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布依族酒文化,布依族米酒文化

布依族酒文化,布依族米酒文化

布依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一個非常講究禮儀的一個民族。在布依族中,酒是招待賓客必不可少的東西。每到節日期間,親朋好友相互串門的時候,總免不了用酒來表達主人對客人的歡迎與祝福。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布依族文化吧!

一、布依族米酒的歷史沿革

中國釀造酒的歷史悠久,夏商周時代,就出現了民間釀造酒的行業,從以下傳說得到證實。一是杜康釀酒。傳說認為釀酒始於夏朝時代的杜康,《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二是釀酒始於黃帝時期。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三是酒與天地同時。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這些傳說儘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以上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布依族善於學習漢文化,據《布依族百年實錄》記載:早在遠古時候,居住在南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族先民族就向漢族學習釀造酒的技藝,就會上山采來百草根做成酒麴,利用天然的泉水用米釀成米酒用來驅風祛寒、避邪除疫,慶祝豐收。

二、布依族米酒文化內涵

(一)布依族米酒釀造的傳統工藝

1、酒麴(土酒藥)製作。

(1)原料配方:分母料和子料兩類。母料:將小麥麩(也可用高粱、紅稗)、巴地香、巴岩香、辣椒、胡椒、血藤、山藥、芭蕉、絲麻、對腳連、飯豆、黃豆等十二味植物分別晒乾,碾碎成粉末待用。子料:將在山野間採集的野山菊、金鋼果、四塊瓦、五加皮、千斤拔、牛藤、葛根藤、香樟果、野甜果、黃泡桿等十二味植物按比例兌水,熬製成湯狀。

(2)酒麴(土酒藥)加工。一是原料配方,取適當母料與子料搭配,攪拌均勻,然後揉成雞蛋大小的球狀小麵糰。通常,母料中巴地香、巴岩香、麥麩用量按1:2:10的比例參與使用。二是培養麴黴菌。在一個籮筐內圍先鋪上一層稻草,再鋪一層鳳尾草。然後將揉成的一個個小麵糰放入其中,鋪蓋上鳳尾草和稻草,並置於吊腳樓上陰涼處,待發酵21-49天後,白色酒麴黴菌等微生物大量有效繁殖,發出酒香味即成。三是晾曬,將一個個生長有白色麴黴菌的小麵糰取出,晾晒乾,即為布依九月九的酒釀造所需的酒麴(土酒藥)。一般情況下,酒麴的保質期為五年,前三年藥效最好,出酒率高。

(3)釀造工藝,包含選料浸泡、蒸煮攤涼、入曲培菌、封裝發酵、蒸餾窖藏等五道傳統工序。

一是選料浸泡。主要選用當地種植的糯米做原料,也可以選用其它各種優質大米做原料。將大米用清水淘凈,浸泡約3-4小時。

二是蒸煮攤涼。將浸泡後的大米瀝干,放入甑子中加熱蒸熟,然後把蒸熟的大米鋪撒在大簸箕里,搗散涼至冷卻。

想了解更多釀酒知識,釀酒設備,酒坊加盟,經銷代理。可搜索「唐三鏡Linda」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da2017 的精彩文章:

果酸乳酒又稱開菲爾酒,你喝過嗎?小編教你做
喝酒真的會胖嗎?這你就不知道了
喝酒有哪些好處?漲知識了
果酒的那些存在價值,你知道嗎

TAG:Linda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