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實的柳下惠被孟子奉為聖人,可為百世之師

真實的柳下惠被孟子奉為聖人,可為百世之師

柳下惠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姓展名禽。他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

提到柳下惠,人們最熟悉的就是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天寒,有一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也沒有發生越禮的事。

其實,真實的柳下惠不止於此,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

一次,齊國派人向魯國索要傳世寶鼎——岑鼎。岑鼎是魯國的傳世之寶,魯國捨不得,卻又怕得罪齊國,遂做一假鼎冒充。齊國人不知道這鼎是真是假,就說:「我們不相信你們,只相信柳下惠。如果柳下惠說這個鼎是真的岑鼎,我們就接受。」於是,魯國讓柳下惠去說這假鼎是真岑鼎,結果遭到了柳下惠拒絕。柳下惠說:「信譽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寶,我如果說假話,那就是自毀珍寶。以毀我的珍寶來保住魯國的珍寶岑鼎,這樣的事我幹不了。」魯國只得將真岑鼎送往齊國。

?

?

可惜的是,柳下惠出仕之際,魯國的朝政把持在臧文仲之手。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問柳下惠說怎樣的外交辭令才能讓齊國退兵。柳下惠實話實說:「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大國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現在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麼措辭都是沒有用的呀。」這樣的話當然讓臧文仲很不高興。柳下惠在魯國做士師(一個掌管刑罰獄的官位),結果在臧文仲當政期間竟然連續三次被罷黜。

當時,柳下惠已經很有名了,各國諸侯都爭著用高官厚祿聘請他,結果他都拒絕了。有人問其原因,他答:「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是說,自己堅持正直的做人原則,怎麼能不被三次罷黜呢?如果我一直堅持這樣的做人原則,到了哪裡也逃不了被黜免的命運;如果放棄自己這樣的做人原則,即便在魯國我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祿,那又何必離開生我養我的故鄉呢?

柳下惠選擇堅持「直道而事人」,最後只能去官隱遁,成為「逸民」。

對於柳下惠連續三次被罷免一事,孔子說:臧文仲明明知道柳下惠是賢人卻不提拔他,實在是失職呀。《左傳》中孔子也把臧文仲讓柳下惠下台,列為臧氏執政的「三不仁」之一。

《孟子》一書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並稱四位大聖人,認為他不因為君主不聖明而感到羞恥,不因官職卑微而辭官不做;身居高位時不忘推舉賢能的人,被遺忘在民間時也沒有怨氣;貧窮困頓時不憂愁,與鄉下百姓相處,也會覺得很愉快。因此,聽說了柳下惠為人處世的氣度,原來心胸狹隘的人會變得寬容大度,原來刻薄的人會變得老實厚道。孟子稱讚柳下惠是「聖之和者也。」意思是說,柳下惠是隨和的聖人,是可以成為「百世之師」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秀當皇帝的時候,陰麗華都已經快30歲了,為何劉秀還會娶她?
清朝都已經滅亡120年了,這個地方的人還在剃髮紀念大明朝
清朝詔書大發現,原來清朝皇帝是這樣想的,與我們想的都不一樣!

TAG:愛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