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的生活沒有標配

我們的生活沒有標配

李志 - 不多

前不久的一篇日誌「背著女兒去旅行」,很榮幸的得到了不少關注,也意外的收到了一些特別的評論:「看了文章,感覺有錢真好。」,「不用工作, 哪裡有那麼多錢去旅行,苦逼的搬磚者只能羨慕了」,「在國內光為了生活就輾轉喘息,能有實力提供孩子這樣人生經歷的大概只有殷實家庭了。」 除此之外,公眾號里也收到一些朋友私下留言,也好奇我在現實生活中是如何解決旅行的經濟問題。

我是見過人間疾苦的人,絕對明白有人生活過得比我們艱辛,也懂國內很多行業,工作時間長,壓力大,掙生活確實不易。但因為講了些自己的旅行故事,而被網友們誤認為是有錢人,這真讓我誠惶誠恐而又哭笑不得。回頭想想也難怪,不停地寫遊記,給人感覺總在路上。又不是專業的旅行家,哪來那麼多的錢和時間呢?

時間的問題好解釋,我們其實一年也就兩三次長途旅行,有時是聖誕或者夏天的長假,有時是趁著開會的機會,在會議結束後請個短假就地轉轉。其餘的遊玩,大都在芝加哥周邊兩三個小時車程範圍之內,一個周末即可。可能因為看我遊記的朋友絕大多數都不在美國,對於這些地名不太熟悉,於是也給人一種我一直在遠方晃蕩的錯覺。

至於錢,這個就說來話長了。但也可以用兩個字,做個粗淺的回答:窮游。除了2012年,我們基本都在美國範圍之內轉悠。熟悉這邊情況的朋友,也許比我都知道更多廉價航空、便宜旅館和租車競價的技巧。有時還借著開會的檔口因利乘便,這樣把來回的機票都給省了。而公路旅行的時候,我和我的朋友們大都不忌諱挑些少有人走的路。鄉下地方的旅館,比大城市又要便宜太多。

更重要的是,如果旅行真的成為你生活里最重要的愛好,那麼時間和錢,都是可以不計代價的,從其他方面擠出來的。很多時候,生活已經小康的人們,雖然也嚮往著旅行,但總是被各種因素牽絆住了,大都是因為,除了旅行,在時間的分配上,或許還有更看重的愛好或者身不由己的束縛;而經濟方面,也許生活里還有著更切實和重要的目標:比如車貸、房貸,甚至是學區房的房貸。

而我們之所以目前還沒被這些更重要的目標困住,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獲得被困住的機會。又或者,我們對於旅行這件事的痴迷,其實是因為我們窮快活得有些不知進取,又天真得有點太不為將來打算。

我不是個愛哭窮的人,但有段時間,我們是真窮。當然,和世界各個角落真正貧苦的人們比,這個「窮」的說法會顯得矯情。但起碼在美國,我們曾經是標準意義上的低收入人群。如何具體點描述到底有多低呢?在北美的華人論壇里,曾經長久的流傳著一個加州的工薪階層制定的跳樓線,意思是收入低於這個線就可以去跳樓了。因為當時的收入,和這個線差得太過懸殊,好幾年我們都自覺的租住著一樓的公寓。李肉丸出生之後,肉丸媽媽找到如今的這份工作之前,附近的醫院有對於低收入家庭醫療費用的減免政策,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家是可以申請到最大程度的減免的。

好消息是,肉丸的媽媽剛剛找到了一份全職工作,兩個人工作的家庭終於勉勉強強的擠到了所謂中產的納稅區段,我再哭窮已經稍微有點不合時宜。接下來的兩年,如果我好好努力,爭取自己的工作進入下一個階段,也許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跨入一種標準的美國中產階級生活里。

包括華人在內,所謂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的標配,往往是在郊區有幢獨棟的大房子、一兩輛新車,當然更重要的是,兩到三個孩子。即使不在美國,常看美劇的朋友們,對這種生活方式也不會陌生。就像「老友記」里的Chandler和Monica,有了孩子以後,他們也會從繁華而擁擠的曼哈頓搬去郊區。

郊區的房子空間寬裕,環境閑適,學區往往還不錯,孩子們可以自由而安全的成長。但因為美國的城市布局總鋪得像個大餅,公共交通又不太發達,上下班,哪怕只是去地鐵站,開車都在所難免。又因為有了足夠寬敞的房子,為好學區也付了與之相匹配的高房價和房產稅,只生一個孩子反而顯得有些奢侈了。所以這種標配生活不僅各種好處清晰可見,也有著環環相扣的內在邏輯。

