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掌故:錢君匋的學印經歷及給我們的啟示

篆刻掌故:錢君匋的學印經歷及給我們的啟示

大致了解刻印名家的學印經歷,對於學習篆刻,並找到入門路徑是大有助益的,今天就說說錢君匋的學印經歷。

關於錢君匋,其實最早知道這個名字是源於對魯迅的關注,魯迅先生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書籍裝幀是由錢君匋完成的,後來鑽研篆刻理論,又覺這是一位不可錯過的大篆刻家。

篆刻掌故:錢君匋的學印經歷及給我們的啟示

(錢君匋)

錢君匋(1907-1998),浙江桐鄉屠甸鎮人,室名無倦苦齋(這個室名來歷很好玩,就是趙之謙的趙無悶的無字,黃士陵的倦叟的倦字,吳昌碩的苦鐵的苦字,合在一起就是「無倦苦」意識是追求路上不知疲倦,不覺其苦的意思)。他既是魯迅先生的學生,裝幀藝術的開拓者,也是中國當代「一身精三藝,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書畫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審等職。他一生治印兩萬餘方,上溯秦漢璽印,下取晚清諸家精髓。 總之,他是一位詩、書、畫、印熔於一身的藝術家。他的學問太廣,不能盡說,就只說說篆刻。

錢君匋曾說:「我開始刻印,得同里著名書畫家孫增祿、徐菊庵二位長者的誘發,後到上海讀書,又拜識了吳昌碩先生及豐子愷老師,從此對於刻印,便決心作為我在藝術上一種探索的對象,沒有間斷,直到如今。在這漫長的不平靜的60年中,我先後結識了許多著名的畫家和書法家,他們都喜愛我刻的印,並熱情地要我為他們奏刀,我也是一向有求必應的,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刻了數以千計的印章。」(《錢君匋刻書畫家印譜·序言》)

篆刻掌故:錢君匋的學印經歷及給我們的啟示

(吳昌碩像)

錢君匋學刻印時,不到20歲(應當是16或17歲),浙江人吧,鄉里鄉親里就會有書畫名家,就有兩位老者,分別是孫增錄,一位是徐容(上面提過),兩位都是文藝大家,這兩位讓他學吳昌碩刻印,當時,吳昌碩已名揚海內外,錢就很崇拜他,於是,買了一部上海有正書局的《吳昌碩印譜》來學篆刻,學了大概一年多,1924年的某一天,他終於有了一次機會陪同呂鳳子去拜訪吳昌碩先生的機會。

一、不能單打一

當錢君匋把自己的臨印拓本奉上之後,吳昌碩反覆端詳了好一會,才很溫和地對錢說「還嫩」。錢君匋在自己的回憶文章里說:「這是他的客氣話,其實何止是」嫩「而已!接著他說:「要多刻,要不厭其煩地刻;要多寫,要每天不間斷地長時間地寫;要多看,要看秦漢及明清各大家的作品,看的時候,要牢記他們的章法、刀法、要分析一個印的各個部分,刻印必須擴大眼界,勤於磨礪。」(《錢君匋藝術論》,下同)

後來再經回憶,錢君匋說這一次拜見,讓他明白了刻印不能單打一,一味悶刻是不成的,我所以刻不好,其原因就在不知道同時要練字讀譜。」

但顯然,吳昌碩的寫意印風並不好學,朋友們就勸他轉學趙之謙,因為趙之謙的印,原因是「比較工整,容易入手。」於是,他學了一段趙之謙,但並不見進益有多大。

二、要鑽秦漢印也要鎔鑄百家

「有一次猛然記起以前吳昌老(原文如此)說過要學秦漢印,我也感到刻印只在名字印中轉圈子是不夠的,名家的印章也都是從秦漢印中出來的,我不能舍本求末,要在秦漢印中打幾個滾,從那裡取得開闢新路的源泉。於是我專心致志地學秦漢璽印,果然沒有幾年功夫,刻得似乎大有起色……

顯然,他找到了根源處。他在秦漢印里找到了出路。

「我的刻印由學習吳昌碩入手,又改學趙之謙,再上追秦漢璽印兼及黃士陵,拓寬了眼界,表現手法日趨豐富,遂面目紛呈,窮其變化。我的作品無論是前期、中期、晚期,用刀均力求爽利勁挺,而無萎靡瑣碎之態,我認為這是我的特點,即我的個人風格。」

我們來看看錢老的作品:

篆刻掌故:錢君匋的學印經歷及給我們的啟示

(劉海粟印)

篆刻掌故:錢君匋的學印經歷及給我們的啟示

(田田)

篆刻掌故:錢君匋的學印經歷及給我們的啟示

(廖廓江天萬里霜)

篆刻掌故:錢君匋的學印經歷及給我們的啟示

(氣象萬千入畫中)

顯然,在這些作品裡,我們隱約可以看到趙之謙(比如「劉海粟印」),有吳昌碩(比如「氣象萬千入畫中」)當然,也有黃牧甫(比如「廖廓江天萬里霜」)甚至也隱約看到了裝飾意味濃重的現代風格(比如「田田」)。

(【老李刻堂】之194,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篆刻學習:我該如何記住這上萬個篆字?
名聯掌故:「吃西瓜皮往東甩」對個下聯
金庸小說里的印章:《俠客行》
名聯掌故:「月照紗窗,格格孔明諸葛亮」對個下聯
名聯掌故:「踢破磊橋三塊石」對個下聯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