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國外壟斷的中國機器人市場,誰最有望充當破局者?

被國外壟斷的中國機器人市場,誰最有望充當破局者?

今年以來,無人超市、無人酒店、無人駕駛車、無人工廠……各種人工智慧黑科技的刷屏頻率是越來越密集了。

先帶大家重溫一下兩座最近火爆朋友圈的無人工廠視頻。

第一個是無人餃子工廠。

首先是和面,做成餃子皮

然後是包餃子

分裝打包

低溫速凍

封裝

最後裝箱子準備運往全國各地

一氣呵成有沒有?

還有下面這個,無人快餐工廠。

自動淘米、煮飯、炒菜

將飯和菜分別裝到餐盒裡

密封打包

等待發往全國

三年前,誰曾想過這些黑科技會這麼快的就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據悉,中國最大的勞動力密集型工廠富士康,現在已經布局了超過4萬台工業機器人,機器換人的三步走戰略已經進入到了第二步的深化階段。

2015年的時候,世界上每生產4台機器人就有一台在中國,到今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每3台就有一台。

按照目前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的時候,世界上一半的機器人都將布局在中國!

十年前房地產大發展的時候,曾經流傳一個笑話——

世界鋼鐵產量排名,第一中國(不包括河北省),第二河北(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唐山(不包括瞞報產量)。

或許也不算笑話,因為那時候的中國鋼產量超過了世界的50%。

而在這個十年,中國土地上最大的奇蹟,則是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高科技產業的飛速發展,三年之後,類似的笑話將會被移植到機器人產業。

當然,目前的中國高端機器人市場,仍然被所謂的機器人四大家族壟斷著。

瑞典ABB、日本發那科、德國庫卡、日本安川

哦,對了,庫卡已被美的收購,後者上半年又收購了一家以色列機器人軟體公司Servotronix,正在圖謀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化工業集團。

當然不止美的,在A股的上市公司里,我們就曾分析過匯川技術、海康威視、巨星科技等多家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

今天的主角,埃斯頓(002747),則被譽為A股的小發那科。

1

日本發那科,是全球機器人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

根據2015年的年報,發那科的毛利率超過50%,凈利率超過25%,比四大家族的另外三家都要高出一大截。

之所以掙錢能力這麼強,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發那科能夠生產機器人的絕大部分核心零部件,比如伺服器、控制系統、機床等等。

協同效應和閉環生態,使得發那科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議價能力都超強。

國內的機器人公司這幾年在政策補貼潮流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但老實說,其中絕大部分都不過是投機之輩,惦記著那點補貼資金罷了。

能夠有點本事,打進高端市場的本土機器人公司,放眼神州大地,實在少得可憐。

即使號稱是國產機器人的「四小龍」(新松機器人、埃斯頓、埃夫特、廣州數控),也未必盡如人意。

比如新松機器人,號稱本土機器人行業的龍頭,A股名字乾脆就叫「機器人(SZ,300024)」,噱頭十足。

但實際上呢,新松的業務集中在中下游的本體組裝和系統集成,技術含金量並不高,能夠做類似業務的公司中國少說也有幾百家。

埃斯頓,核心競爭力卻是高端的六軸機器人(銷量佔比在50%左右),這一塊能做的本土同行屈指可數。

並且,埃斯頓的機器人零部件,80%都是自己研發、生產的,這一點也跟發那科很像,什麼伺服系統、控制器、傳動系統、演算法,絕大部分都是自產自銷。

關鍵零件中,只有RV減速器是採購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因為採購量大,已經成為了納博特斯克在國內最大的客戶,議價權也就出來了。

我們對比一下兩家公司的研發投入佔比:

新松的近年研發投入佔比一直徘徊在4%上下,而埃斯頓卻保持在9-10%之間,高出了一倍之多。

一個簡單的數字,就將兩者的本質區分開來了,後者是一家典型的科技驅動型公司,而前者不過是一家傳統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工廠罷了。

正是這種本質的差異,導致了在本土機器人高歌猛進的2017年上半年,兩家公司的業績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機器人,營收同比增長15%,扣非凈利同比增長1.35%;

埃斯頓,營收同比增長71%,扣非凈利同比增長57.82%!

