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胃為水谷氣血之海,胃與神關係非常密切

胃為水谷氣血之海,胃與神關係非常密切

胃為水谷氣血之海,胃與神關係非常密切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人之神,是五臟六腑功能活動的表現。胃為水谷氣血之海,五臟六腑精氣的源泉。因此,胃與神就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胃為水谷氣血之海,胃與神關係非常密切

胃與神的生理

胃與五神志的關係《素問·宣明五氣論篇》(文中估計來自中醫智庫app)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其內容是指神、魂、魄、意、志等精神活動分別由五臟所主而表現於外。任何事物的運動變化是以一定物質作為基礎的,而五神志的活動是以氣血作為物質基礎的。

胃與心神的關係《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手,脈宗氣也。」虛里即心尖搏動處。《素問·平人氣象論》中的這段文字說明胃絡通於心,心得以從胃獲取營養,發揮其主血、主神志的功能。從此可知,心神的活動,離不開胃所化生之血的供養。正如張元素所說:「胃者人之根本。」但胃土必須藉助心君之火的溫煦才能將水谷化為氣血。心與胃以絡相通,以血為用,心主神,血為根,胃為本。心與胃構成一個有機的、密切的聯繫。

胃與神的病理

正因為胃與神在生理上密切聯繫,病理上也往往胃病及神。

胃熱神昏《素問·厥論篇》中指出:「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卧,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所謂厥是指陽明氣血逆亂的癥候。為什麼陽明經氣血逆亂會見到癲狂、神識混亂、妄見而妄言呢?這是因為陽明乃氣血化生之源,亦即神之物質源泉。陽明胃熱內結,腑實已甚,熱極津枯,胃熱熏心,熱擾心神而見神識昏蒙。治以通腑泄熱,方用大承氣湯。胃為腑,心為臟,何以胃熱熏心呢?這是因為胃絡通心,胃經邪熱可以通過經絡到達心。故臨床可見到胃熱神昏、譫語。臨床上神昏不僅僅由胃熱引起,胃的其他病理變化亦可致神昏。

胃虛神亂胃陰胃陽密切配合,完成受納、腐熟水谷的作用。若胃陽虛衰,猶火灶中無火,則不能腐熟水谷上輸下傳,故葉天士曰:「食谷不化,胃無火也。」華岫雲曰:「世人胃陽虛多由寒凝胃陽,胃氣虛寒所致,造成水谷不化,氣血乏源五臟六腑失其所養。心失所養則面色蒼白,心悸失眠,健忘怔忡;肝失所養則頭暈目眩,虛煩失眠,脅痛易怒;腎失血資則腦轉耳鳴,驚惕不安。若胃陰不足,胃失濡潤,一則胃燥失其受納腐熟之職,致氣血乏源,神無所養;再則胃燥傷津,虛熱內擾,神無所安,故見虛煩不安之狀。」

胃滯「食厥」胃主受納,腐熟水谷,飲食過量,則食滯胃脘,食積化熱,濁熱攻心,除噯腐吞酸、矢氣奇臭,胃脘疼痛之外,甚至見神昏肢厥等所謂「食厥」之證。

胃與神關係的臨床應用

臨床上常常見到胃病而神亂的病症,往往採用治胃之法使神自安。筆者現將臨證治驗列舉如下:

清胃瀉熱以治神昏患者程某,男,10歲,1981年8月12日初診,症見頭痛、高熱、嘔吐、嗜睡等症。西醫診斷為流行性乙型腦炎,經降溫、抗菌治療,熱勢反增。患者口渴欲飲,高熱汗出,嘔吐,神昏譫語,舌紅苔黃,脈洪數。此為陽明熱盛,胃氣不降,濁氣攻心,當急用白虎湯。

