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這是為你好!你知不知道?」「我真不知道!」

「我們這是為你好!你知不知道?」「我真不知道!」

(圖片來源於網路)

【1】

3歲的孩子想吃香蕉,可是媽媽說吃蘋果好,蘋果維生素豐富,說著就快手快腳地給孩子削好了蘋果,還切成小塊,放在盤子里端給孩子,看著孩子一塊一塊吃下去。

16歲的孩子想讀文科,將來想讀新聞專業,可是爸爸說讀理科好,專業限制少,將來就業領域更廣,並且用自己讀理科的經歷給孩子現身說法,孩子默不出聲只能選了理科。

23歲的孩子大學畢業了,想留在北上廣深打拚,想要選擇自己想過的為夢想努力的日子,可是媽媽說還是小城市安穩,工作不辛苦,還可以住在家裡,媽媽每天給你做好吃的飯菜。

27歲的孩子談了女朋友,兩個人很聊得來,準備結婚一起過日子,可是爸爸說找老婆會操持家務最重要,整日里忙東忙西的女孩子不安分,於是女孩子跟你分了手。

現在,30歲的孩子,整日窩在家裡,不願意出門交朋友,不願意跟父母多說一句話,活得比行屍走肉多一口氣而已。父母看著這個比自己高比自己壯的孩子,整日里唉聲嘆氣。

著急起來的時候,就沖著孩子嚷嚷:「你現在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孩子大吼:「還不是被你們逼的?從小到大,我什麼事情都是你們為我做主,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我們這是為你好!你知道不知道?」老兩口急於表白他們對孩子的愛,可是他們得到的回答卻是:「我真不知道!」

【2】

前一陣子火爆網路的「中國式相親價目表」讓全中國的單身男女們集體高潮了一次,原因就是在這張赤裸裸的價目表下,沒有人關心當事的男生女生到底怎麼想。

這張價目表怎麼來的?是從父母們替兒女們相親相出來的經驗總結,是父母們替兒女們尋找完美配偶的鄙視鏈,是父母們的想法,而不是兒女們的意見。

著名主持人金星女士主持的綜藝節目《中國式相親》曾經火了一陣子,原因就是節目的相親方式,就是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上節目,來給孩子找對象。

從節目來看,很多的父母非常有主見,對未來的兒媳婦或者女婿的要求,一提一長串,當事人卻光坐著不說話。從這些現場表現不難猜測,這些孩子在家裡,就是父母的提線木偶。

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做什麼,要是孩子提出反對意見,那麼這些父母張嘴第一句話必定是:「我這是為你好!做父母的還能害你不成?聽父母的,才不會吃虧,才能少走彎路。」

那些性格懦弱的孩子,從小就已經習慣了聽父母的話,長大以後,有思想有主見了,覺得父母說的不一定對,剛想反駁的時候,就被父母這一句話噎得說不出話來。

於是,那些自命不凡的父母們,繼續為兒女們操碎了心,小到今天吃什麼,大到找什麼樣的伴侶,統統都是父母說了算,因為父母總是為你好。

結果怎麼樣了呢?那些整日里活在父母的耳提面命之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真的為自己的人生做主嗎?他們有思考過自己人生的意義嗎?

【3】

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現在的我們都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我跟姐姐通過自己努力讀書努力學習,現在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安穩的家庭。

我弟弟現在工作不穩定,夫妻倆也處不好,更沒有心思教育孩子。我父母整日里為弟弟一家操碎了心,可是弟弟卻還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反正他什麼都無所謂。

為什麼我們三姐弟差別這麼大?原因就是父母對待我們的態度有差別,導致弟弟現在這樣的不努力不爭氣,因為他總是覺得,怕什麼,有父母給兜著底呢。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跟姐姐要努力讀書,將來才能有好工作,我們覺得父母說得有道理,所以我跟姐姐都拚命讀書,知道讀書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但是父母是怎麼教育弟弟的呢?他們不願意讓弟弟離開他們視線一步,即使弟弟出去找鄰居小夥伴玩一會兒,我爸爸必定放下手中的活,把弟弟找回來擱在他眼面前,他才放心。

