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侃:過分的狂放,是一種才華的表現

黃侃:過分的狂放,是一種才華的表現

明朝人張岱曾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縱觀黃侃一生,雖狂放不羈、多有瑕疵,但正學以言,大節不虧。除了學術上的凸出成就,黃侃的真性情也一直為人所稱道。

黃侃

著名語言學家徐復更是評價黃侃道:「為一個世紀的學者們作出不媚俗、不媚奴、不阿貴、不阿眾、是所是、非所非、愛所愛、憎所憎的典型中國文人的崇高榜樣。」

黃侃書札

黃侃身為國學大師,其書法為學問所掩,不以書法名世,寫字卻也是他終身不廢的愛好,每天抽一定的時間練練筆。他在日記中提到:「照寫《閣帖》中漢章帝、晉宣帝、張芝、皇象、索靖、蔡琰草書及所稱古法帖二條。」每日臨習漢簡一通。

黃侃丁卯日抄

章太炎曾讚美黃侃的書法道:「楷法精緻,在王、歐門廡之中,不入清代書家窠臼。猶可想先輩風流,敬葆錄之。」

尊師重道的「黃瘋」

黃侃是章太炎的門生,後人有「章黃之學」的美譽;黃侃一生,嬉笑怒罵,恃才傲物,任性而為,竟在五十年的短暫人生中有過九次婚姻,故時人有「章瘋」、「黃瘋」之說。

黃侃

20世紀初,頗受張之洞器重的黃侃東渡日本留學,此時他租住在學校外的一間公寓的二樓。巧的是,一樓住的就是正在日本流亡的國學大師章太炎。

一天夜裡,內急的黃侃,來不及上廁所,便從樓窗中解褲洋洋直瀉。夜讀正酣的章太炎被這股腥臊的「飛瀑」激得高聲怒罵。

黃侃《小楷跋翁方綱行書軸》

黃侃呢,用國罵(就是引經據典,弔書袋,拐著彎罵)回擊樓下。雙方越罵越歡,因為罵得太久,二人都精疲力盡逐漸由互罵轉為攀談,知道了對方的身份後,二人卻又開始互相道歉,不罵不相識,二人在學問上越談越投機。

黃侃書法

黃侃跟章太炎在東京同住三年,一直埋頭苦讀,不時向章請教。直到三年後黃侃回國前,他才向章太炎正式磕頭拜師。

黃侃致潘重規書札

後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章太炎被軟禁在北京,黃侃兩次冒著生命危險來為章太炎作伴。

其中,第一次是北上專程住在北京陪伴章太炎;第二次是黃侃應聘到北京大學任教授,講授中國文學史和詞章學時。這回,章太炎處境更加危險,更被遷到東四牌樓的錢糧衚衕里的「鬼宅」。

黃侃課兒鈔錄古文

黃侃聽說老師在這裡無人作伴晚上睡不著覺,當即就決定搬進來陪伴。章太炎把頭搖得像撥浪鼓,說:「我現在身處險境,你就不要再搭進來了。」黃侃堅決地說:「先生在此受苦,弟子於心何忍?就算是龍潭虎穴,先生能住,弟子就能住。」

搬來同住後,師生二人一起探討各種學術問題,談得最多的是音韻學方面的問題。章太炎是舉世聞名的國學大師,對國學的主要領域都有精到見解,尤其在文字音韻學上功底深厚;而黃侃此時在音韻學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黃侃《隸書頁》

師生二人談起音韻學,常常互相啟發,能把問題引到極其深入絕妙的境地。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易逝,黃侃與師同舟共濟數月後,終被警察驅逐。

嬉笑怒罵,恃才傲物

黃侃一生好罵,中共首任總書記陳獨秀也被他痛罵過多次。陳獨秀剛就任北大文科學長當天,黃侃就不顧熱烈的歡迎氣氛,當眾狠潑冷水道:「好熱鬧,區區一個桐城秀才,也需要如此興師動眾?」不過,陳獨秀對黃侃卻頗有雅量,他在武漢高師演講時還感嘆說:「黃侃學術淵邃,惜不為吾黨用!」

