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人車賣身滴滴的背後:D輪融資燒完 急需接盤俠?

人人車賣身滴滴的背後:D輪融資燒完 急需接盤俠?

「低調」許久的人人車終於傳出大消息——或獲得新一輪2億美元融資,其中滴滴出行領投1.5億美元並獲得其控股權。人人車在2016年9月宣布獲得D輪1.5億美元融資,事實上,有媒體報道稱人人車D輪融資僅到賬9000萬美元,更有消息稱因為人民幣基金投資人的問題,有一筆資金始終沒有到賬,最後的到賬金額僅有7000萬美金。此次為何要出賣控股權來獲得滴滴的支持?背後的原因不難猜測——在二手車電商重資金投入的行業,一年,即便是1.5億美元很難支撐,其賬上的錢捉襟見肘。

讓我們來詳細算下,人人車自2016年9月後的花費。

按照2016年9月人民幣對美元1:6.68的比例換算,9000萬美元約為6.01億人民幣。據了解,人人車主要開銷為流量採買、廣告投放、人力成本、運營成本等幾大方面。

1、 流量採買:2016年9月至今累計花費超2.6億元

流量是二手車電商發展業務的重中之重,所以人人車在這塊投入上也十分捨得。據透露,在2016年9月至今,人人車在各類流量入口如信息流等,在PC及WAP端、APP的推廣費用上約為1.1億元,單月平均花費1000萬元。

搜索引擎營銷。這塊支出一向是大頭,為了保證車源和用戶來源,人人車需要在百度、360、神馬等各種渠道加大推廣力度。據統計,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人人車此塊支出約超過1.5億人民幣。

2、廣告投放:2016年9月至今累計花費0.55億元

2016年9月份之後,為了縮減開支,人人車在品牌投入上縮減,基本上沒有大的動作。2017年,在優信、瓜子二手車、大搜車等品牌廣告下,不得不重新開始投放,到7月,人人車的投入約5500萬元。

3、人力成本:1.54億元

去年7月,李健在兩周年的內部郵件中透露,目前人人車團隊超過2000人,單月成交超過1.5萬輛。據看準網數據顯示,人人車平均工資為5000元/月,按照公司需要替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的費用約為工資總額的40%左右,可以算出,人人車至少要為每位員工支付7000元左右的成本。人人車每月在工資支出上約1400萬,去年9月至今年7月底,共計11個月,人人車在人力上支出1.54億元。

4、運營成本:1.03億元

眾所周知,二手車電商尤其是人人車這樣的C2C模式,線下的運營成本非常高,要在各城市建站,配備相關設備等等,2016年最高峰時,人人車覆蓋的城市約90餘個,由此可想成本有多高。

按照企業經營的規律,人力成本佔到企業運營成本的60%左右,如此計算,去年9月至今年7月底的11個月中,人人車的除人力成本外的運營成本約為1.03億。

這5大塊加起來已經超過5.72億元。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人人車D輪融資前,幾個媒體平台爆料人人車拖欠廣告費未支付。不難猜想的是,人人車的D輪融資還有一部分需要填補此前的支出空白。而如果再加上各地額外的成本,人人車D輪融資所剩無幾。

而事實上,即使人人車D輪融資實際到賬金額為1.5億美元,留給李健和這個團隊的時間也不多了。今年以來,優信二手車、瓜子二手車等紛紛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就連名不見經傳的車置寶也開始大規模投放廣告,以在巨頭的爭奪中分得一杯羹。要繼續運營下去,在接下來的黃金9月,人人車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的廣告投放,賬上的幾億人民幣還夠燒多久?能否熬過這個提前到來的寒冬?

生死關頭,滴滴出行的投資的確如及時雨出現,但對於滴滴來說,人人車更像一枚棋子。而在資本市場,沒有人會為人人車買單,於是這輪融資,李健和管理團隊不得不讓出控股權。在互聯網行業,由於喪失了控制權導致公司經營不善的案例比比皆是:1號店於剛、易到周航……產品經理出身的李健大抵也承受不住這種「寄人籬下」的痛楚。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讓我們以夢為馬,從心出發。」李健曾在內部郵件中這樣表達公司的使命和情懷,然而事實卻很殘酷。資本的遊戲、激烈的競爭,讓這個紅極一時的企業不得不到了黯然退場的時刻。未來,人人車將走向何處?而李健的情懷和初心又會去往哪裡?

作者:師天浩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微軟與亞馬遜結合,語音助手會走共享單車的路嗎?

共享電動滑板車大熱後 這會不會是一門好生意?

高盛發布中國AI報告:BAT領跑 憑四大驅動力趕超美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蘋果發布會即將舉行,你一定不可以錯過這些!
阿里的十八年,也是奮武的十八年
比特幣平台未接關閉通知;BATJ入選中企500強
任天堂不打算回歸VR,沒有「好玩的內容」是主因
雲端時代科技創新 行業應用要以客戶需求為先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