胃為水谷氣血之海,胃與神關係非常密切

方葯:生石膏90克(先煎),知母15克,粳米10克,甘草15克,水煎服,1日2劑,分四次。

患者服後,渴止吐停,再服2劑熱降神清,連服3劑而愈。陽明氣分熱盛、胃熱熏心,故有神昏譫妄。治病求本,胃熱為本,神昏為標,清胃熱則神自清。

瀉胃通腑以治神狂患者張某,男,21歲,農民,1982年6月12日初診。十餘日前,患者突然精神狂亂,打人毀物,不食不眠,力逾常人,由親人捆綁著轉入我院。某醫院曾診為「精神病」。患者就診時詈罵叫號,打人毀物,口氣臭穢,不大便,舌紅苔黃,起芒刺。此證屬陽明腑實發狂,治以通腑泄熱,予大承氣湯。

方葯:大黃15克(後下),川厚朴15克,枳實15克,元明粉10克(沖服),1日2劑,分4次服。

患者次日下午,便下燥屎十餘粒,其色深暗,患者神志頓清,安然入眠。繼服調胃承氣湯10劑,1日1劑,以清瀉胃熱,於1982年7月14日痊癒出院。本證屬陽明發狂,胃脈通心,胃通心腑,濁熱衝心,故見發狂。治以通腑泄熱,硬便暢行,實火隨降,源流得清,神志頓蘇。

溫胃散寒以振神患者周某,女,32歲,工人,1980年5月4日初診,主因胃痛入院,西醫診斷為「胃痙攣」。患者於5月1日因牙疼食用雪糕3盒後,胃痛暴作,輾轉不安,冷汗淋漓。

前醫開方附子理中湯,服後痛仍不減。近日胃痛時作,不納水谷,精神淡漠,惡寒蜷卧,似睡非睡,其脈弦緊,證屬寒凝胃陽,阻遏陽氣。「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今陽氣被胃寒所遏,故不能養神,以致神情淡漠、似睡非睡;不能養筋,故惡寒蜷卧,非少陰寒化之比。治以溫胃散寒,以良附丸加味。

方葯:良姜10克,香附9克,生薑30克,蓽澄茄20克,急煎頻服,1日2劑,晝夜服之。

次日患者神清欲食,效不更方,1日1劑,連服10劑痊癒出院。

養陰益胃以安神患者劉某,女,42歲,教師,1982年4月3日初診。患者胃脘隱痛10餘年,口乾渴,乾嘔,不欲食,神疲乏力,心神恍惚,失眠多夢。西醫診斷為「神經衰弱」,服用鎮靜葯無效,中藥治療,服補心丹之類仍不眠。察其舌紅無苔,光如鏡面,其脈細數,證屬胃陰不足,心失血養。治以養陰益胃,遂投益胃湯。

胃為水谷氣血之海,胃與神關係非常密切

方葯:沙參40克,麥冬20克,生地黃18克,玉竹15克,冰糖30克(溶於葯汁中),石斛30克。患者服後,飲食有增,繼服5劑可入眠,精神轉佳,舌苔始生。

疏謝胃氣以治「食厥」患者閻某,女,4歲,1980年10月2日初診。患者突然高熱神昏,面赤汗出,四肢抽搐,兩目上視,口氣臭穢,脈數而滑。急針內庭、足三里,患兒吐出食物酸臭難聞瞬間,神清抽止。囑其家屬將保和丸兩丸切碎煎湯一次服,一日二次。追問病史,患兒為飲食過量,欲吐不出,繼而高熱汗出面赤,辨證為食積化熱熏蒸陽明經,胃熱熏心,而則神昏。針足三里以調和陽明胃氣,針內庭以瀉陽明胃熱,吐則熱從上越,胃通於口,胃熱從口出則神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民間小偏方:一個皮蛋治好了打嗝病
吃藥有講究:並不是所有的葯都適合用白開水送服
古人傳下來的天地蟲龍湯,治療癲癇效果極佳!
七味追風散:百病治風為先、頑症從風論治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