黃侃《篆書橫披》

領袖級的陳獨秀都這樣了,較為年輕的胡適就不能倖免了。胡適在北大發起新文化運動後,粉絲眾多,就連黃侃生平最得意的、寄以厚望的高足傅斯年很快被胡適圈粉了。

本來就看不上胡適的黃侃,更堅定了要狠狠噴胡適的決心。他不僅當著胡適面說,如果胡適真的要推行白話文,胡適就應該改名叫「往哪裡去」才對。

更有甚者,他還當眾戲稱胡適的父親是「混賬王八」。

黃侃書法

原來,一次宴會正歡之時,胡適大談墨學,黃侃卻十分不屑,冷冷地丟了一句:「現在講墨學的人都是些混賬王八蛋!」胡適大窘。

黃侃又繼續說:「便是適之的尊翁,也是混賬王八!」胡適正欲發作,黃卻笑道:「我不過是試試你,墨子兼愛,是無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談論墨子?我不是罵你,聊試之耳。」舉座嘩然大笑。

黃侃詩詞集稿

不僅如此,黃侃每次上課,總要先罵一通胡適,才肯正式講課。談起白話文有多不是東西,黃侃說:「如果胡適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打電報得這麼說: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啊!總共十一個字,要是用文言文,四個字就夠了:『妻喪速歸』,省了三分之二的電報費。」

黃侃致丁惟汾(鼎臣)信札

咒完人家老婆,黃侃仍不罷休,更是「罵」胡適是太監,原來胡適的兩本書:《哲學史大綱》和《白話文學史》都只寫了一半,下半部沒寫,所以是「下面沒有了」的太監!引得學生哄堂大笑!

胡適瞧不上京劇,在劇場里評論《秦瓊賣馬》道:「京劇真是太落伍了,用一根鞭子就算馬,用兩把旗子就算車,應該用真車真馬……」正在欣賞此劇的北大教授們被嗆得下不來台,想反駁卻又找不著話,黃侃站了起來:「適之啊,適之,要是唱武松打虎怎麼辦啊?」胡適一時語塞,尷尬異常。

苦讀不輟練就的驚世才華

談及黃侃的才華,他的敏捷才思令人咂舌。一次他答應幫朋友寫一篇非常重要的碑文,朋友約好五六天以後來取。一連四天,黃侃也沒有動筆也沒有再提此事。交付碑文當天,人家來取了,黃侃才讓弟子研磨鋪紙。弟子剛打好格子,只見黃侃揮毫一蹴而就,連上下款帶正文剛好寫到最後一格,一字不差。朋友和弟子一面為他的書法叫絕,一面也覺得他的才思著實嚇人。

黃侃詩詞集稿

其實,表面的一蹴而就,都是千錘百鍊的結果:黃侃的書法雖以歐陽詢、趙孟頫為其本,但黃侃書法不專攻一家,五體皆能。常臨習唐宋諸家,下過功夫學習。同時,黃侃對先世所傳書法無所不臨,奠定了博取眾家之長,自成一體的基礎,在臨寫前代書法作品過程中,注重體現自已的面貌。

他的字和他不羈的性格完全一致:不拘泥,隨性使然,無意刻求精謹,自有洒脫之趣。他的字學帖而參魏晉碑版,有別於館閣體、干祿書之流。他的書法無論在外形或內涵上都洋溢著金石之味、書卷之氣、學者之識,洵為一代鉅儒。

黃侃批校文心雕龍札記講義合訂本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籌謀稱帝,袁世凱仰慕黃侃的才華和在學界的威望,送給黃侃3000大洋和一枚金質嘉禾章,只為讓黃侃為自己寫《勸進書》。大洋,黃侃照單全收,用於遊山玩水;《勸進書》隻字不寫,黃侃更是所幸把那枚金質嘉禾章掛在家中貓的脖子上。

