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今天,為你講述一個活著的英雄!

「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今天,為你講述一個活著的英雄!

1200℃的鹽浴爐旁,手指按著控溫開關,眼睛緊盯著儀錶數字,一盯就是一個通宵;

背著30多公斤的「鐵坨坨」,風塵僕僕下工廠;

先後研製出10種新型自主知識產權特殊鋼,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億多元(按當時產值計算);

……

他,就是在81歲高齡之時,仍在撰寫我國首部系統介紹特殊鋼專著的「鋼鐵院士」崔崑。

認真說起來,崔崑院士的經歷其實說不上有多麼傳奇;而他之所以能達到如此之高的成就,所依靠的無非比常人要多上一點的勤奮,矢志報國的信念,以及胸膛中的那一腔熱血而已。

1925年7月20日,崔崑出生於山東濟南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彼時,國力衰落,國家四分五裂,且民不聊生。

1937年,適值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崔崑的家鄉淪陷於日寇鐵蹄之下,遭受奇恥大辱。萬般無奈,即便正處於求學之路上,崔崑卻也不得不跟隨家人一起,為躲避戰火而舉家遷移至濟寧。

當然,即便輟學在家,崔崑也跟著曾為燕京大學畢業生的父親學習了英語、數學,又跟著私塾先生學習了語文,並最終成功修完了初中課程。

1940年,崔崑跟隨家人重返濟南,並於當年以優異的成績成功考上齊魯中學高中部。這是一所難得不受日本人控制的學校,任課老師大多是齊魯大學的教授或者副教授。

儘管當時的日子過得艱苦無比,可崔崑學習勤奮,第一學年各科成績名列全校高中部第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崔崑當時在面對那個幾近支離破碎的國家時心中懷有的信念。

但好景不長,齊魯中學很快被敵偽政權接管。苦熬三年之後,崔崑終於高中畢業;1944年,在父親的支持下,崔崑離開了業已淪陷的家鄉,前往大後方的土地求學。

西去遙迢,路途多艱。在步行穿過層層封鎖線後,崔崑成功來到洛陽。此後,又是一路艱難險阻被克服,終於,在歷經81餘天的艱辛之後,崔崑輾轉到了成都。

然而,在到達成都之時,崔崑已經身無分文。為了生活,他只得在成都附近的美軍空軍基地做臨時工,靠在機場周圍噴洒敵敵畏,為美國大兵滅蚊子來賺取生活費。而與此同時,他又要著手準備考取大學。

秋季,各大學公布錄取名單,崔崑竟同時被三所名牌大學錄取!

在一番權衡之下,崔崑選擇了西遷至四川樂山的武漢大學。而在見證了國家的積弱積貧和戰時的山河破碎之後,決心實業救國的崔崑,最終選定就讀機械專業。

1948年,崔崑大學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成功留校任教,投身革命浪潮。不久,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崔崑又立志要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崔崑畢業照

彼時,作為工業脊樑的鋼鐵,特別是高性能的特殊鋼,更是托舉一個國家鋼鐵工業水平的巨臂。但那時的中國,工業水平相當落後,高性能模具鋼更是一片空白。

「國家不得不用大量外匯進口價格昂貴的模具。」崔昆在接受記者採訪中說道,「要知道,汽車、拖拉機、電器、儀錶等產品的零件都需要用模具加工,而模具壽命的長短、質量的好壞,都與鋼種的性能密切相關。」

也就是在那時,崔崑暗暗立下鋼鐵志:一定要把我國的合金鋼系統搞上去。但當時的武漢大學並沒有這個專業,不過沒關係,機會很快就到來。

1951年,國家從各地抽調優秀青年教師跟隨蘇聯專家學習,崔崑則被安排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班學習;

1954年,崔崑被借調到北京鋼鐵學院擔任蘇聯專家的翻譯;

1956年夏,崔崑回到華中科技大學前身華中工學院;

1958年,崔崑被公派前往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專攻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

在莫斯科的兩年留學生涯中,崔崑如饑似渴地學習。他的心中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拚命學好技術,然後趕緊回國,造出中國自己的模具鋼。

1960年,崔崑學成歸來。而那時,正是我國工業生產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鋼的時候;只不過當時,中國卻無力自主生產——而進口鋼材的價格更是普通鋼的10倍以上。

「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鋼種!」

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崔昆帶領著同事們向高性能模具鋼發起了衝擊。只不過,那個時候的條件相當艱苦,實驗室更是空空如也。

但這並沒能嚇倒崔崑。

能買到的就買,買不到的就自己做。崔崑從蘇聯帶回來的圖紙這時派上了用場,對買不到的儀器設備,他和同事就根據圖紙自行設計、自己動手做。

就這樣,熔煉爐、鹽浴爐等實驗設備開始逐漸地被搭建起。終於,在歷時4年時間之後,崔崑終於成功搭建出裝備比較完整的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實驗室。

