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充滿煩惱,很可能是因為你格局太小

生活充滿煩惱,很可能是因為你格局太小

微博、豆瓣、簡書:@芒來小姐

昨天快下班的時候,公司討論著薛之謙複合的新聞,兩個女同事突然吐槽起了自己的老公。

「薛之謙離了婚還自願凈身出戶,我老公連飯都不會做,也不願意學,一點家務也不付出,真是懶死了。」

「我老公還不是,做飯跟豬食一樣,我不回去就只會點外賣!」

部門經理笑呵呵的說:「這種男人要調教,你拿一星期別做飯,餓他幾頓他就知道了。」

女同事A說:「哎呀,到時家裡廚房肯定跟豬窩一樣,還不是我收拾。」

女同事B說:「就是就是,連韭菜跟蔥都不會分。」

兩個女同事離開後,辦公室一片安靜,有人互相傳遞眼色,也有人抿著嘴在心裡偷笑。

晚上回到家,我跟經商十年的朋友吐槽這件事,我說女同事在公司里吐槽家務事感覺不太好,要是同事都是這樣的人,這個平台也好不到哪裡去。

朋友一晚上沒回我,第二天發來一條消息:一時不知如何回你,試試再把格局放大點看呢?

她們有問題,但每個人的生活觀不一樣,我們要做的不是揪出每個人的問題,而是放大每個人的優點,便於學習吸收。

一個平台本就魚龍混雜,你把格局縮小,只能看見魚;把格局放大,才能看見龍。

在簡書上看了一篇文章《別讓舒適成為你青春的墳墓》,大意是「舒適圈」如何消磨人的意志,混吃等死的生活多麼安逸,又多麼讓人疲於成熟。

說到「舒適圈」,我深有體會。我13、4歲的時候喜歡懶在床上,早上不願起床,等老媽端水過來洗臉,洗完吃早飯,吃完繼續睡到中午,連床都不用下。現在想想,那段時間是我過得最混蛋最舒服的時候,但也是最頹廢最自卑的時候。

我在廣州學調酒時,認識一個學霸高中青年,他是樂隊的主唱,身邊同齡人都在泡妞、吹牛的時候,他的雅思考了高分,決定去美國讀書。

我問他為什麼要去國外學搖滾?他說,雖然在國內也能認識優秀的搖滾人,但他家境很好,在國內一定會憑父母的關係,那不是他想要的。他想逼自己一把,把自己扔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野蠻生長」,看看自己到底能拼到什麼程度,萬一成功了呢?

「一次也好,我想為自己感到驕傲一次啊。」他眼神里閃爍著渴望。

人最懶的地方在於,一旦事情跟「舒服」掛鉤,就容易變成習慣,進而成為一生只做一件事、穩定到死的人。而總是在嘗試新的事物的人,不停挑戰自我的人,儘管會經歷很多「不舒適」的風險,卻能在舒適圈外活得一馬平川。

就像活在《圍城》里的人,生活充滿瑣碎的煩惱,羨慕牆外的人,卻從未想過跳出牆去。生活有著無數種選擇選擇,沒有選擇的是人甘願活在狹隘里,彷彿坐井觀天的青蛙,在枯井裡佔據整個世界。

我們抱怨著井裡的泥巴有多臟,卻從未想過跳出去看一看完整的天空。

2016年是我最倒霉的一年:人際關係碰壁、工作不順辭職、生活沒有目標。

情緒糟糕透頂的時候,我又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贖》,觸動我最深的是一個進監獄幾十年的老人,晚年被釋放出獄,發現自己與這個廣袤多變的世界格格不入,最終選擇結束生命。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之所以那麼苦惱,是因為我沒有真的想結束這樣的生活。是的,這生活糟糕、瑣碎、充滿了各式各樣看不順眼的人和事,但它穩定,穩定得讓我提不起勁去改變點什麼;它舒適,舒適得讓我不需要操心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它讓我焦慮、苦惱、抱怨、吐槽,我卻很可能到死都活成這樣,或者乾脆就這樣死去。

湯唯評價在演藝圈辛苦打拚的自己:「身邊的人都講粵語,我改變不了這個環境,就只能去適應環境。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適者生存,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走得更遠。」

如果我意識到生活充滿了錯的事情,我應該去做點什麼對的事情才是,唯有真的去做了,才能在碌碌無為的日子裡不那麼焦慮。

美國學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曾在《自控力》這本書中說:人生中有兩種痛苦,一種是努力的痛苦,一種是後悔的痛苦,而我認為後者要比前者大千倍。

如果有一天覺得自己不對,卻甘願這樣一直下去,慢慢的,你很可能連焦慮的能力都會失去。就這樣被不快樂的生活推著往前走,直至痛苦,直至麻木,直至後悔不已。

2016年下半年,我用5個月的時候去學心理學,三級資格證考過後,我開始在各個心理諮詢所里實習、參加團體心理輔導、免費接待線上線下的心理諮詢聊天。

平時有一份朝九晚五的正職,私下運營幾個自媒體平台,心理諮詢只有自己擠時間去做。但通過深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面對某一件事,我能看到比以前更多的東西。

比如:以前深深困擾我的問題,現在變成了人人都會有的壞情緒;以前無法理解的奇葩想法,現在成了個性鮮明的獨特觀點;以前想不通不明白的道理,現在成了對我有用的行動指南。

古典老師曾在《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中寫道:「生活就像一面多稜鏡,它有不止一個鏡面,相應地,也有不止一種可供觀察和理解的視角。它應該不只有一種標準、一種模式、一種狀態,它應該是多元的、豐富的,並且有著具有不同縱深的內涵。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現在和未來,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時候,存在著遠比我們已知的更多的可能性。」

有的人選擇固守一份工作,幹得多痛苦也不離開崗位,只因生活穩定、衣食無憂;而有的人選擇和不同的人交朋友,不局限於某個圈子裡。

擴大格局,能使你通過見識更多的人或事,經歷更多的風景,看清自己的立場,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而尼采曾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走出「舒適區」的人,日常生活中的焦慮更少,對機會有著更準確的判斷力,對未來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拼盡全力想要走得更高一點,或許不是為了登上最高的山峰,而是為了去更高的地方看一眼。因為這一眼,意味著你將活在完整的天空之下。

-END-

2017年9月12日 |芒心說第13期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多少愛可以芒來 的精彩文章:

TAG:有多少愛可以芒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