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會在2020年前後趕超美國嗎?

中國會在2020年前後趕超美國嗎?

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具備哪些優勢?「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哪些商機?

9月10日,在福州舉行的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一帶一路」中的華文媒體分論壇上,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吳崇伯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將帶來七方面商機,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電力、旅遊業、海洋漁業等。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優勢在哪?

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一帶一路」倡議已得到110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第一,中國經濟實力增長。

自1894年,美國經濟超過大英帝國成為世界之首已持續120多年。但一般預計,中國經濟大概在2020年前後會趕超美國,也有預測是在2027年。

為何會推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經濟增長。過去的十年、二十年間,中國經濟增長率是10%,美國是3%。近幾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率在6.5-6.7%,美國依然是2%-3%。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所以趕超的速度也會延緩;

二是匯率變動。這其中除了與經濟增速有關,跟匯率升值也有很大關係。自2005年第二次匯改啟動後,這十年多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升值了34%。匯率升值後,GDP會大很多。而這兩年人民幣匯率在下降。由於以上兩方面原因,中國經濟趕超美國的速度會減緩,時間會拉長。

中新社發 劉德斌 攝

第二,外貿發展迅速。

2013年,中國外貿總量達到4.16萬億美元,第一次超過美國。2015年是3.95萬億美元,外貿總量下降。這是因為,中國第一大進口產品是石油,以前的石油價格是120美元一桶,現在同樣的價格可以進口三桶。儘管中國進口的石油量大幅提升,但轉變貿易值變小,這是很大的進步。

更關鍵的是,中國貿易地位的增長不僅表現在量上,還主要體現在質。2004年,美國是世界170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當時中國是世界上77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但2016年這一形勢發生了顛覆性改變。

由此可知,中美兩國中,中國國力的增強更加顯而易見。中國外匯儲備自2006年超過1萬億美元以後,基本每隔3年增加1萬億的速度增長,即2006年1萬億美元,2009年2萬億美元,2011年3萬億美元,2014年9月底3.99萬億美元。

但過去兩年,由於中國企業對外跨國併購、美元升值、美元加息等因素,中國的外匯儲備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3萬億以上,穩居世界第一。這是比較大的優勢。

第三,製造業優勢顯著。

一,全世界的工業產品大概有500種左右,中國有220多種,穩居世界第一,已維持20多年。

二,中國製造業產量相當於美國和日本兩國的總和。

三,全世界有許多重要產業的零部件在中國生產,這很重要。

四,中國跨國企業發展迅速。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中,美國有134家,中國110家,日本52家,英法德加起來86家。如今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所佔的數量基本上是英、法、德、日加在一起的總額,這是製造業較大的優勢之一。

五,華僑華人的優勢。現在全世界的華僑華人是6000多萬,「一帶一路」上有四、五千萬。華僑華人非常愛國,在中國的投資比重很大。西方國家的跨國企業進來後,華僑華人的投資比重也在50%左右。

中國有以上幾大優勢,「一帶一路」會有個好進程。

有哪些商機?

第一,高鐵。未來,中國準備在全世界做三條較大的高鐵通道。除了南部的泛亞鐵路,另外兩條一個是從俄羅斯,另一個是從中亞到歐洲。如果上述三大高鐵線都建成,全世界的經濟中心將重新回到亞洲。高鐵建成後,整個亞歐非三大洲將凝聚在一起,速度和市場就非常重要。

中新社發 嚴大明 攝

第二,港口。數據顯示,2016年全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中,中國佔了7個。中國的港口改造,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第三,電力。「一帶一路」沿線的許多國家供電十分緊張,比如,印度尼西亞有20%的人用不上電;越南的電力供給也嚴重不足,而緬甸最為典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為其打造電力網,幫助這些國家增加電力供應,也是一個重要機遇。

第四,旅遊業。中國每年出境旅遊的人數超過1.2億,旅遊消費至少3千億美元。但有一個問題是,中國出境游主要集中在泰國、韓國、日本,但這些東南亞國家每年吸引的遊客只有1100萬左右,佔比不到10%。

第五,紡織、服裝、鋼鐵、汽車。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在印度尼西亞、緬甸、馬達加斯加建立了養殖業基地,主要是石斑魚養殖,台灣主要是對蝦養殖。

中國每年的養殖業,海洋捕撈佔40%,養殖是60%。但東南亞剛好相反,捕撈佔60%,40%是養殖。東南亞國家希望像中國一樣,供應充足,所以這也是很大的商機。

(本文根據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吳崇伯在9月10日中國新聞社主辦的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分論壇——「一帶一路」中的華文媒體上的講話整理。

來自:國是直通車(WednesdayNews)

編輯:孫秋霞 許桂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是直通車 的精彩文章:

林毅夫的《吉林報告》,為啥激怒了東北?
多個城市按下共享單車「暫停鍵」,車海戰術終結了?
「通俄門」調查全面升級 特朗普危險了?
美對俄進行制裁,為何要讓中國掏錢?
趙錫軍:金融透支潛力,後果有多嚴重?

TAG:國是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