他們不需要弟弟承擔任何事情,他們為弟弟考慮好了一切,他們只要弟弟聽他們的話,因為他們覺得就應該為兒子準備好一切,不需要弟弟再辛苦努力。

弟弟從剛開始的激烈反抗,到後來的麻木不仁,再到現在的玩世不恭,責任就在我父母身上。我跟姐姐跟父母說過很多次,放手讓弟弟自己努力,他才會知道珍惜。

可是我跟姐姐無論怎麼說,都不能改變偏執的父母的想法,他們不能忍受兒子吃苦受罪,他們只想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給兒子,只想讓兒子享受就好。

結果怎麼樣呢?父母承擔不起弟弟一家四口的生活,弟弟已經不想上進不想努力,整日里家裡雞飛狗跳。而我父母現在卻還想繼續控制弟弟一家的生活,可惜弟弟早就不聽他們的話了。

有一對控制欲強父母,絕對是孩子的噩夢,有的父母是天生就有很強的控制欲,有的父母是想要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孩子,所以會控制孩子,無論哪一種類型都是孩子的大不幸。

【4】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如詩人紀伯倫所說:「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有多少中國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人物品,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就有做孩子主的一切權利,甚至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的粗心大意丟了性命卻不犯法,這多麼恐怖!

紀伯倫說,你可以給予孩子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但是中國的父母,更多的給孩子恰恰是他們的想法,卻總是打著愛孩子的旗號,這讓多少孩子傷心絕望,甚至選擇輕生。

15歲的男孩小龍寫下遺書選擇輕生,他在遺書上說不堪忍受父親的打罵,說:「爸爸,我死了你就高興了。你句句逼人,我沒有辦法,獨有一死方休止。」

男孩的父親平時沒有時間關心照顧兒子,並且脾氣暴躁,一有不順心就打罵孩子,卻打著希望孩子成績好將來能成才的幌子,口口聲聲說為孩子好,把孩子逼死了這就是所謂的「為你好!」

很多的父母,雖然不至於如小龍的父親這麼惡劣,但是他們語言上對孩子的傷害猶如鈍刀子殺人,雖不至於一刀致命,卻會讓你在漫長的歲月中痛不欲生。

「你要是不聽父母的話,將來後悔了,可別怪我們沒有提醒你!」「父母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父母還能害你不成?不聽我們的話,那你就不要指望我們幫你了!」

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你有沒有聽過你的父母這麼威脅過你?是的,我們都或多或少地聽到過父母類似的話,倔強一些有主見的孩子可能會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自己想好了做什麼就去做。

而那些稍微軟弱一些的孩子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很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可是他們又架不住父母的「為你好」的軟刀子,慢慢地就把自己封閉起來,反正天塌下來有父母扛著呢。

【5】

可是,我們是一個獨立的人啊,是有思維能力的人啊,我們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想要過上自己想過的日子啊,為什麼就這麼難呢?

父母們卻覺得孩子還是孩子,還是他們眼中的三歲的孩子,孩子懂什麼啊,做父母的當然要幫孩子把一切事情都打點好,讓孩子不要辛苦才好。

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成長路徑,父母一代和我們的思維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可是父母們卻固執地認為孩子還沒有長大,還要按照他們的想法來安排好一切。

我們不需要父母為我們好,我們需要的是父母放手讓我們自己去闖蕩,自己去碰壁,自己去感受疼痛,因為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記得,有些痛,只有自己嘗。

成長是一次又一次的蛻變,而每一次的蛻變都伴隨著成長的陣痛,這是每一個人自己的必經之路,如果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那麼就不要怪孩子不成才不成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沒毛病還是有毛病
僜人,抽煙斗的女人和帶刀進人民大會堂的頭領!
道教財神多,千萬別拜錯!
NBA巨星姚明的童年是如何「吊打」體育老師的?
生而為人,有什麼特別的呢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