很多親友最近也在詢問我如今的狀況,和未來的打算。那麼北美中產生活的這種標配,會是我們必將追求的嗎?這其實是兩個層面的問題:首先是能不能承擔這種生活標準;然後,如果承擔得起了,會不會選擇這樣的標配?這兩個問題,對如今的我而言,都是開放的。我還沒有答案,只是有著些不同的想法。

車子

既然我們這麼喜歡旅行,那麼先從車子開始說起吧。我們的車還是剛來美國的時候買的輛三手車:2001年產的凱美瑞(Camry)。09年我們花4000多美元買到的時候,它已經經歷了兩任車主。之後的八年里,我的這輛老夥計,一直載著我們奔跑在附近幾個州的平原大地上。李肉丸出生後,從醫院回家、從香檳搬到芝加哥、如今每天幼兒園接送時坐的,也依舊是它。

今年年初因為一個故障,我以為老夥計快扛不住了。誰知修車師傅修好了,臨走前告訴我們:雖然車子外觀有些銹跡略顯寒磣,但引擎和輪胎狀況都很好,開起來還是很安全的。而且咱們這款車如今在送外賣屆極受歡迎,毛病少又省油,他見過好些開到過30萬英里的。這讓我著實信心大增,欣然決定把老夥計的退休年限先推遲到2019年。

雖然每次租完車,開回老夥計時,總能瞬間感覺到新車的種種好處,但我還是放棄了近期買輛新車的打算。一來八年的時間,或多或少有些捨不得它。更重要的是,既然它狀況尚好,車子本來就是代步而已,我總感覺不到換車的必要性。

如果買了新車,無論如何每個月的車貸至少都得五六百美元,不換車,這筆錢就算是暫時省出來了。其實我們日子過得並沒有這麼精打細算,要不然也不至於到如今仍然沒什麼積蓄。而這省出來的錢,我早已經在心裡把它揮霍掉了:每個月五六百,一年下來就是六七千美元,這差不多已經夠我們一年兩到三次的旅費了。

兩年的幾次旅行,和一輛新車比,哪個更有誘惑力?我的答案當然是旅行。因為對於我而言,時間是最難於兌換的。那些可以全家一起旅行的時間,也許很多年後回憶起來,用什麼都換不回來了。

房子

房子當然是大得多的支出。偶爾提到房子,難免還讓我有點慚愧。想想當年的高中和大學同學,大多靠著他們自己的努力奮鬥,在北上廣深有了自己的房子,而我們漂泊在異國他鄉,如今孩子都有了,卻還在毫無危機和緊迫感的租住著公寓。

美國鄉下或者郊區的房子,正如前邊提到的,後院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嬉戲,前院可以留給自己種些花花草草,多出的客房可以讓親朋好友來了有個暫住的空間,各種好處顯而易見。如果是在香檳這樣的小鎮子,每天上下班無論如何也就20分鐘,我絲毫不會懷疑將來的目標,就是搬進這樣的房子。

但如果是像芝加哥這樣的大城市,我們會重新仔細想一想。因為親見之前的同事,每天上下班需要在路上花4個小時,有多辛苦。肉丸媽曾經羨慕說願意住在那樣的房子里,可以自己種點花,種點菜,被我揶揄到每天上下班4個小時的人,到家後是不會有精力和心情打理花草的。你憧憬著「採菊東籬下」,其實氣喘如牛也未可見南山。

而如果學區不太差,找一個離工作地點半個小時車程的condo,房子小點,每天卻相當於多出3個小時的時間。多一個小時陪孩子,多一個小時給自己的愛好,也許還能多一個小時給工作和專業。突然就可以工作、家庭、愛好三不誤。而既然每天多了一個小時的工作,該休假的時候我就更不會客氣,更不會有任何負擔了。

孩子

最後一個標配,是孩子。美國人的家庭是三個,中國人的家庭,大多兩個。每每有人看著李肉丸,問我什麼時候考慮生老二的時候,我總會尷尬的指著小肉丸說:「大概,就這一個了吧。」

其實如果真的精力和經濟都允許,我還是想再添個女兒的。李肉丸長大得太快,我已經開始想她小的時候了。但「精力和經濟都允許」這個條件對於我而言太苛刻,照顧一歲之前的小肉丸的辛苦,讓我倆至今心有餘悸。每每看到夫妻倆照顧兩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同情而欽佩。一個孩子已經夠折騰人的了,更何況兩個呢。

也總有人跟我們說:「沒事,再請爺爺奶奶們幫忙唄。」而就我們自己的情況而言,我總以為,孩子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們,他們總算能好好享受生活的時候,我們也盡量不要太辛苦他們了。

如今的生活,每天接送李肉丸的路上,可以聽她講講幼兒園發生的事情,睡前可以給她讀兩三本書,周末或者放假時可以出去旅行,我已經很滿足。而有時忙起來,幾天下來都不能陪她玩會遊戲,總會有點愧疚:我這給予一個孩子都不夠的時間,又如何掰開分給兩個孩子呢?

