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應何時該介入孩子的行為呢?

家長應何時該介入孩子的行為呢?

孩子們吵架了,我要介入嗎?—— 自由與限制的界線

孩子人格尚未成熟,需要父母的引導與教導。

但我們也用不著凡事管教,適度放手給孩子自由,除了給他們練習的機會,也讓我們多些時間可以當孩子的朋友,拉近與孩子的關係。

當孩子們爭吵時,父母該扮演何種角色?

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家做客,我家寶寶拉著新朋友到房間里玩,房間里笑鬧聲不斷。「還給我,這個玩具是我的!」「積木是我先拿到的。」「現在是換我,要排隊啊。」我朋友很緊張地一直往房間張望,不時跑去房間門口觀看,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偶爾,寶寶還會跑來跟我告狀:「他沒有問我就拿我的東西。」「我跟她講話,她都不理我。」

我只是笑著響應他們:「那你去跟他說,請把東西還給我。」「跟妹妹說,請你回答我。」就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了。一旁的朋友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我:「他們自己可以解決嗎?」

我聳了聳肩回答:「當然可以,如果他們真的沒辦法處理會再來找我,到時再跟他們說也不遲。」

此時,一個響徹雲霄的哭聲打斷了我與朋友的談話,只聽到寶寶哭喊:「哇—— 哥哥打我。」我立刻走上前了解,暫停雙方的行為,直到我處理完為止。

我回到客廳,朋友再次好奇地問我:「你不是都讓他們自己解決嗎?那為什麼剛剛又介入處理呢?」我說:「因為他們碰到線了。」朋友滿臉疑惑地問道:「什麼線?」我回答:「是否要介入孩子的線,也是當孩子的爸媽或朋友這兩種角色的切換界線。」父母必須在「爸媽」與「朋友」兩種角色間切換

作為孩子的爸媽,當孩子不小心犯錯,我們會指正;當孩子沒注意,我們會提醒;當孩子故意犯錯,我們會嚴厲以對。同時,我們也希望當孩子的朋友,當孩子有心事時,願意跟我們分享;當孩子難過時,願意跟我們訴苦;當孩子跟同學發生事情時,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知道。

在孩子面前,若爸媽的角色過於嚴厲,我們會擔心孩子跟我們有距離感,長大後不願意與我們分享內心的想法;但是如果朋友的角色太過於放鬆,又擔憂孩子沒大沒小,聽不進我們的教導。「爸媽」與「朋友」這兩種角色的切換,考驗著父母的智慧。

爸媽的角色,是管教、引導與判斷是非對錯,帶點階級也帶點命令。朋友的角色,則是傾聽、分享與平等,不說教也不採取高壓強迫。父母要與孩子一起討論出這條界線的定義——讓孩子知道, 什麼時候,我是你的爸媽,什麼時候,我是你的朋友的界線。

爸媽何時該介入孩子的行為呢?

父母要清楚地定義界線,當孩子在自身的健康與安全、對他人的影響與權益上,一旦碰到那條界線,我們的角色就要立即切換成孩子的爸媽,對孩子進行管教。當孩子未觸及這條線前,我們的角色則是孩子的朋友,給予他們自由。隨著孩子長大越來越懂事,這條界線再逐漸放寬,直到孩子完全不需要我們的教導,只需要我們的支持與陪伴時,就讓這條界線消失,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吧。

對我而言,孩子之間的相處,只要有安全上的疑慮,像是打人、咬人或拿玩具砸人等,就是碰到了界線,我會立刻用爸媽的嚴厲去教導孩子。「我知道你好生氣,但再怎麼生氣都不能打人或是拿玩具砸人,你這樣做對方會好痛的!」讓孩子了解自己與他人的情緒、感受,同時也了解做出這些事情的後果。

如果沒有安全上的疑慮,孩子們只是鬥嘴、吵架或告狀等,我會以朋友的角色去關心,但不會介入當仲裁者。

「好,我知道了。」「是呀,原來是這樣啊。」「我好高興你告訴我。」

給予孩子正向的響應,讓孩子知道我們接收到他的想法了。如此即可,無須介入,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處理與解決。

拿捏好「爸媽」或是「朋友」的角色比重

雖然許多爸媽都宣稱要與孩子當朋友,凡事都會聽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以孩子的想法為主,但是,年紀小的孩子個性尚未成熟,依然需要爸媽的引導與教導。尊重孩子是對的,但許多事情的最後決定權還是要在爸媽手中。

特別是當孩子年幼時,很多事情都仍在學習,最需要的就是父母在旁指導,此時,扮演「爸媽的角色」時間就會多一些。等孩子漸漸長大,再逐漸放寬界線,多用「朋友的角色」陪在孩子身邊, 陪伴他們長大。

當孩子長大了,在學校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漸漸地,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高漲,會不斷地向爸媽要求更多的自主權,而我們多半會採用朋友的角色陪伴在孩子身邊。但一定要謹記著,爸媽不應借著「與孩子做朋友」來探聽孩子的秘密,不要當個會想要左右孩子思想的「假朋友」,而是要當個「相信孩子」「支持孩子」以及「賞識孩子」的真朋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嬰寶典 的精彩文章:

大人越笨,孩子越聰明,反正我是信了!
孩子愛哭鼻子怎麼辦?孩子愛哭鼻子的原因
為了孩子一定要學一個「會偷懶」的媽媽
一有問題就找家長,孩子如何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不愛學習?許多爸媽都不知是什麼原因

TAG:孕嬰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