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復購率和收益率都很可觀的線上減脂營,為何紛紛殺回線下紅海?

復購率和收益率都很可觀的線上減脂營,為何紛紛殺回線下紅海?

「我想試試看,瘦就瘦胖就胖,反正就一個星期,大家也是抱著玩兒的心態。」正在樂動力App上體驗一周減脂營的王茜茜對懶熊體育說。

幾天前,王茜茜花149元在樂動力App上購買了一周的減脂體驗課,購買成功的同時也添加了負責她們減脂體驗的教練月月。月月將這批學員拉入一個微信群,每天三餐時間督促學員在App上打卡曬餐,以及做相應鍛煉,到每晚臨睡前,她會根據學員的打卡訓練表現給每個人打分。

這就是目前國內大多數線上減脂營的模式。

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活躍在運動健康App的人數高達2.3億人,使用時長共計9.7億小時。從用戶地域分布情況來看,一線城市用戶居多,佔整體的39.45%;從用戶性別分布來看,男性佔54%,女性佔46%。

其中,男性主要以跑步,健身訓練等為主,如咕咚、Keep等軟體,而女性則更偏向於減脂訓練的軟體,如輕+、薄荷等。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計步軟體,樂動力也幾經業務調整,2016年隨著垂直類運動App尋求橫向拓展,樂動力也跟著玩起了健身直播。到如今,線上減脂營成為樂動力的主營產品。

「直播算是我們走的一段彎路,在嘗試三四個月後發現,這並不是一個流量變現的商業模式」,樂動力創始人劉超告訴懶熊體育,「開展線上減脂營業務後,半年收入漲了6倍,月收入接近500萬元。」

劉超表示,樂動力App目前擁有5500萬下載量,復購率是80%,在樂動力的閃電學院中,4周和12周的減脂營售價為1198元和2398元,若累計購買12周將升級成閃電學院VIP會員,可享受4周500元的優惠價格。

據了解,樂動力的在線教練皆為兼職,通過遠程面試,第一個月對教練進行專業知識培訓,第二個月做助理教練,第三個月則可獨立帶班,每名教練最多負責3個班,每班20名學員。

相比如今加大投入的樂動力,在線上減肥軟體中,薄荷科技可以說是先行者。2008年成立的薄荷科技定位是一家「體重管理運營商」,建立了在線減肥平台薄荷網,隨後又開發了手機應用薄荷App。2014年5月獲得SIG、DCM、高通等投資機構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後,薄荷經過半年調整,形成了「減肥+飲食+商城」模式。

「薄荷比我們要早,但我們應該是最早將運動教學視頻搬到線上的,那時候還沒有Keep。」另一家業務類似的創業公司輕+創始人劉寶劍對懶熊體育說。輕+是一款偏向女性的減肥的應用,提供瘦身方案、定製瘦身訓練,提供減肥食譜並售賣瘦身餐品,還有基於微信群的「悅瘦營」,並開設電商銷售裝備器械。從2011年成立至今,輕+已經獲得四輪融資。

運動、飲食、生活調理是輕+主打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為了更好地發展,劉寶劍在2015年6月將辦公地點從深圳搬到了北京。

身材一般、懶得去健身房、想要自我空間、不太會鍛煉的女性是線上減脂營主要針對的人群。劉寶劍透露,輕+88%的用戶是女性;劉超表示,相比Keep的健身訓練內容,樂動力的減脂營更偏向於30歲以上的女性人群,訓練強度也比Keep要小一些。

根據易觀發布的《在線運動健身市場用戶分析2016》可知,2016年度中國移動運動健康領域的用戶中,24-30歲的人群最多佔比37.17%,31-35歲的人群佔23.19%;從消費層面來看,中高消費人群佔到32.45%,高端消費人群佔到14.86%,二者相加有接近50%的用戶在移動健身領域上有較高支付能力,並且在整個消費層次分布來看,中高消費人群多佔比例最高。

