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杭州很憋屈:歷史上做了220年國都,其中150年都在給另一城當替身

杭州很憋屈:歷史上做了220年國都,其中150年都在給另一城當替身

1983年,浙江大學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教授在編著《中國六大古都》時,將杭州與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一起列為我國六大古都,書中寫到杭州作為首都乃是「錢塘形勝、東南所無」。實際上在杭州建都的「古國」僅有兩個——吳越國與南宋,其中能稱之為朝代的僅有南宋。而在南宋,杭州雖然實際上擔當著國都的功能,但從未真正得到國都的名分,150年間都在名義上給另一城做替身。

「流竄」的皇帝

宋高宗趙構作為一個重要朝代的皇帝,在他成為皇帝後經歷近五年的「流竄」,才最終選定杭州作為落腳點,安定下來。1127年5月,趙構於宋徽宗、欽宗被俘後在當時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倆月後,面對金兵的步步進逼,趙構宣稱「用權時之宜,法古巡狩」,倉皇離開應天府「巡幸東南」,先後逃往揚州、鎮江、江寧、杭州、紹興、寧波、舟山、溫州,甚至駕舟出海躲避追兵。

隨趙構的奔逃而漸漸遠去的,是已經越來越遙不可及的國都。北宋以開封府為東京立為國都,開封古稱汴州,宋以後又稱汴梁、汴京。如今,南宋新政權該如何安放呢?抗金名臣李綱最先建議:「車駕巡幸之所,關中為上,襄鄧次之,建康為下。陛下縱未能行上策,猶當且適襄鄧,以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侍御史張浚也建議:「中原天下之根本,願下詔葺東京、關陝、襄、鄧、以待巡幸」。

被稱為「行在」的國都

但在當時形勢下,還都汴京已無可能,建都襄鄧也太靠近前線,長江邊的建康則成為大多數人傾向的選擇,至於建都杭州則幾乎無人提及。可是,趙構已經膽寒,在他看來臨湖傍海的杭州,遠比臨江的建康更為安全。他雖在1129年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以作行都,但仍在兩年後升杭州為臨安府,並在1138年正式定臨安為「行在所」,也就是皇帝要待的地方。至此,南宋新政府便以一種不明不白的方式在杭州落腳了。

而「行在」卻在此後長時期內成為杭州的代名詞,在《馬可·波羅遊記》以及同時期的西方著作中,杭州都是以「行在(Quinsay)」之名被外人稱呼。

極力模仿「真身」

「聖朝祖宗開國,就都於汴,而風俗典禮,四方仰之為師」。早在北宋時,國都汴京就是包括杭州在內各州府的學習對象。靖康之變後,北方女真人的鐵騎越過黃河,汴京官吏士民開啟又一次衣冠南渡。他們聚集到杭州,將汴京的風俗典禮安放到這座臨安城,模仿東京的故事,夢想再造一個大宋王朝,重溫故都的美夢。

在南宋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杭州城僅以「行在所」的身份作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而從未得到國都的正名。汴京雖然已經落入敵手,但宋人依舊堅定執著地視之為真正的京師。雖然在事實上,汴京已是名存實亡的京師舊地,但在宋人心中,它仍在精神上鎮服著杭州。

北宋滅亡之際,宋人寫出一部《東京夢華錄》,倉促追憶東京汴梁的故都風貌。而成書於南宋末年的《夢粱錄》,則將臨安城的新都風貌看作黃粱一夢,雖在寫眼前的杭州,而思緒卻縈繞在汴京。書中所寫的杭州已徹底變成汴京的附庸,杭州的事事處處都以模仿和接近汴京為榮,極力地在杭州營造汴京的氛圍,彷彿家園故土就在腳下。

替身身份的背後

在150年漫長歲月中,杭州時刻籠罩在昔日汴京輝煌的光圈之中,不僅在精神信念上從未真正取代汴京,甚至求個平起平坐也不可得,而只是一個隨時準備著被北宋遺民拋棄的替身。

這個被改稱「臨安」的行在所,向當時之人,特別是南渡的北宋遺民們傳遞著一切皆是臨時安頓之意,大宋歷代先帝陵寢所在的汴京才是這個國家永久的國都。南宋新政權需要以汴京作為精神支柱,做出不忘光復北方故土的樣子,來維繫半壁江山的團結和顏面。於是,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恍惚之中,杭州的替身身份已經以假亂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怪才皆從民間出,心術不正難做官
此人公然在朝堂上做這事,皇帝不但沒生氣,還欽點了他個文狀元
他給岳飛平反冤案,把秦檜定為奸黨,卻被稱作南宋四大奸臣之一
从宋朝的官制来看包青天和庞太师这对流传千年的“死对头”
看看北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生活水平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