標配之外的東西

一些東西之所以成為標配,也不僅僅是這個商業社會的灌輸。更多的時候,人們的眼睛雪亮,最好的那些東西之所以好,大家都看得著,人人也都需要。可往往一個東西的價格,或者說代價,和它受歡迎的程度並不一定是線性關係,有時甚至是指數關係。一旦它的好處,絕大多數人都在追逐的時候,我們得到它需要付出的代價,往往太大太大了。

慶幸的是,雖然人人都看得到的,都想得到的,總是好東西;但並非所有的好東西,每個人都能看得到,又或者每個人都會需要。就比如一場流行樂巨星的演唱會,票價可能被瘋搶至上萬人民幣;而一張塞在角落裡的ECM黑膠唱片,卻可能只標價幾塊錢。那我就選唱片一個人聽就好,它帶給我的享受,也許並不會比演唱會遜色。而我不用為支付演唱會票價的錢,兌換給自己,可能就是大把大把不需為收入殫精竭慮的時間。

很多個下午,當我走到湖濱大道(LAKESHORE DRIVE)的過街天橋上的時候,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出城方向的車堵得水泄不通,進城方向卻暢通得如飛馬流星。當時我就在想:如果能放棄主流生活的種種好處,這樣逆流的過日子,也會有很多人都不曾體會的暢快。

為此還曾在朋友圈裡感慨過:「關於開車,很多人的幸福感來自於開輛好車;而我的幸福一直是開一輛開得動的車,走在一條走得動的路上。」

在芝加哥住了兩年多之後,曾經號稱只想作個小鎮凡人的我,也越來越能體會大城市的好處。可如今將我們放逐於北上廣深或者紐約加州這些黃金之地以外的,就是它們的房價了。要用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去兌換,對於我而言已經有點太晚,又太過沉重。因為我的人生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說不好就已經過了一半了,時間才是最寶貴的。

這些年漂泊在外,沒攢到什麼成功的履歷,也沒攢到什麼積蓄,如果非得說收穫了點什麼,那也許就是種隨遇而安的過小日子的能力。長在湖南小城裡,赴京讀書一晃好些年,遷往美國伊利諾伊小鎮再一住六七年,如今又搬到了芝加哥。中國美國的遷徙,大城小鎮住個遍,祛除掉了我們對生活很多想當然的設定,也消除了我們對很多陌生地方的恐懼和成見。可以說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只要講中文或者英語,只要治安不要太差,還能找到一份工作,我們都有能力好好的生活下去了。

很多童話故事的結尾都有著這樣一句話:「。。。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如今給李肉丸講睡前故事的時候,我總避免講一些這樣結尾的童話。因為我總偏執的認為:這些童話給孩子們灌輸了一種錯誤觀念。那就是它們總在幼年的時候,在我們心裡悄悄種上了一種對於生活不切實際的期待:幸福就是需要我們歷盡艱辛、等到萬事俱備以後才能獲得的穩定生活,而且這種幸福一旦得到,就會一直包裹著我們,永不離開。而成熟長大、歷經世事之後的我們大都會同意:無論物質生活多麼富足,又無論是正開始大展宏圖,或早習慣小富即安,我們總難逃生活的苦樂參半。

當然,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人生的際遇,對於生活有著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理解。每一種經過生活歷練和獨立思考的人生觀,都值得被尊重。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總相信,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常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省吃儉用、卧薪嘗膽,最後打開了那間穀倉,就一定能看到堆積成山、食之不盡的稻米。再好的糧食,放久了都會霉變。如果時間是流水,我所鍾愛的生活樂趣,就像一勺鹽,或者糖,是溶化在這流水中,隨之流淌,不作停留的。流水不腐,而每段溪水自有其甘苦。時間沒有盡頭,可我們有,錯過了這一段,就再也嘗不到這一段獨有的甘甜了。

iOS讚賞入口在此

歡迎新朋友掃下邊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App文字層級細節及原則
程序員之死:你為什麼結婚?
養老住公寓,內城高層養老開發項目獲批
小組賽重頭揭幕戰,巴薩實力驗證之戰,盼復仇殘陣尤文
冠心病的檢查診斷,你要了解這些基本特徵,千萬不要盲目檢查!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