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瓦良格」總師談「遼寧」艦:它只有一個缺點

「瓦良格」總師談「遼寧」艦:它只有一個缺點

儘管「遼寧」艦對於中國而言只是航母高速發展的開始,但在蘇聯航母體系中,它與完美戰艦之間只有一個缺點。(資料圖)

鳳凰軍事 鳳凰軍評 9月12日

「瓦良格」號航母總師巴比奇受聘中國?這已是一條被它的權威發布者闢謠的假新聞。而在2006年,《現代艦船》雜誌對巴比奇本人的專訪卻突出了幾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巴比奇認為蘇聯航母裝備大量導彈並無不妥,未裝備核動力是「瓦良格」號/「遼寧」號航母唯一的缺點。這些在今天看來有些難以理解的觀點,實際上正是當年蘇聯航母使用與設計的寫照。

作為「載機巡洋艦」理論中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基輔」級航母是威力強大的戰艦,絕不是妥協的產物。(資料圖)

這次專訪於2006年下半年進行,訪談整理後刊登在《現代艦船》2006年11A雜誌上。巴比奇在接受採訪時稱,蘇聯領導人一直都有建造航母的堅決反對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赫魯曉夫。但隨著古巴導彈危機的教訓,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還是走了美國發展航母的道路,但又有所不同,那就是「載機巡洋艦」。作為「載機巡洋艦」理論中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4萬-4.5萬噸的「基輔」級航母是威力強大的戰艦,絕不是妥協的產物。

巴比奇透露,按照當時蘇聯的規劃,儘管「基輔」級排水量僅為美國巨型航母的一半,但這種相相對便宜的戰艦卻能快速建造,從而在海上達到軍事上的均勢。而且,雖然「基輔」級當時裝備的雅克38戰機性能嚴重不足,但超音速垂/短戰機已在規劃中(雅克141)。至於蘇制航母上廣為詬病的大量導彈,巴比奇表示,這些可搭載常規與核彈頭的導彈在當時無與倫比,而在計劃使用這些導彈的世界大戰中,它們或許是能威脅美國航母的唯一手段。

在冷戰中核大戰的陰雲下,核導彈才是蘇聯最關鍵的打擊手段,相比之下無論是航母還是核潛艇都是「一次性」裝備。(資料圖)

當被問到「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何缺點時,巴比奇說:它唯一的缺點就是沒安裝核反應堆。對於這一點,我們需要跳出常規思維,站在蘇聯的特定作戰需求中思考問題。儘管古巴導彈危機給了蘇聯當頭一棒,但實際上並未改變蘇聯倚仗核潛艇,倚仗導彈核打擊威懾美國的方針。不同之處在於,蘇聯下決心為保證、配合核潛艇的全球部署,將蘇聯紅海軍由此前的近海型海軍轉變為遠洋海軍,而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遠洋海軍的核心都只能是航母。

按照蘇聯的設想,海軍水面艦艇的意義在於,令彈道導彈核潛艇在核大戰環境中,不僅能到達對假想敵發起核反擊的最佳地域,而且在導彈發射完畢之前不被敵方消滅。因此就像「現代」級驅逐艦的防禦設計,只是為了保證戰艦在發射完導彈之前不被擊沉一樣,無論是蘇聯海軍的各類水面艦艇還是核潛艇,它們的使命都僅僅發射核導彈,當核導彈發射完畢之後,它們實際上即無能力,也無必要再與假想敵進行一場常規的制海權爭奪戰了。

儘管蘇聯工業部門在1973年就已做好準備,但直到1984年才接到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裝核動力與彈射器的命令,但一切都太晚了。(資料圖)

針對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全球部署需要,為其充當護衛的航母無疑最好也能配備核動力。但巴比奇稱,儘管蘇聯工業部門早在1973年就能已做好為航母安裝核動力與彈射器的準備,但直到1987年工業部門才接到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裝這些設備的命令,而一切都太晚了。因為「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未裝備核動力,且蘇聯的海外基地不足以保證紅海軍大艦隊的全球部署,因此蘇聯設想的,水面艦艇對核潛艇的全球保護體系從未形成。

具體到中國,按照「4萬噸級以上航母配備核動力最佳」的規律,中國目前的航母定位從一開始就相當適合發展核動力航母。就在昨天,軍事專家李傑表示,中國的第2艘大陸航母或將採用核動力。對於中國而言,發展核動力航母並不是追求類似美國的全球部署能力,而是能以更高的效率保護位於敏感地海域的關鍵航道與廣袤的領海。因此,需求的不同將直接決定中美航母在關鍵技術、使用方式上的不同,而這些不同並無優劣之分。

截至於「瓦良格」號,蘇聯航母能給予中國的技術借鑒已經到頭,但對蘇聯航母發展理念的解讀,卻能幫助中國形成適合本國需求的獨特航母發展思路。未來中國航母或許會越來越像美國航母,但如果最終成為徹頭徹尾的「美式航母」,那就是中國航母發展的失敗了。(鳳凰軍事 鳳凰軍評 劉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世界海戰史:航母對決 其中美日對決數次
中國將幫俄建造十萬噸核動力航母?美專家說出了大實話
英國自信滿滿嘲笑俄羅斯航母是破爛,還揚言到中國來當海上警察!
中國003航母或配核動力及電磁彈射 有望在3年內下水
揭秘!中國這艘「怪船」意義堪比航母!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