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奇怪,明代16個皇帝卻只有13陵,其他的皇帝呢??

真奇怪,明代16個皇帝卻只有13陵,其他的皇帝呢??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11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郊區昌平境內,坐落於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顧名思義,有十三位明朝皇帝葬在這裡。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那麼又是哪三個皇帝未葬於此,原因分別又是什麼呢?

當然啦,少的第一位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眾所周知,老朱當時開國後是在南京定的都,那會兒北京是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的封地,試想,老爹死了,怎麼可能去葬在兒子的封地上呢。

因此,老朱當年喊出了:「我愛南京,只葬南京!」的口號,死時葬在南京鐘山的「明孝陵」。

2、明第二帝朱允炆為何沒葬進十三陵?

據說,建文帝朱允炆當皇帝前,他爺爺朱元璋就有點不放心,提醒他,你當了皇帝要當心你的那些叔叔不服。並給他留下一個包伏,讓他遇危難時打開。

後來,果然,四叔燕王朱棣發難,兵戎相見。從北京殺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進皇城。建文帝朱允文不知如何是好,他忽然想起爺爺當年交給他的那個包,趕緊拿出來,打開一看,是四套僧衣,還有佛家度諜,並且備有剃刀一把……孫子朱允炆很理解爺爺朱元璋良苦用心。當即,三個身邊跟隨的人同他自己剃光頭髮,穿上僧衣,從城角門逃之夭夭……等燕王朱棣打進皇城時,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不知他逃往哪裡。有人說他乘船逃往海外,所以後來。朱棣派鄭和幾次出洋尋找……然而至今下落不明。

也有人說建文帝朱允炆在某寺廟當了和尚,活了七八十歲才逝去。人們感嘆朱元璋早年當和和尚。給孫子留了一條佛家的生路,當然,這一切有待史學界進一步考證。

還有一個就是明代第七個皇帝景泰帝朱祁鈺,說起這個皇帝就不得不提一段往事了。

1449年,明朝發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此時正為皇帝的明英宗被瓦刺給俘虜了,並且帶走了不願歸還。這國不可一日無主啊,於是朱祁鈺便被大家擁立為新的皇帝,將被俘虜走的英宗尊為了太上皇。當了皇帝的朱祁鈺經過努力終於打敗了瓦刺的圍攻,瓦刺便把英宗給放了回來。

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正當年的英宗就做了個沒有實權的太上皇,他非常氣不過,而代宗也有顧慮,哥哥回來了要奪位怎麼辦?於是辦法出來了,英宗被軟禁了起來。1457年,明代宗重病纏身,英宗見時機成熟便發動了奪門之變,將代宗廢為郕王並加以軟禁,終於不久之後代宗就去世了。本來代宗已經為自己修建了陵墓,可是英宗不承認他這個皇帝,便把他的陵墓給毀了,然後把他按親王的級別葬在了北京西山。

英宗兒子憲宗即位後,追封叔叔為皇帝,並對他的陵墓進行了修葺,雖然如此,也並沒有將他「請進」十三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這是史上最詭異的城門,屢次倒塌,神算埋入一神器,至今屹立不倒
明朝宦官是如何登上政治舞台的
明朝歷代昏君輩出,為何還能存活300餘年?這項制度至關重要!
如果朱元璋最開始選擇的首都不是南京,或許建文帝就不會被打敗了
明朝一牛人,挖開諸葛亮墓,發現了「10個字」,立馬下跪認錯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