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達摩的身世和來歷,身為一個外國人,為可能成為我國禪宗初祖

達摩的身世和來歷,身為一個外國人,為可能成為我國禪宗初祖


神話的大千世界55:一代禪宗大師達摩

達摩的身世和來歷,身為一個外國人,為可能成為我國禪宗初祖

禪宗初祖達摩

達摩是菩提達摩(梵文Bodhidharma)的略稱,音譯為「道法」。他本名菩薩多羅。與佛祖釋迦牟尼一樣,他也是屬於殺帝利種姓,十分的尊貴。達摩是南天竺香至國國王的第三子,印度禪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至其國受國王供養,在王宮說法,乃於達摩相見。

在出家之前,達摩的悟性就極高,據《五燈會元》記載,有一天般若多羅掏出一顆十分名貴的大寶珠,問香至王的三個兒子:「此珠圓明,有能及否?」長子和次子說:「此珠七寶中尊,固無逾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是說這珠無比珍貴,普通人是沒有福氣見到的。而達摩的回答則與他們不同,他說這珠寶珠雖然可以稱得上「世寶」、「世光」、「世明」,卻比不上「法寶」、「智光」和「心明」。這後三者只有佛才能擁有,寶珠的珍貴哪裡比得上佛陀的聖明?

達摩接著說:「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即現。眾生有寶,心寶亦然。」他是說要靠外在事物來肯定自己是寶貝的東西,決不是真正的寶貝;只有得「道」,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心寶」),才是真正的「寶貝」。

般若多羅見達摩很有慧根,決定傳法於他。在香至王去世之後,達摩辭別兩位兄長,師從般若多羅。般若多羅囑咐他說道:「汝且化此國,後于震旦(中國的古稱),當有大因緣,然須我滅後六十七載,乃可東之。」般若多羅入滅後,達摩遵從師囑,留本國教化,六十餘年後,他啟程前往中國,泛舟渡海,歷三年到達了中國的南海。

據《五燈會元》卷一記載,達摩於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來到廣州,受到了廣州刺史蕭昂的禮遇,並上表奏聞於梁武帝。帝覽表後,十分的高興,著人將達摩迎到京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梁武帝是一位痴迷於佛教的皇帝,他對佛教的痴迷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和達摩之間這一番見面很是耐人尋味。

梁武帝問道:「朕自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他的言語之間很是有些自負,然而達摩卻說:「並無功德。」帝顯得很不服氣道:「何以無功德?」達摩說:「此但人在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但有非實。」一心想成佛的梁武帝耐住性子問道:「如何是真功德?」達摩答道:「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有功德,不認求。」武帝又問道:「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答道:「廓然無聖。」武帝顯得不高興,問道:「對朕者誰?」達摩道:「不識。」直到最後,武帝也沒能領悟,達摩情知二人話不投機,於是不歡而散。

達摩的身世和來歷,身為一個外國人,為可能成為我國禪宗初祖

梁武帝像

菩提達摩來到中國的這次亮相很不尋常,是中國佛教史的一個大事件。他與梁武帝蕭衍之間的談話其實是一篇出色的傳教宣言,他帶來了一種嶄新的佛教新派——印度禪宗。只可惜蕭武帝不能領悟。達摩指出,靠世傳的那一套,如造寺寫經,戒齋度僧,念誦佛經等,說不上是什麼大功德,不過是「人天小果」,人天果還是屬六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輪迴之中,不能脫離三界(世俗世界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離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相去甚遠,所以是「小果」。至於「聖諦第一義」,對於把佛祖融入自身,即身成佛的禪宗來說,自然不存在什麼佛法聖帝。而蕭衍面對「真佛」並不能「領悟」,只能說明他在悟性上不過是一個平庸之輩罷了。他對禪宗的精髓——教外另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不可能領悟的。

達摩與梁武帝話不投機,於是離開建康渡江北上。相傳達摩來到江邊,江水茫茫無舟揖可渡,只有一位老婦坐在岸邊,身邊有一捆蘆葦。達摩向他要了一根,放入江中,雙腳踏上去,憑藉著一股東南風悠然北去。今天的少林寺的牆壁上還有一塊元代的碑刻《達摩一葦渡江圖》,就是說的這段故事。

達摩的身世和來歷,身為一個外國人,為可能成為我國禪宗初祖

達摩渡江

達摩來到了嵩山少林寺,在寺後五乳峰找到了一個天然的石洞,「九年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測之,謂之壁觀婆羅門」(《景德傳燈錄》卷三)。相傳因為達摩面壁時間久了,而影身形攝入石中,衣褶彷彿全有,故名「面壁石」,又稱「影石」。其實,這不過是一塊有紋理的石頭罷了。

九年後,少林寺僧把達摩請進了寺里,全成了他的門徒。達摩成了繼跋陀之後的少林寺第二代方丈大和尚。達摩的面壁禪定對中國佛教影響極大,人們把達摩提倡的禪定靜慮、消除雜念、頓悟成佛的方法,稱之為禪宗。他所開創的這一中國佛教宗派——禪宗,為佛門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達摩的壁觀禪定即「外息諸緣、內心無端、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三),所謂「禪」,為梵文Dhyana的音譯「禪那」之略,意為「靜慮」。禪宗認為心緒寧靜專註,才能深入思慮義理。壁觀即心如牆壁,不容妄念侵入,一心參悟。達摩教導弟子們說:「舍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敦煌本《楞伽師資記》卷一)

達摩的身世和來歷,身為一個外國人,為可能成為我國禪宗初祖

達摩悟道

達摩還總結了「二入」、「四行」的教旨。「二入」即「理入」和「行入」。「理入」指悟入諦理,即從理上了悟自心的清凈本性,證涅槃、求解脫。「行入」即是所謂「修行」,包括「四行」,即是「逢苦不憂」、「苦樂隨緣」、得樂不喜」、「有求皆苦,無求乃樂」、「為法而行」。即是要安於淡泊寧靜的生活,斷絕種種貪念,才能進入壁觀安心的妙境。

達摩坐禪時間久了,自然肢體麻木,於是必須起來活動身體和手腳,這即是所謂的「羅漢拳」,又叫「十八羅漢手」,後人在此基礎上,博採百家,發展成一套少林拳法。傳說養生功夫《達摩洗髓經》和《易筋經》也都是達摩所創。

達摩將衣缽法器傳給了弟子慧可之後,離開了少林寺,雲遊四方。據說他在洛水之濱遇毒身亡,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起塔於定林寺。

至於說他手擔一隻鞋又回家鄉去了,即所謂「只履西歸」,那純粹就是神話故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讀古典 的精彩文章:

玄武門之變是怎樣發生的?是李世民蓄謀已久,還是迫不得已的反擊
項上人頭也可以借嗎?曹操說可以,曹操借頭的故事是怎麼來的
作為黃帝的死敵,蚩尤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有人說他是智能機器人
壽星信仰的來歷,為何稱之為南極老人?他的拐杖又有什麼奇異之處
最出人意料的神仙:惡棍曹國舅何以會以小丑的姿態進入八仙之列

TAG:慧讀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