「我之前運動用過Keep,飲食記錄用過薄荷,計步的話一直在用樂動力,這還是第一次買它(樂動力)的服務。」另一位參加樂動力減脂營的石爽告訴懶熊體育,「這些運動軟體都有免費的視頻,也有收費的,但薄荷的價格要比樂動力高一些,感覺這些(運動視頻)都大同小異。」

俗話說減肥無非就是六個字:管住嘴,邁開腿。很多減肥的人即使能夠堅持運動,但還是忍不住想吃。在同類軟體中,薄荷似乎更傾向於控制「吃」。打開薄荷App就能看到圖表形式呈現的飲食和運動記錄,選擇三餐和加餐的食物、克數,系統可算出食物熱量,也有推薦的飲食計劃,用戶可根據自己所吃的食物進行勾選記錄三餐,即可形成每天的飲食分析。

薄荷App商城中還包括營養代餐、健康飲食、健康飲品等,薄荷官方微博中的「薄荷課堂」和視頻節目《薄荷SHOW》則傳播一些飲食方面的常識。

劉超說:「在減脂的過程中,一半用戶的注意力在吃的上面,所以樂動力現在為用戶提供營養健身服務。」

劉超所提到的營養健身服務,指的是樂動力的閃電學院,據其說法目前已在線服務10萬人。學員在App上打卡後,系統會提醒教練回復,樂動力要求的時間是15分鐘內。但體驗過的學員涼涼表示,她完成打卡後教練一般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才能對上傳的飲食照片打分點評。

輕+則直接推出899元的7日輕盈餐,並提供營養師一對一的在線服務,同時也出售線上減肥周邊商品。

「減肥這事還得靠自己的意志,這個App就是多個人提醒督促,沒有特別多的內容。」體驗過樂動力減脂營的王茜茜說。而石爽表示,自己的自制力很差,希望有個人及時提醒和督促,還是願意為減脂營繼續付費的。

大多數人在運動方面是有惰性的,減肥這件事更是需要個人的自覺性。為此,輕+發起了獎金挑戰賽,用戶需支付99元押金獲得參賽資格,開啟挑戰後,每個挑戰每堅持1天就可以獲得1個現金紅包獎勵,若每缺席1天會從押金中扣除10元作為懲罰,罰金也可成為他人的獎勵金。

劉寶劍認為,以這種方式督促用戶鍛煉,要比簡單提醒的效果好一點,關鍵是要激發用戶自己的意志。

「輕+主要的營收來源還是來自減脂營,減肥餐只佔少部分。」劉寶劍說。

劉超告訴懶熊體育,樂動力每月在線付費人數在1萬元左右。以500元/4周的價格為例計算的話,樂動力每月營收約500萬元。其他線上減脂營月收入也大致能到這個量級。

從數據來看,這幾家的復購率和收益暫時還是很可觀的,但是單純從互聯網思維切入健身,這一次能夠長遠嗎?

答案恐怕沒那麼樂觀。

近兩年來,做線上減脂營的公司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互相挖人的現象。對於初級用戶來說,線上減脂營的課程大同小異,還是看哪家提供的服務好一些,更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

劉寶劍認為,在互聯網流量紅利消退的當下和未來,線上線下結合是必然的趨勢。「我們與線下結合的嘗試,不僅僅著眼於眼下的需求,在提供「教練+營養師」的同時,為用戶提供專業諮詢、外力督導和心理撫慰的線上減脂營模式,和傳統健身房提供專業健身指導結合是可以起到1+1大於2的效果。」

「教練+營養師」組隊服務也是輕+有別於其他減脂營的地方,劉寶劍透露,目前有接近100組經過輕+培訓認證上崗的服務人員,其中有50組全職人員是專門負責「悅瘦營」的服務,而培訓方式也是通過線上的形式。

劉超告訴懶熊體育,樂動力的用戶對線下面對面的健身指導有需求,「他們希望學會了動作能夠在家訓練時有更好的運動效果。所以我們順應用戶需求,把線上服務和線下當面指導相結合。」

