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最有氣勢的八句詩詞——第一名霸氣千秋

中國歷史上最有氣勢的八句詩詞——第一名霸氣千秋

中華詩詞浩如煙海,留下了無數流芳百世的佳作。詩詞歌賦歷來都是文人墨客的專屬,內容或嘆風花雪月,或嘆人生際遇等等。提及歷史上的詩詞歌賦,大家心中都會想起「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些美麗如畫的詞句。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氣勢恢宏的詩詞,讀來是蕩氣迴腸,豪情萬丈。

8、夏日絕句——李清照(宋)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這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卻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可殺不可辱」的英雄豪氣,漫染紙卷,撲面而來。李清照寫這首詩時,正值南宋王朝山河破碎,朝廷皇族丟下江山百姓倉皇逃命,苟且求生,於是李清照想起了寧死不肯過江的霸王項羽。項羽兵敗烏江,幾千江東子弟兵傷亡殆盡,但他感覺自己沒臉活著逃回去,便獨身死戰,斬殺敵兵過百後自刎。西楚霸王項羽雖敗,但其悍烈之氣,足以名史。

7、從軍行——王昌齡(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他詩中的肅殺豪邁之氣非常強烈。詩中的前兩句提到了「青海」和「玉門關」,代指了當時唐朝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之外,就是突厥的勢力範圍。前兩句一片肅殺之氣,遼闊蒼涼;後兩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氣勢恢宏,豪氣干雲,至今讀來尤能熱血沸騰。

6、俠客行——李白(唐)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詩仙永遠是心頭摯愛。詩仙筆下詩章堪稱光耀青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詩仙活的恣意,活的浪漫。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充滿了苟且,李白的生活只有詩與遠方。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寫到:「自幼好任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劍術,二十而懷縱橫之策,欲遍干諸侯。」李白除了一身的文藝細菌,還有俠客之氣。

5、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宋)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在詩中喻指遼和西夏。「澶淵之盟」之後,北宋又與西夏議和,每年都要給西夏進貢:每年納貢白銀七萬二千兩,絹十五萬三千匹,茶葉三萬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量的進貢令宋朝日漸孱弱,國力衰微。蘇軾在這首詩中表達了自己渴望能夠帶兵上陣,建功立業的強烈感情。但天不遂人願,蘇軾仕途並不如意,輾轉飄零,晚年被貶。

4、賀新郎——辛棄疾(宋)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辛棄疾的名字,取自漢代戰神——霍去病。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功起事,而最終卻以文為業,成為一代大詞作家的只有辛棄疾一人。宋紹興三十一年,金國完顏亮率軍入侵,屠殺搶掠漢人,21歲的辛棄疾起義抵抗,參加了一支2000人左右的義軍。辛棄疾在與宋朝朝廷聯絡的返回軍隊途中,他參加的義軍統帥被叛徒殺害,導致義軍潰散,叛徒逃入敵營。辛棄疾聽聞此事後,血性激發,率50餘騎兵殺入敵軍大營,把叛徒活捉,突圍後賓士千里把叛徒帶回建康,交給朝廷砍頭。

3、示僧——朱元璋(明)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出身布衣的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強漢盛唐」、「富宋剛明」。明朝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就沖明朝定都北京,就無愧於「剛明」二字。除此之外,不再多說。

2、滿江紅——岳飛(宋)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精忠報國」的岳王爺,一生為國為民征戰天下,就連他的死敵金軍都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樣的讚譽,可見岳飛實力之強悍。紹興十一年,金國久戰不勝,感覺滅不了宋,就想與宋議和。而宋朝的皇帝此時心裡居然想的是打壓岳飛,先把岳飛的兵權奪了,再關入牢獄羅織罪名。據說在審訊岳飛時,岳飛露出背上「精忠報國」的文身,主判官大為感動,想定岳飛無罪,但被秦檜壓下,更換主判官。最後,岳飛、岳雲被殺,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1、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一個字:霸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澶淵之盟」之後,宋朝每年給遼國白銀三十萬兩
時光挖挖哇|下雨天古人是如何避雨的?
「澶淵之盟」對宋朝究竟是利是弊?
杭州很憋屈:歷史上做了220年國都,其中150年都在給另一城當替身
怪才皆從民間出,心術不正難做官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