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248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演義之二

第248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演義之二

期號:第244期

作品:解放戰爭中的鐵道部隊㈡

作者:曉 安、新影畫

主編:艾曉東

圖片:來自曉安、新影畫、鐵道兵紀念館等

鐵道兵歷史畫卷2

【解放戰爭中的鐵道部隊㈡】

飄揚的「八一」軍旗上永遠銘刻著這樣一支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

她誕生在炮火紛飛的一九四八年,一九八三年百萬大裁軍中改工。走過了三十五年的艱難而又輝煌的歷程。然而,就是這短暫的三十五年,鐵道兵以她不朽的功勛,在「八一」軍史上濃墨重彩寫下了她那極其光輝燦爛的篇章。

解放戰爭中的鐵道部隊㈡

「大軍打到哪,鐵路修到哪裡!」這是第一代鐵道兵發出的鏗鏘誓言。解放戰爭是英雄的鐵道兵部隊挺進山海關,搶修北寧線,為舉世矚目的平津戰役鋪平了道路;繼而修通津浦、平漢鐵路,為搗毀蔣家王朝的渡江戰役贏得了時間;然後,搶修粵漢等鐵路,使破爛不堪陷於癱瘓的8000公里鐵道線恢復了通車,為全中國的最後解放奠下了基石。

渡江南下,搶修粵漢、湘桂鐵路

1949年4月,野戰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向華南進軍。7月,第四野戰軍開始進軍湘贛、兩廣。鐵道兵團成立前進指揮所,率第2、3支隊渡江南下,搶修粵漢、湘桂鐵路。

搶修粵漢鐵路

國民黨白崇禧部隊敗退時,過一橋,炸一橋,對粵漢鐵路進行瘋狂破壞,50座橋樑毀壞嚴重,線路上的鋼軌枕木多處被拆毀。1949年7月中旬,鐵道兵團第2支隊在中南軍區鐵道工程團和鐵路橋工隊的配合下分段搶修橋樑和鐵路,粵漢鐵路提前3天於12月28日全線通車。

粵漢鐵路被破壞嚴重的橋樑就有50座。圖為第2支隊和鐵路工人填石築基,組立木排架墩,搶修新牆河大橋。

搶修鐵路急需木材,東北老解放區人民,從後方運來大批木材,支援搶修鐵路。

來自北方的戰士,頭頂烈日,揮汗如雨,搶架蒲圻便橋。

第2支隊南下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迅速搶通了洞庭水網地帶的鐵路,火車直抵汨羅江畔。圖為部隊正在奮力搶修汨羅江大橋。

搶修部隊不顧水深急流,搶修淥口便橋。

連降大雨,洪水危害,搶修部隊與洪水搏鬥,搶架耒河大橋。

搶修部隊邊干邊學,施工技術迅速提高,提前搶通新岩下大橋。

搶修部隊發揚工程民主,戰勝材料短缺等困難,提前架通漳河大橋。

1949年12月28日,粵漢鐵路全線貫通。廣州解放不久,火車就開到珠江口。廣東省主席葉劍英主持粵漢鐵路全線通車典禮。

搶修湘桂鐵路

湘桂鐵路衡陽至桂林間,被炸毀的橋樑有33座。湘江大橋是湘桂線上最大的鐵路橋,早被日本侵略軍破壞。1949年11月,鐵道兵團第3支隊在突擊搶修衡陽湘江大橋的同時,派出部隊沿湘桂鐵路向南開進。在中南軍區鐵道工程團的配合下,一面剿匪,一面搶修,僅用28天就把鐵路搶通到桂林,1949年底湘桂鐵路全線通車。

