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真的嗎?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

是真的嗎?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

猛戳上方藍字,關注書法屋

是真的嗎?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

「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前人是這樣說過。就寫字的初期來說,這句話,是可以理解的,正同音韻一樣,四聲清濁,是不能為晉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他們作文,只求口吻調利而已。但在今天看來,就很覺得奇怪,既說他不懂得筆法,何以又稱他為善書者呢?這種說法,實在容易引起後來學者不重視筆法的弊病。可是,事實的確是這樣的。

是真的嗎?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

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前面已經講過,筆法不是某一個人憑空創造出來的,而是由寫字的人們逐漸地在寫字的點畫過程中,發現了它,因而很好地去認真利用它,彼此傳授,成為一定必守的規律。由此可知,書家和非書家的區別,在初期是不會有的。寫字發展到相當興盛之後(尤其到唐代),愛好寫字的人們,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就產生出一批好奇立異,相信自己,不大願意守法的人,分成許多派別,各人使用各人的手法,各人創立各人所願意的規則,並且傳授及別人。

是真的嗎?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

顏真卿不拘於古法而創新法

凡是人為的規則,它本身與實際必然不能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因而也就不會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動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滿意地沿用著它而發生效力。在這裡,自然而然地便有書家和非書家的分別明顯出來了。有天分、有修養的人們,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寫出一筆可看的字,但是詳細檢察一下它的點畫,有時與筆法偶然暗合,有時則不然,尤其是不能各種皆工。

既是這樣,我們自然無法以書家看待他們,至多只能稱之為善書者。講到書家,那就得精通八法,無論是端楷,或者是行草,它的點畫使轉,處處皆須合法,不能絲毫苟且從事,你只要看一看二王、歐、虞、褚、顏諸家遺留下來的成績,就可以明白,如果拿書和畫來相比著看,書家的書,就好比精通六法的畫師的畫,善書者的書,就好比文人的寫意畫。善書者的書,正如文人畫,也有它的風致可愛處,但不能學,只能參觀,以博其趣。其實這也是寫字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

是真的嗎?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

徐渭書畫往往不拘古法,自成一格

六朝及唐人寫經,風格雖不甚高,但是點畫不失法度,它自成為一種經生體,比之後代善書者的字體,要謹嚴得多。宋代的蘇東坡,大家都承認他是個書家,但他因天分過高,放任不羈,執筆單鉤,已為當時所非議。他自己曾經說過:「我書意造本無法。」黃山谷也嘗說他「往往有意到筆不到處」。就這一點來看,他又是一個道地的不拘拘於法度的善書的典型人物,因而成為後來學書人不須要講究筆法的借口。

是真的嗎?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

唐人寫經法度森嚴

我們要知道,沒有過人的天分,就想從東坡的意造入手,那是毫無成就可期的。我嘗看見東坡畫的枯樹竹石橫幅,十分外行,但極有天趣,米元章在後邊題了一首詩,頗有相互發揮之妙。這為文人大開了一個方便之門,也因此把守法度的好習慣,破壞無遺。自元以來,書畫都江河日下,到了明清兩代,可看的書畫就越來越少了。

是真的嗎?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

(宋)蘇軾《枯木竹石圖》

一個人一味地從心所欲做事,本來是一事無成的。但是若能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自然不是意造的矩)的程度,那卻是最高的進境。寫字的人,也須要做到這樣,不是這樣,便為法度所拘,那也無足取了。

聲明:

本圖文系書法屋出品

公眾號轉載需經作者本人同意

往期熱點頭條:

您的點贊轉發是小編進步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罪大惡極!細數從恭王府「走失」的那些書畫珍品
前方高能!古玩鑒定偽專家大曝光
高清逐字放大!(宋)米芾《書杜少陵題王宰山水圖歌卷》(一)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