誰才是本土機器人行業的龍頭,一目了然。

2

埃斯頓之所以被認為是小發那科,除了都是專註於高端領域,擁有相對完善的上游零部件研發能力,成長路徑也極其相似。

發那科成立於日本戰後的1956年,最早是做步進電機的,然後切入數控機床領域。

隨著日本工業化需求的起飛,發那科到1971年的時候就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數控機床生產商。

接著,IT革命來了,發那科敏銳的意識到其價值,在全行業中最早將矽谷的晶元和軟體技術引入到機床領域,於是就成了「伺服系統和控制器」。

看看下面這張圖。

機器人產業上中下游,分別是核心零部件、本體生產商、系統集成商。

下游系統集成商的門檻在於對市場需求的理解,技術要求不高,競爭激烈,中游純粹就是個組裝廠,門檻更低。

這兩環節其實毛利都不高,難就難在上游的核心三大件: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

以伺服系統為例,2013 年度,以安川、松下、三菱為代表的外資品牌佔比超過80%,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尚不足 20%。

而發那科,因為是做步進電機,也就是減速器起家的,又在業內最早研發伺服系統和控制器,一下子就集齊了三大件。

壟斷了上游零部件,再向下延伸,就相當於順水行舟,降維打擊!

埃斯頓也有著類似的發展路徑,和絕大多數本土機器人公司都不同,他最早就是做機床數控系統出身的。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數據顯示,到2013年的時候,埃斯頓的金屬成形機床數控系統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了88.92%。

已是極致。

隨後,他將觸角蔓延至電液伺服領域。

正如我們所知,伺服系統基本是外資品牌的天下,能夠打進這個領域的本土公司極其有限。

而憑藉著高研發投入和專註,埃斯頓做到了。

目前,國內金屬成形機床領域的主要廠家基本都成了埃斯頓的客戶,其數控折彎機和數控剪板機的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 70%左右。

更重要的是,從機床數控系統到機床電液伺服系統,埃斯頓完成了一次質的跨越,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大門已經為他敞開了。

所以,從2012年開始,埃斯頓正式大步跨進工業機器人領域。

事實上,到2015年的時候,埃斯頓工業機器人業務的營收也不過7884萬元,佔比仍然很小。

但是當核心技術突破了,其他的一切都迎刃而解,你能體驗到什麼叫勢如破竹。

這一年,其機器人業務的增速是98.55%。

3

上市之後,趁著國內機器人概念的火熱,埃斯頓成功的募得了一大筆的資金,這給了他成為「中國發那科」的雄心又多了一對翅膀。

2016年2月,收購從事機器人3D視覺技術研發和生產的義大利Euclid Labs SRL,在機器視覺應用方面做好技術儲備;

2017年2月,全資收購英國TRIO,後者在工業自動化和運動控制領域深耕近30年,高精運動控制器是它的強項;

2017年4月,入股BARRETT,後者專註於微型伺服驅動器(5cm大小)、人機協作智能機器人和醫療康復機器人研究與製造。

國內方面,2016年收購了上海普萊克斯和南京鋒遠,主要為了擴張下游產品線,切入主流的汽車整車廠客戶。

目前,埃斯頓的客戶包括海爾、格力、海信、華為、眾泰等廠家。

六軸工業機器人產能只有2,000台套,新廠房建設中,預計19年運行,一期是5,000台套的目標,遠期產能是15,000台套。

8月29日,埃斯頓發布2017年中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9億元,同比增長71.46%;凈利潤為4011.74萬元,同比增長79.56%

其中,工業機器人的核心控制功能部件,運動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統銷售額同比增長達50%以上。

工業機器人業務的營收數字,同比增長274%!

金鱗豈是池中物。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臨 的精彩文章:

樂視燒掉一千億,大敗局的血淚教訓

TAG:君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