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圖說漢字的起源及演變簡史(下)

圖說漢字的起源及演變簡史(下)

在圖說漢字的起源及演變簡史(上)中,小編和大家一起重溫漢字文化時,先後了解了最原始的記事法、圖畫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在圖說漢字的起源及演變簡史(下)中,我們繼續了解漢字的演變史,讓漢字文化在你這裡得以傳承。

篆體

到了西周后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也稱籀(zhòu)文。因其著錄於字書《史籀篇》而得名。大篆的真跡,一般認為是「石鼓文」。大篆有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二是規範化。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製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既小篆。

大篆「天趣自得」 作者:趙振元

甲骨文-大篆-小篆 「馬」 作者:三月布丁

【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戰國時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縣)。後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標準書體小篆。現存於西安碑林的《嶧山碑》,系宋代摹刻。所書的刻石多已毀沒。存世的原石僅兩塊。

篆體書法在魏晉以後走向式微,到了唐代以李陽冰為代表。篆體書法在清代迎來了第二次創造高峰,出現了一大批善篆書家如王澍、錢沾、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建國以後篆書代表人物有王福庵、韓天衡、王友誼、沙孟海、黃賓虹、劉江、來楚生、鄧散木、陸維釗、倪和軍、商承祚、徐無聞等。

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到了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把小篆的彎曲線條改為平直筆畫,字體進一步簡化,但同時使古漢字的形象程度大為降低,形體扁方而規整。

隸書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作者:張德忠

隸書對聯 作者:張崇范

《觀滄海》 作者:張崇范

【風格】

工穩端莊類,如《西嶽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韓仁銘》、《熹平石經殘石》;

方勁古樸類,如《張遷碑》、《鮮於磺碑》、《西狹頌》、《校官碑》;

秀麗飄逸類,如《曹全碑》、《孔宙碑》、《劉熊碑》、《趙寬碑》;

寬博厚重類,如《衡方碑》、《魯峻碑》、《封龍山頌》;

雄放態肆類,如《石門頌》、《楊淮表記》、《夏承碑》;

古拙雄渾類,如《郁君開通褒料道刻石》、《裝岑紀功碑》、《郁閣頌》。

草書

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是因它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又進一步發展成為今草。到了唐朝,又有了抒發情懷,寄情於筆端而表現的狂草。

中堂 論語句三則 作者:張誌慶

草書四條屏 曹操短歌行 作者:李淑娟

【歷史趣事】

張丞相喜歡書寫草書(草體字),但是很不精通。同行們都譏笑他,他卻不以為意。一天,他忽然得到佳句,趕忙索要筆墨奮筆疾書,字非常潦草,寫了滿紙。他當即讓侄兒把詩句抄錄下來。侄兒抄到筆畫怪異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筆來,拿著他所寫的字詢問張丞相念什麼字。張丞相反覆辨認了很久,也沒認出來自己寫的是什麼字,於是就責罵侄兒說:「你怎麼不早一點兒問我,以致我也忘了寫的是什」。

楷書

隨後揉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形較為正方。

楷書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作者:李淑娟

王思任《林木道詩集序》節 作者:李明

【楷書四大家】

唐歐陽詢(歐體)唐顏真卿(顏體)

唐柳公權(柳體) 元趙孟頫(趙體)

【楷書學習】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鐘王為法」。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範本。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

行書

介於楷書與隸書之間的是行書,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 王安石《周公》 作者:劉京聞

行書 《禮記·大學》 作者:劉京聞

【人物及作品】

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闕"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頫、鮮於樞、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劉墉、何紹基,現代的鐘致帥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布局謀篇】

錯落大小:由於"放縱體勢",行書單字的高矮、寬窄、面積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因此行書採用"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由於一行字的字數不固定,便容許寫得很長;由於橫向有一定的伸展餘地,便容許寫得很寬。這樣,行書在字型結構方面便有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

調整輕重:"平衡"是造型藝術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須學會調整輕重。

左右揮灑:漢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們向左右揮灑,不僅使字的神採得以展現,而且可以方便地進行行間的錯落穿插,還能有效的調整輕重。因而"左右揮灑"成為行書布局的常用方式。

上下貫穿:貫穿行氣是行書布局謀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力求和諧:以上四點是行書布局謀篇的具體方法,「和諧」則是布局謀篇的整天要求。不論篇幅大小,字數多寡,都是一個統一體,和諧主要包括一下幾點:筆觸和諧統一、間白和諧統一、風格和諧統一、字體和諧統一。

總體來說,中國漢字的發展,前後經過了6000多年的演變。漢字是博大精深、神奇美妙的詩性的語言文字,只有漢字,漢語,才能創造出世界文學藝術史上最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如文言文、詩、詞、曲、賦、對聯等等。而漢字的書法藝術、篆刻藝術,不似繪畫勝似繪畫,風靡天下,令世界為之傾倒。中國的詩詞,尤其律詩、絕句,平仄交替而有鏗鏘之美,字詞對仗而有形式之美,句尾押韻而有和諧之美。因此,需要大力弘揚我們的漢字文化,不要讓漢字文化漸漸退出歷史舞台。

書法作品選自圖說天下會員

往期閱讀

聲明:本平台上的文章,除註明轉載外,均為原創,歡迎轉載及分享;轉載請勿篡改內容,並且註明出處。「圖說天下」為我司正式註冊商標,此微信為其唯一官方微信公眾賬號,其他賬號若以「圖說天下」名義發布信息均為侵權,我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免責:本平台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於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凡本平台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等資料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使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請第一時間在公眾號留言,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中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謝謝關注和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夢起黃河」馮山雲油畫作品進京展
「中國夢 黃河魂」中國首部全景式黃河畫卷

TAG:圖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