第3支隊第3橋樑大隊和橋工隊於1949年11月25日開始搶修衡陽湘江大橋。圖為戰士們在波濤滾滾的湘江中組立鋼架墩。

搶修部隊指戰員和鐵路員工並肩作戰,克服工具、材料不足等困難,用自己設計製造的鶴式架橋機架梁。

搶修部隊僅用1個月時間就架通了全長396米的湘江大橋。人們稱此舉為「飛架湘江」。

第3支隊兩個線路大隊於1949年11月下旬越過湘江,向桂林方向前進搶修。圖為搶修部隊就地採伐急需木料,運往工地。

跟隨部隊前進的工程列車,是個為搶修服務的流動工廠。

工程列車在前進,戰士在車床前緊張工作。

湘桂鐵路沿線土匪活動猖獗,鐵道兵團裝甲總隊裝甲列車在沿線巡邏護路,清剿土匪,掩護部隊搶修。

搶修平漢鐵路北段和北同蒲鐵路

搶修平漢鐵路北段

野戰軍向全國進軍,鐵道兵團第4支隊和第1工程處擔負平漢鐵路和北同蒲鐵路搶修任務。平漢鐵路保定至安陽段全長340公里,地處華北平原,抗戰時期,為阻滯日軍進犯,八路軍敵後武裝力量曾對這段鐵路進行徹底破壞。鐵道兵團部隊於1949年6月2日開始搶修,第1工程處擔負保定至石家莊段129公里,第4支隊擔負石家莊至安陽段211公里。搶修部隊採取分段、相向、超越鋪軌等辦法,日夜突擊,於12月12日修通最後一段線路,會師接軌,較原計劃提前19天完成搶修任務,軍委鐵道部發電嘉獎。

搶修平漢鐵路北段和北同蒲鐵路

搶修平漢鐵路北段

野戰軍向全國進軍,鐵道兵團第4支隊和第1工程處擔負平漢鐵路和北同蒲鐵路搶修任務。平漢鐵路保定至安陽段全長340公里,地處華北平原,抗戰時期,為阻滯日軍進犯,八路軍敵後武裝力量曾對這段鐵路進行徹底破壞。鐵道兵團部隊於1949年6月2日開始搶修,第1工程處擔負保定至石家莊段129公里,第4支隊擔負石家莊至安陽段211公里。搶修部隊採取分段、相向、超越鋪軌等辦法,日夜突擊,於12月12日修通最後一段線路,會師接軌,較原計劃提前19天完成搶修任務,軍委鐵道部發電嘉獎。

通信分隊在平漢鐵路保定至安陽段趕架通信線路。

第4支隊在沙河鐵路大橋工地,搭枕木垛起梁、移梁、架梁。

為了爭取時間、搶進度,戰士們拼裝軍用梁,加快大橋搶修進度。

人民群眾關愛搶修戰士。

平漢鐵路沿線人民群眾熱烈歡迎鐵道兵團搶修部隊。

鐵路沿線群眾把在日本軍侵佔時期拆下並埋藏在山裡的鋼軌挖出來運往工地,支援搶修部隊。

鐵道兵團第1工程處在平漢鐵路保定至石家莊的鐵路線上,日夜前進搶修。

戰士們背著枕木送到施工現場。

車站給水工程正加緊修復。

嚴冬時節,冰水刺骨,戰士們下水打撈材料。

鋪軌部隊採取分段、雙向並進等辦法,加快了鋪軌進度。

野戰軍繳獲國民黨的大批築路機械,源源不斷地運到鐵道兵團的施工現場。

第4支隊在前進搶修的同時,還擔負戰區鐵路運營管理工作,保障前線軍事運輸。

平漢線上,第4支隊南北兩支鋪軌隊於1949年12月12日,提前19天在邯鄲以南馬頭鎮會師接軌。人民群眾清水潑街、黃土鋪路,以隆重的儀式迎接鐵道兵團搶修部隊。

古城邯鄲,彩燈高掛,鑼鼓喧天,人民群眾熱烈歡迎和慰問參加搶修的鐵道兵團指戰員。

1949年12月20日,在邯鄲隆重舉行平漢鐵路通車典禮。軍民歡慶平漢鐵路全線通車。

搶修北同蒲鐵路

北同蒲鐵路皇后園至史家崗段105公里干支線全部遭到破壞,鐵道兵團第1工程處於1949年11月14日奉命投入搶修,於12月22日,提前9天完成搶修任務。

北同蒲鐵路,沿線多山川,路基坡度大,破壞嚴重。第1工程處指戰員克服種種困難艱難搶修。

石碴場用上了機械,加快了石碴生產。

1949年12月22日,北同蒲鐵路干支線全線搶通。

軍民聯歡,喜慶通車。

醫治戰爭創傷,參加鐵路復舊工程

新中國建立不久,中共中央發出了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號召。鐵道兵團以戰鬥的姿態投入北寧、京漢、粵漢、隴海、北同蒲等鐵路的永久性復舊工程,提高鐵路運輸能力。以此同時,部隊還擔負了隴海鐵路寶(雞)天(水)段改建和湘桂鐵路來賓至睦南關(友誼關)段續建等工程。至1950年8月,全國鐵路復舊工程基本完成。總司令朱德稱讚說:「過去在搶修中,鐵道兵團的指戰員,和戰鬥一樣,積極、勇敢、拚命地干,以頑強戰鬥的精神完成了任務,鐵道兵團對解放戰爭與經濟建設事業的貢獻很大。」