火了兩年的線上減脂營,優點和弊端都非常明顯。優點不言而喻:鍛煉時間自由;不受空間限制,在家即可運動;鍛煉空間相對私密,不受他人干擾;還有推薦的減脂餐,能夠控制用戶飲食。

但與此同時,弊端也暴露無遺:線上訓練,全憑用戶自覺,即使已付費,部分用戶由於種種原因還是不能堅持鍛煉;訓練動作無專業人士指導,僅跟視頻學習動作的規範性較差。

這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上述這些創業公司,開始尋求線下拓展。

8月8日,樂動力在北京開啟了首家線下健身體驗館,劉超表示,經過一年多的線上減脂營訓練,一部分用戶有更高階的需求,就是到線下希望有教練做指導。

到目前為止,樂動力的健身體驗館組織過五次線下活動,每次8-10人,劉超說,「線下費用暫定每人69元,近期組織的線下活動,主要是根據會員的需求和反饋來打磨我們的線下課程,後期價格肯定會有調整。」

但考慮到線下店面的成本,樂動力不打算大規模擴張實體店,而會選擇與健身工作室、小型健身房進行合作,在全國鋪設更多合作網點。

劉寶劍也表示,線上減脂營和減脂餐並不是輕+未來主要盈利商品,與傳統健身房、美容院等機構合作才是發展方向。但輕+也不會選擇自己擴張實體店,劉寶劍說:「地麵店的生存半徑並不會因為有線上工具就可以擴大,生存半徑內的有效用戶密度和需求的可持續性,也不會因為某種模式而有質的變化,與其他機構合作可以優勢互補。」

而另一家主打減脂營的人馬君算是最早從線上向線下轉移的線上公司。2014年10月成立的人馬君,就拿到了衡銳資本和明勢資本100萬美元天使投資。本想效仿美國ClassPass的模式,與健身房建立合作,做O2O平台,但很快人馬君的創始人王寅發現,用戶的轉化率和留存率的數據都不太好,而且一批又一批O2O模式的公司在2016年都相繼面臨轉型。

「在2014年底線上開展的一個減脂營產品表現不錯,短期內積累了較好的口碑並源源不斷招進學員,於是我們決定沿著這個線路發展下去。」王寅在2016年末9月曾向懶熊體育說。

隨著減脂營產品影響力的擴大和學員的積累,線上入門級別的課程逐漸不能滿足部分用戶的需求,於是人馬君在2016年3月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線下健身門店。王寅表示,線上的減脂營課程主要為學員提供飲食以及運動方面的入門課程;線下訓練營則側重運動和飲食進階,尤其是力量訓練,在保證學員飲食以及日常有氧運動的同時增加了固定的訓練日。

如今,人馬君在上海已經擁有5家實體店,付費會員也從去年的1萬多人增加到現在的近3萬人。王寅透露,人馬君在今年底將開設7家店,每家店的面積在300平米左右,由於店面設施配置較高,每家店的成本超過了80萬元,隨之線下的私教課費用也高達600元/節,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海地區。

「目前整個營收情況,線上和線下各佔50%,但隨著新的線下店面開張,預計10月份線下的營收將會高於線上。」王寅說。

通過以上三家的轉變說明,線上減脂營雖然在現階段毛利很高、利潤很大,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健身還需要回歸到線下。

而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及時做出調整的公司,也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一位名叫菠蘿包的用戶在知乎上寫到,自己從2010年左右開始用薄荷,曾購買過減重套餐,隨著近年同類型App的增加,菠蘿包認為薄荷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可在閑暇時間作為消遣來用。有幾名用戶在堅持一年後選擇刪除薄荷,但也有用戶通過薄荷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從120斤減到90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減脂 的精彩文章:

早上做瘦手臂動作,中午做瘦臀腿動作,晚上做卷腹動作,這樣做有效果嗎?
瘦腰瘦腿瘦肚子,全身減脂動作
一波流量紅利後遇瓶頸?線上減脂營也開始擁抱線下
晚上千萬別吃東西?那些關於健康減脂的謠言坑害不少人
減脂期間你要怎麼吃對食物 減脂飲食推薦

TAG:減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