力支援利器。

由於我軍堅持使用藥筒裝藥方式,在155毫米車載榴彈炮發展初期確實造成了一些問題,而且由於爆發射速和持續射擊能力的下降,使得我軍對於其在陸軍中的定位產生了一定的懷疑,但隨著我軍軍改的深入及中型合成旅的出現,155毫米52倍徑車載加榴炮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在目前尚沒有基於08式8×8輪式底盤上的155毫米52倍徑自行加榴炮的前提下,採用6×6越野卡車底盤的155毫米52倍徑車載加榴炮將是唯一的選擇。

未來值得關注的是,以全防護型猛士突擊車為主要裝備的輕型合成旅對於使用藥筒裝葯的155毫米39倍徑超輕型加榴炮有沒有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庫拉 的精彩文章:

原來電影《國產凌凌漆》有這麼多名槍:最厲害的是哪支呢?
中國從烏克蘭引進多少軍工專家?這國比中國獲利更大
003航母開始追上美國?直接核動力 電磁彈射令人驚喜
日本陸自的逆滲透型野戰供水設備
公路修成波浪形會不會暈船?了解真相該為設計師點贊

TAG:阿庫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