鐵道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滕代遠在聯席會議上作總結報告。會議明確指出,鐵路復舊工程的重點為京漢、粵漢兩線,其次為隴海、北同蒲等線。汛期前以橋樑復舊為主。

1950年1月15日,鐵道兵團第1支隊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洛河大橋進行修復。

修橋部隊在工程技術人員指導下,邊干邊學,迅速掌握拼梁技術,於1950年4月6日提前架通洛河大橋,為鐵路橋樑復舊工程樹立了榜樣,榮立集體功。

國民黨軍隊敗退時將灤河新鐵路大橋炸毀。

鐵道兵團第4支隊橋樑大隊1950年初開始修復北寧線上的灤河新橋。

廣大指戰員頑強奮戰,提前架起灤河大橋。

1950年10月,鐵道兵團第2師開始續建來(賓)睦(南關)鐵路。施工部隊在來睦段的關鍵工程紅水河大橋復舊工地搭起腳手架,灌注橋墩。

修橋部隊僅用一個半月時間,比原計劃提前15天架起了紅水河大橋。

鐵道兵團第2師和鐵路員工共同奮戰5個月,把鐵路從來賓一直修通到祖國南大門——睦南關(友誼關)。

隴海鐵路717、741、891公里3處水害防護工程,臨黃河,傍高山,任務艱巨。鐵道兵團第1師指戰員,歷時半年,拋石8萬多立方米,修築起護堤、護坡和引水溝,於1950年10月10日全部完工。

1950年10月,鐵道兵團第3師指戰員,發揚搶修戰鬥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學技術,講質量,投入隴海鐵路寶天段改建工程。

鐵道兵團擔負的鐵路復舊工程到1950年10月上旬基本完成。圖為搶修部隊集會,歡慶勝利。

發揚光榮傳統,開展政治工作

解放戰爭中,為鞏固提高部隊戰鬥力,鐵道部隊著力從特種部隊性質任務入手確定部隊建設方向,加強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鐵道部隊保持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牢固樹立勞動光榮、勞動神聖的思想觀念,努力提高鐵路施工和搶修能力。提出了「野戰軍打到哪裡,就把鐵路修到哪裡」的號召,極大地激勵了廣大官兵。鐵道部隊創辦的報刊,積極宣揚先進人物和先進思想,為搞好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強部隊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1949年8月,毛澤東主席為鐵道兵團題寫「鐵軍報」三個大字。創刊於1948年10月15日的《鐵軍》報,1949年8月13日起,報名改為《鐵軍報》。

施工間隙,戰士們開展讀報活動。

1950年1月21日,朱德總司令為鐵道兵團報題寫「人民鐵軍」四個大字,自1950年2月25日起,《鐵軍報》更名為《人民鐵軍》報。

1950年10月11日,鐵道兵團在北京召開黨代表會議,認真貫徹中央軍委關於確定鐵道兵團為軍委建制的通令精神。圖為鐵道兵團司令員、政治委員、黨委書記滕代遠在會上講話。

出席鐵道兵團黨代表會議的全體同志,通過學習中央軍委通令,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為鐵道兵團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完成戰時和平時的各項任務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圖為出席會議的代表合影。

1950年9月25日,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鐵道兵團(左起)王志林、趙志斌、楊連第、李文柱、何金山等5名代表出席會議。

宣傳列車開進工地,演出文藝節目,宣揚先進典型,慰問施工部隊。

軍旅史詩劇《中國鐵道兵之那時我們正年輕》

我國資深導演、編劇朱江華歷時5年,帶領創作團隊走遍了鐵道兵曾經戰鬥過的足跡,採訪了數百位昔日鐵道兵的老首長和戰友們,採集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運用電視劇獨特的表現手段,創作出既有萬千鐵血男兒為祖國修建鐵路而無畏艱險的磅礴氣勢,又有蕩氣迴腸、令人唏噓的戰地悲壯之歌和兒女繾綣之情的軍旅史詩劇《中國鐵道兵之那時我們正年輕》。其劇情跌宕起伏,感情真摯豐富,語言詼諧幽默,又不乏錚錚鐵骨,被業內專家譽為當今軍旅題材影視劇中為數不多的良心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東詩刊 的精彩文章:

第243期,曉東詩社閑哼堂詩詞專輯

TAG:曉東詩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