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6穿越美西北24–從聖保羅到麥迪遜

2016穿越美西北24–從聖保羅到麥迪遜

告別明尼阿波利斯,來到雙城的另外一城聖保羅市。

一聽聖保羅這個名字,就會想到此地應該跟天主教有淵源,確實最早來到這裡的是法裔毛皮貿易商、傳教士和探險家……,咦?那這裡自古以來應該是加拿大領土啊!

萬惡的美帝!

聖保羅市有一座聖保羅大教堂。

天主教的教堂歷來都是恢弘氣派,不論是外觀還是內部。

一個大穹頂是大多數天主教堂應有的配置,特別是比較新的比較大的。

內部也是雕樑畫棟,極盡奢華,不像新教教堂來得樸素。

聖保羅大教堂座落在聖保羅市的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這裡既可參觀教堂,又可俯看市容,值得草根給推薦一下,這個地方的地址是:239 Selby Ave, St Paul, MN 55102

要想給高大的教堂拍個全景,需要稍稍退遠一些。教堂位於高處,如果想給教堂拍正面像,只能順坡而下,退得越遠越需仰視,更增大了莊嚴巍峨的感覺,想來興建教堂的人本意便是如此。

看過教堂回到停車位。

這輛車不知道為啥被貼了張條兒,停車免費,這輛車是停過了界還是超時了?

聖保羅的人口比明尼阿波利斯少些,明尼阿波利斯人口40多萬,聖保羅人口30萬,當然這只是兩個城市本身的人口,連帶周邊地區,整個雙城的都會區有350多萬人口。

聖保羅是明尼蘇達州首府,通常認為明尼阿波利斯更經濟些,聖保羅更政治些,不過3M公司一般被認為是聖保羅的公司。

聖保羅不但是明尼蘇達州州政府所在地「省城」,也是拉姆齊縣的縣城,拉姆齊縣是美國地方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縣。

造訪州府,本來想看看州議會大樓,結果來時州議會大樓的頭被包了起來,這讓草根想起來小時候看打仗電影,負傷了的戰士都是這樣包下頭,就繼續投入戰鬥了。相信明尼蘇達州議會大樓也是這樣,包一下頭繼續在裡面開會,輕傷不下火線嘛。

在聖保羅把油箱加滿,這裡油價比南達科他州稍高,$2.089/升,依然萬惡!

告別聖保羅沿著94號高速公路一路向東,

不久就離開明尼蘇達州進入威斯康辛州。

越往東走,車似乎越多。

看來已經告別了地廣人稀的西部,進入中西部了。

前台接待又是一位非洲裔女士,大堂里貼了幾個小告示,一個大意是說本地警察會經常來這裡巡邏,各位不可造次。另外一個,說的是晚上九點半後酒店大門就將關閉。看了這些告示,讓草根心裡一下子忐忑起來。轉頭看到另外一位辦理入住手續的小夥子,看起來跟草根的心情差不多,四目相對不約而同擠出一絲苦笑來。

不過既來之則觀之,辦好入住手續後,開車前往市中心,遠遠地州議會大樓出現了。

麥迪遜市是以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命名的,麥迪遜不在總統山上的《那些總他們》之間。

麥迪遜從一開始就是打算作為首府興建的,1837年立法機構大樓就在這裡選址,於1838年建成。當然建成的那個還不是州府,那個時候威斯康辛還不是一個州。到了1846年的時候麥迪遜人口626人,您說這也就是一個村子的規模,沒錯兒,那時候麥迪遜就是村。後來威斯康辛成為州後,州府設在麥迪遜。

1838年建成的那個議會大樓不是現在這個高大雄偉的建築,那個早在1863年就不用了,第二個議會大樓也在1904年被燒毀,目前這個議會大樓建於1906年和1917年之間。

今天麥迪遜市最大的僱主還是州政府,第二大僱主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聽到那邊傳來音樂聲,草根們順著聲音尋了過去。

熱鬧的聲響來自這裡,這裡正在舉辦一個露天音樂會。

說起來麥迪遜的音樂,搖滾樂隊垃圾誕生於此,本篇的應景音樂就是垃圾樂隊的《下雨的時候才快樂》(Garbage - Only Happy When It Rains),大伙兒聽聽垃圾不?

稍稍離開這個熱鬧所在,街道就顯得冷清了,完全沒有咱們省城的那種熱鬧景象。

這個車位可是夠深,需要一直倒退著才能停到裡面。

咱們的省城,不論是哪個省,這個時候這麼中心的街道上,必然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您可能會問,麥迪遜不會也是個只有萬把人口的小城市吧?不是,麥迪遜有24萬人口,在威斯康辛州排名第二,第一就是明天咱們要造訪的密爾沃基市。

不過這24萬人口,在中國也就是一個縣城的規模,還是個小縣。

麥迪遜被幾個湖包圍著,兩個大的分別是門多塔湖(Lake Mendota)和莫納納(Lake Monona),這是門多塔湖,湖邊散步的人也是不多。

回旅館的路上再次把油箱加滿,這裡油價$2.029/升,跟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差不多。

這天跑的少,只有482公里。

本篇涉及的路線如下,點擊可見大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遠的草根 的精彩文章:

2016穿越美西北12–黑沙盆地
2008自駕房車游澳大利亞02-出發

TAG:永遠的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