黃侃在北大授課時,師生無不稱黃侃為「特別教授」。講授起《說文解字》中數以萬計的字,他不看原書也不參考講稿,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口若懸河,講得精彩紛呈。總有好奇的學生對引用的經典論據,下課以後去查書,卻都是一字不漏,一字不錯,所有學生都嘖嘖稱奇。

黃侃手批白文十三經(上海古籍版)

其實,黃侃將《說文解字》精讀了五次,每一次都能有新的收穫,新的體會。他反覆批註許慎的《說文解字》,書上批註的可謂壯觀:書頭蠅頭小字,密密麻麻,有墨筆寫的,有硃筆寫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符號,全書9300字,每個字都有黃侃自己的講法;前人的講法,有的他肯定,有的他否定,也都記在了上面。

待到他在課堂上正式講授時,每次都及時更新了內容,於是同學們紛紛嘆服:黃先生的課,百聽不厭,常聽常新。

黃侃手批爾雅正名

黃侃雖被稱為「黃瘋」,但只要讀書必正襟危坐,一絲不苟,白天不管如何勞累,晚上照常堅持讀書,雞鳴始就寢,從不因人事、貧困或疾病而改變。有時朋友來訪,與之縱談至深夜,客人走後,黃侃仍要坐在燈下校讀,讀畢才就寢。1913年,黃旅居上海時,異常貧困。除夕之夜,街上爆竹之聲通宵達旦,而他卻獨坐室內,精心研讀,不知睏倦。

黃侃的苦讀,為當時的學者津津樂道,而他卻笑稱自己在「一本書圈點到最後一卷還剩末一篇兒的時候最高興。」

黃侃《篆書錄朱熹詩扇》

「老師不是迂夫子,而是思想活潑、富於生活情趣的人。他喜歡遊山玩水,喝酒打牌,吟詩作字,但是有一條,無論怎樣玩,他對自己規定每天應做的功課是要做完的……」弟子程千帆這番話可謂知人善論。

出於對學術的審慎和嚴謹,黃侃多次婉拒師友勸他著述的好意,並說「不滿五十不著書」。黃侃五十大壽時,老師章太炎十分高興的贈他一副對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上聯引用了孔子「五十讀《易》」的典故,讚美他50年苦讀不輟;下聯用蔡邕《曹娥碑》的典故,再次勉勵黃侃不妨多潛心著述。

黃侃《篆書陽明手跡橫披》

可黃侃見聯卻大為驚恐,原來他覺得章太炎聯中嵌有「黃絕命」三字。果真同年十月,黃侃在過量飲酒後,吐血而亡。章太炎一語成讖,痛失高足的他只能咽下自己悔恨的淚水。

死於壯年的黃侃,雖未出版任何著作,卻是享譽海內外的國學大師。老師章太炎對黃侃的各種毛病則一直表現出極度的寬容和理解,他把黃侃看作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中阮籍那樣放蕩不羈的人物,不管他如何玩忽禮法,逃脫責任,畢竟喪母時嘔血數升,仍是純孝之人,內心是善良的,更不是殘忍之徒。

黃侃書法

黃侃的學生程千帆說:「老師是中外學術界公認的大師之一。……大師之大,大在何處?……我覺得季剛老師的學問是既博且專的。無論你用經、史、子、集、儒、玄、文、史,或義理、考據、詞章來分類,老師都不僅有異常豐富的知識,而且有非常精闢的發明。他在文字、音韻、訓詁諸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

黃侃

無論是作為國學大師或是作為一個普通人,黃侃不羈的一生瑕不掩瑜,他的真性情和文人風骨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走尋作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梅貽琦: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大師」范曾為徐悲鴻補畫,公開宣稱已臻巨匠境界
沃興華:當代書法藝術轉型路在何方
徐渭:生命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藝術和遠方
胡蘭成:書法不能欺騙,鄙吝者寫的字也是鄙吝的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