現在說起來似乎很輕巧,4年時間也是轉瞬即逝,但很少有人能夠想像到其中的艱辛。

據崔崑事後回憶,當時他最擔心的就是鹽浴爐。

「一是因為做模具鋼,控制鹽浴爐的溫度非常重要,上下溫差超過3至5攝氏度,性能就會很不一樣。二是因為鹽浴爐遇水容易爆炸,我不放心,所以就必須時刻盯在爐子旁邊。

……當時沒有溫控自動化技術,我們幾個老師只能用最土的辦法控溫,就是用眼睛緊盯溫度顯示儀。我們經常手指按著控溫開關,守在1200多攝氏度的鹽浴爐旁,一盯就是一個通宵。

然而,其中艱苦還遠不止在實驗室。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每當有新鋼種出產,年過花甲的崔崑都要背著沉重的「鐵砣砣」,搭火車趕往各生產單位試用。

當時哪有什麼飛機、高鐵,能買到火車硬座就不錯了,有時候站票就走了。我常常背著30多公斤的模具鋼,往北京、洛陽、哈爾濱等地趕。為了少上廁所,我在車上都不敢喝水。……不過那時候我還不老,背幾十斤東西沒問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終於,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與努力之下,崔昆和研究人員成功設計出許多新鋼種冶煉方案,研製成功了一系列特殊鋼。

譬如含鉻率降低到4%的低鉻模具鋼,不僅使用壽命延長了一倍,還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

此外,諸如國內外首創的含鈮基體鋼、易切削精密模具鋼、高韌度硫鈣複合易切削塑料模具鋼、高耐磨冷作模具鋼等等,為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1997年,已是古稀之年的崔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崔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但他還是停不下來,繼續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自學計算機,上網查資料、自己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利用計算機指導學生……甚至在80多歲、不再承擔科研課題時,崔崑院士又開始收集資料,著手著書。

2012年,我國首部全面系統的特殊鋼專著《鋼的成分、組織與性能》面世。全書共10章,1574頁,約200萬字,含圖828個、表646個,全部由一位八旬老人歷時6年在獨自在電腦前完成。

圖為2005年,崔崑在書房寫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是一部必將不朽的經典之作,其中更是包含著一位院士半個多世紀的心血。「如果不是崔崑先生把他收集的這麼多的資料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我們不知道要看多少資料、查多少文獻,而現在有這樣一部書就足夠了。」

而現如今,92歲高齡的老院士又決心將這部書重新修訂,他說,科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求真求美,不斷追求新知。

「告訴你,別讓自己的腦子停下來。你看,我每天把腦子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的,這本書再版需要編校新資料,有時我還會上噹噹、亞馬遜等網站,看看我這書的銷量和買家的評價。有時間的話,我再翻翻上世紀50年代的鋼鐵俄文原著,要做、能做的事多著呢。腦子用得多,它壞的機會就少。

崔崑近照

對自己發表的每一篇文章,崔崑都會認真負責。而對於自己沒有參與過的項目,如果他帶的博士生順手將自己的名字帶上,他從來都會嚴肅指出,「你們這樣做,是給我幫倒忙。……搞科學研究的人,要遵守科學道德。維護科學尊嚴,貴在誠信自律。

圖為2008年,崔崑(右)在實驗室。(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其實,又何止學術領域,日常生活中,老先生更是不忘初心。

都說「這名氣一大,人就容易飄」,但顯然崔崑卻並沒有。在沒當選院士之前,他就時常告誡身邊人,要注意廉潔自律;而在當選之後,雖然找他辦事的人多了,但他仍然會想方設法避免別人送禮。

一次,有人到他的辦公室拜訪,走時留下一袋資料。他打開一看,裡面有一件貴重禮品,當即用特快專遞給送禮人寄了回去。

沒買房子,一直都住在校內院士樓;

家裡的傢具比較老舊,電視甚至還不是液晶的;

家裡也沒請過保姆,在學校買菜,自己做飯;

……

就是這樣一個連一件襯衣都要穿上30年的老院士,卻對家庭困難教師和學生額外「大方」:2013年,由崔崑以及夫人朱慧楠、女兒崔明玲共同出資420萬元捐給華中科技大學,設立「勤奮勵志助學金」,以幫助家庭貧困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崔崑夫妻合影

「華夏有巨擘,中國多英才。科學興國運,技術耀喻園。大愛播驕子,學識傳後代。崔巍人品立,崑侖比胸懷。」

這是當時,華中科技大學的某學生寫的一首打油詩,以表達對崔崑一家人的敬佩之情。

所以,莫再說「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了,你連活著的英雄都知曉不全,就算知道了也懶得替他們宣傳,又何必矯揉造作般地發著「英雄落淚,戲子當道」的朋友圈呢?

主要參考資料:

92歲院士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了420萬全部積蓄幫貧困生

崔崑:立下報國志 百鍊成精鋼

院士崔崑一家捐420萬積蓄助學

耄耋學者 鋼鐵風骨——華科金屬材料學專家崔崑院士

崔崑:矢志報國,百鍊成鋼

院士崔崑矢志不渝煉就中國特殊鋼,1200℃爐旁一盯一通宵

「鋼鐵院士」崔崑——他就是特殊鋼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政事兒 的精彩文章:

閭丘露薇,分裂國家的行徑可不在民主討論的範圍之內!

TAG:說政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