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年職場:熟悉的地方永無風景

中年職場:熟悉的地方永無風景

三四十歲的中年職場,經常會碰到一個問題:我年齡越大,就越沒創意了。我們知道很多物理學家、科學家的創造力巔峰都是在20歲—30歲。

比利時數學家AdolpheQuetelet發現了一個關於創造力的倒U形曲線現象:一個人的創造力會在工作幾年後達到巔峰,進入中年之後開始下降。這意味著:年齡與創造力成反比嗎?越年輕越有創造力?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創造力會呈現遞減趨勢?

並非如此。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人類的創造力並非註定要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日漸削弱。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西蒙頓認為,創造力和年齡並沒有直接關聯,關鍵在於他們掌握相關領域知識的多寡,但並不是越專業越好,也不是知識越多越好。只不過這個趨勢看上去正好和年齡正相關而已。

無憂精英網首席職業發展顧問趙爭女士認為,創新常常發生在學科的邊緣處;對於個人而言,則常常發生於「一知半解」的狀態。

年輕人正是得益於他們的「局外人」的身份。他們涉世不深,知識也有限,文化上也沒有受到傳統經驗的羈絆,因此也更願意接受全新的觀點。但是再經過幾年的職業生涯後,創造者開始自我重複,因此也越來越難以超越自己了。這時候,他們已經成了局內人,失去了創意。

能創新的,很多都是局外人,那如何保持局外人心態?

?

1、學好英語,跨界解決問題

互聯網上很多的腦洞大開的創意都是英文的,與最聰明的大腦互動需要你精通英語,比如集結全球「最強大腦」的科研眾包平台Innocentive網站。也可以定期參加一些跨領域的頭腦風暴。討論最重要的是突破思維的盲區,不要怕犯錯誤,因為「天才是最短時間犯最多錯誤的人。」

2、旅遊——放下一切的出行

經常去旅遊的人對於模稜兩可的事情有更敏銳的洞察力。因為當他們置身國外,本質上就是一種局外人。簡單來說,跨文化的深度而不是廣度,會讓一個人真正變得有創意。熟悉的地方永無風景。

3、跨學科學習

跨學科學習是一種主動陌生化的努力,通過主動跨界、被動聯機,保持新奇體驗和敏銳的探索。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成功人士,不僅在一個領域發光發熱,更是多個領域的百花齊放。永遠在學習,永遠的新鮮感,

創造力並不會隨著年齡越大越減退,反而是你在一個領域待得越久,越衰退。所以我們都需要刻意地讓自己成為局外人——主動迎接領域外難題;旅遊和出國;跨學科學習,從而成為創造力源源不斷的人。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憂精英網 的精彩文章:

被妖魔化的職場壓力,想要擺脫並不難?
為什麼你做不成網紅?
職場「老鳥」說不清自己為何死,HR到底是怎麼篩選簡歷的?
聽說那個外地同事最愛吃的是……
回不去的校園,必面對的職場

TAG:無憂精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