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這輩子看過最寒冷徹骨的一部電影,世界竟墮落至此?

我這輩子看過最寒冷徹骨的一部電影,世界竟墮落至此?

文 | 盛昊陽

在《白絲帶》里,並未出現特別血腥的場面,除了男爵小兒子Sigi被推下池塘的一幕明示了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身份。

《白絲帶》

其他受害者往往只以完成態的慘狀登場,或在旁白、他人敘述和背景人聲里出現,因為缺乏目擊者(包括觀眾在內),兇手的真相也隨之成為秘而不宣的事實。

片中也未對死者有多少正面渲染,儘管在電影的背景故事中,這個丁點大的小村莊里已經非正常死去多人。

醫生的妻子在故事開始前已經去世,雖說是死於難產,按助產士的描述,醫生對妻子的態度同樣惡劣,有精神和身體上雙重虐待的嫌疑。

佃農的妻子死於工傷,在舊時農村也再正常不過,畫外音卻說:「她胳膊受過傷,管家安排她在鋸木廠幹些輕便的活」,聽起來像是管家的好意,反而致使女工死亡,這本來就是一種反常,由「鋸木廠」三字也可以聯想到死狀的慘烈。

佃農來探視妻子屍體,鏡頭內只能看到被擦乾淨的一雙腿,而屍體上半身被蓋住,隱於牆後,刻意擋住了屏幕外的視線。

這樁意外事件不僅讓村民驚慌不已,也引發安娜姐弟對於「死亡」的討論。剛剛5歲的魯道夫尚不能理解死亡的意義,安娜對他解釋說,當人很老或是病重時就會死,佃農妻子屬於意外死亡,這種情況很少見,她反覆強調大部分人在很久後變老的時候才會去世。

這時,魯道夫提起了難產而死的母親,這種死法,和佃農妻子的工傷致死一樣,都不隸屬於自然譜系,因為是意外,所以和宿命之必然無關。

佃農妻子之死致使男爵菜園被毀,佃農訓斥兒子時,說自己不知道男爵及管家究竟有無責任。這一評價也適用於醫生妻子之死,醫生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渣,在妻子死亡這件事情上,很難推斷他是否一手造成了悲劇。

醫生墜馬事件發生在電影的開場,也是片中唯一一起孩童直接傷害成人的作案,似乎是後續一系列事件的導火索,但在他的個人經歷中,是果而非因,事件的緣起要追溯到五年甚至更久以前。

《白絲帶》可以被稱為沒有指認出兇手,「開放式結局」的懸疑片,實際上,其他暴力事件都能根據蛛絲馬跡推導出因果關係,唯有這兩起意外死亡顯得混沌不明。

如果按照馬丁在橋欄上走路時對老師的說法,「上帝不想讓我死,他還是喜歡我的」。難道醫生妻子的難產和佃農妻子的死亡竟然是上帝因不喜兩人降下的懲罰?

上帝的缺席無疑助長了這個村莊內部的激烈矛盾,牧師誦讀聖經:「我們虔誠等待您的降臨」,隨即Sigi便被吊在鋸木廠毒打。

片中主要兒童角色均為教堂唱詩班成員,馬丁和克拉拉是其中最激進的少年,他們正好是牧師的子女,克拉拉用剪刀捅死鳥之後還在桌上擺出十字架的形狀,這是對「上帝死了」再明顯不過的暗示。

尼採在《註疏集:朝霞》里提到他對「報復性正義」的觀點:「不幸與罪過不是一回事——在古人那裡,簡單的、真正的和無罪的不幸是存在的;只有在基督教產生之後,所有懲罰才變成罪有應得的懲罰」,橋上那一幕里,犯下罪行的馬丁質疑上帝的存在,對罪與罰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

但是,正如尼采宣稱「上帝死了,他的影子可能還會在幾千年中在洞穴里展現」,如卡里般的無辜者成為報復對象,僅僅因為他的父母私通,他的智力缺陷便一樣是「罪有應得」。

對於村中的兒童而言,他們要破壞舊日的規則與標準,卻始終囿於自己的認知和來源。

哈內克認為自己電影中的角色和行為都具有普適性,並不限定於特定國家種族或社會環境,一切的暴力混亂都必將發生,真實就是這樣醜陋不堪。

因此,他的影片總能引起人們對虛無主義的焦慮,《第七大陸》的結局便予觀眾這種感受。

《白絲帶》里的佃農自殺雖事出有因,與《第七大陸》中的家庭並無本質差別,他唯一反抗生活的方式只剩下自殺,雖然這種肉體形式的自戕,在加繆看來也是虛無且荒謬的——佃農的長子會接過父親的工作,成為新一代的一家之主。

最為細思恐極的是,村中的非正常死亡事件未必就此結束,結局時醫生一家和助產士一起失蹤,若聯繫到安娜姐弟關於意外死亡的那番對話,大可以有另一種解讀。

《白絲帶》的黑白影像不僅加劇了觀眾和銀幕之間的距離感,也讓靜止的景觀凝結在畫面中,電影中存在季節變化,畫外音也如此敘述,但直到薩拉熱窩事件爆發時,村莊的時間才彷彿真正流動起來。

暴力之於個人的終極形式是致死,之於集體的終極形式是戰爭,就像村民不再提起死者和傷者一樣,他們也努力避開「戰爭」這個詞語,「一旦出口,就深深扎入每個人心中」。

鄉村教師作為敘述者,一開始就告訴觀眾事件的拼接全靠自己想像,不見得就完全屬實,電影中涉及到大量他並不在場,後來也不可能得知細節的場景,那麼上帝視角仍然存在於電影中,只是一直冷眼旁觀。

影片最終一幕發生在教堂內,一個平視的全景將所有村民收納其中,教師蒼老的聲線開始講述他如何放棄教職,退伍後重操父輩舊業,當上裁縫離開村子,從此未見過任何村民。

在這張「全家福」里,他既是外來者,或許也是倖存者,從聲音的年齡判斷,他至少活過了一戰,很可能也活過了二戰,而這些村民的命運又如何呢?——上帝與道德無法抑制暴力帶來的傷害和死亡,至少片中的人物還不至於無動於衷。

「師出有名」的戰爭卻能將所有死亡合理化,約伯式的懷疑在此毫無用處,那些死於戰爭中的人,將永遠不可能在「很久後變老的時候才會去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悉尼歌劇院屋頂大戰生化人,成龍大哥在新片更賣命了
《蜘蛛俠:英雄歸來》是糖醋味兒的
影向標:《蜘蛛俠:英雄歸來》找回了geek范兒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