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同身受,永遠都只是一句安慰

感同身受,永遠都只是一句安慰

GIF/1K

永遠沒有感同身受

作者:魚兒麻麻

每一個新聞,演變成事件後,都會引起全社會的熱烈討論,相關的新聞也會爭先登上頭條。就說最近這些日子,先有孕婦跳樓自殺一屍兩命,後有26歲女子遭丈夫家暴致死,一時間關於夫妻關係,特別是婚姻關係中女性的地位的討論越來越多,各處評論也是沸沸揚揚。

我並不習慣大篇幅關注網友的評論,所以我也很少去寫這些新聞事件,只是,今天家人因為這些事情而引發的關於我當初生產經歷的爭論,讓我沒有辦法安然的置身事外。

每一個生過孩子的女人都會有自己的生產記憶,除了初為人母時的激動,我想更多的記憶應該是無數痛點的拼接吧,時斷時續的陣痛,連續不斷的絞痛,骨頭裂開的劇痛,不斷的遞進,一直到最後筋疲力竭的酸痛,好像這一輩子的所有疼痛都要在這個時候體驗完。

當初生魚兒時,我從凌晨四點入院,一直到晚上八點才生娃,這一期間正式在待產室的時間超過六個小時,當我終於晉級為魚兒麻麻時,我已累到無力,但卻不忘擠出一句「再不生了,此生僅此一枚」的誓願。想想當時我是有多難熬,才會立下那樣的誓言。

關於別人的生產經歷,我也問過身邊其他的寶媽,她們很多都說,剛生完孩子的那瞬間,打死都不想再生第二胎了。特別是那些和我一樣甚至比我還煎熬的超長待產媽媽們,疼痛把她們的溫柔徹底掠奪,待產室里不難聽到女人對自己老公的破口大罵,昔日的恩愛這時都變成了洪水猛獸,恨不得一口咬住對方,讓他體會一下自己無以言表的疼痛。

也許很多過來人會說,哪有女人不經此遭的,現在人就是太矯情,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忍忍就過去了;還有趁熱打鐵的過來人會熱情的告訴你,趁著熱乎勁兒趕緊再生一胎,這頭胎難,第二胎就好生了,沒這麼痛苦了。

現在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我確實已經不能確切的回憶起當初疼痛的感覺,甚至當初我是怎麼從待產室走到產房的,我也早已經忘的一乾二淨,但這只是母體對於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一孕傻三年是為了讓媽媽們忘記這人生中最難熬的日子,以便讓我們更幸福的生活,但若是因為這份「忘性」而對旁人擺出一副過來人的姿態,告訴那些准媽媽們生孩子並不可怕,忍忍就過去了,生一個是練習,生兩個就熟練了之類的話,那我只能說,「請收起你們的經驗吧,即使你有一個或者不止一個孩子,那麼在生孩子這件事上,也永遠都沒有感同身受。」

其實,不止是女人生娃,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都喜歡以同理心去拉進和旁人的距離,但現實卻總是赤裸裸的向我們宣示,生活中永遠沒有感同身受。

最近魚兒去幼兒園遭遇了情緒滑鐵盧,之前幾次送他去,即便他再不開心,也都會坦然地和我們說拜拜,然後跟老師進教室。可是最近幾天,他開始反抗,不僅是行為上的掙脫抗拒,不想進入教室,語言上也會清晰的表達「我不想去幼兒園」或者是「我想讓媽媽爸爸陪著我去幼兒園,然後我要把幼兒園的門關上,不讓你們出來…」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都會努力的和他講幼兒園的好處,告訴他媽媽小時候也在幼兒園呆了很久很久,我很喜歡去幼兒園,而且每個小朋友都要在幼兒園學習、生活的,等等、等等…

可是,說完我又會很無力,因為我沒有辦法體會魚兒此刻內心的焦慮和崩潰,雖然我努力的向他表明,我是能夠理解並感受他的傷心無奈的,但事實是,我早已經回憶不起來自己當初站在幼兒園門口拽著老媽衣襟兒不撒手的心情了,即使能想起,恐怕和他此時的也不會完全相同吧。

當然我知道進入幼兒園是人生的一段必然經歷,時間可以慢慢撫平一切不安,孩子們會慢慢習慣並喜歡幼兒園生活,並且也會開始有自己的社交圈,也許,彼時的那種收穫與驕傲也是我所不能感同身受的。

如果說,有人以感同身受的切入點去真誠的關心你,我覺得哪怕你明知他不能和你同呼吸共命運,那你也應該感謝他的安慰與誠意,最起碼相比那些打著關心你的名號卻拿你取樂的人,他們還算得上是真朋友。

而我們的身邊就偏偏有那麼一群人總是話人家長頭頭是道,動不動就拿出一副你的苦我全懂,你的累我也曾遭受的模樣,打著關心你的旗號,卻有意無意的揭你的傷疤,出你的洋相,看你的笑話。

我曾經在文章中說過,當年身體不好,為了能懷孕,一段時間,我幾乎天天跑醫院,中醫西醫輪換著看,再苦再難喝的葯我都咽的下,醫生說西瓜太寒涼,你要少吃,結果我一個夏天,一口西瓜都沒吃過。就是這樣,在不斷的吃藥中期待希望,又在不斷的失望中持續服藥。但是,比起吃藥的苦和久而不孕的失落,最怕的卻是那些來自「好心人」的問候,每次見到你好像除了生孩子就沒有別的話題可聊,「說話不揭短,打人不打臉」的為人原則,絲毫不見,甚至會在很多人一起的時候,聊起這個讓你尷尬的下不了台的話題。

不止我有這樣的遭遇,我的一位朋友也曾跟我說過,在她備孕的那段時間,最怕的就是那些平時沒有深交卻表現的很熟絡的人的「關心」,她們焦慮的表情就好像此刻沒懷上的是她們自己一樣,嘴上說著「我真替你著急呀」,可另一邊卻是磕著瓜子,拿你的不孕不育當談資,聊八卦,恨不得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你是一個結了婚卻生不出孩子的女人。

永遠沒有感同身受,不然她們應該會感到被火灼傷般的痛楚與羞辱;

永遠沒有感同身受,不然同為女人,她們怎麼會忍心以這樣的「關心」去傷害她人。

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對於隱私的窺探和好奇,讓她們已經忘了做人最起碼的同理心。

生活中,能遇到理解並尊重自己的人已經很幸運,即便是同呼吸共命運的連體嬰,他們也有各自不同的感官體驗和心理活動,所以不期待他人的感同身受,是這些年我得到的一點點人生經驗。

尊重他人才是最好的安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兒的禮物 的精彩文章:

TAG:魚兒的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