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俞敏洪:中國應該多一些許知遠這樣的「遊盪者」

俞敏洪:中國應該多一些許知遠這樣的「遊盪者」

許知遠《一個遊盪者的世界》一書記錄了作者過去幾年遊歷世界的經歷和思考。我讀這本書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這本書記錄的是許知遠對於不同文化和現狀的思考,由於其獨立思考和獨特視角顯得彌足珍貴(我本人就是一個特別喜歡在遊歷中體會和感悟的人)。

二是許知遠算是我學弟,他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微電子專業。讓我感到驚奇的是計算機系畢業的他對人性、文化、文明的衝突居然有如此透徹的理解,並且能夠用清晰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

這再次證明了很多人進大學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一輩子幹什麼最合適,人生價值在哪裡。只有進了大學,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靈魂像孤魂野鬼般的深度思考之後,才有可能心扉洞開,因此展現自己閃光的一面。

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敏銳文化判斷力的作家和新聞記者,許知遠不是一個普通的遊客,不是在名勝古迹照張相就心滿意足的人,他著眼於探尋文明的變遷、政治結構的改變對人們帶來的影響,以及不同地區和國家在走向現代民主和自由的過程中經歷的痛苦和覺悟。

在思辨的文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知識分子探索中國未來發展之路的良知。作者的足跡遍布印度、不丹、俄羅斯和開羅、海德堡、耶路撒冷等地。每到一個地方,許知遠都努力拜訪當地的文化名人,一起討論政治、民主、文學等話題,並把這些話題和中國走向現代和未來之路進行對照和思考。

近期許知遠在其訪談節目《十三邀》中採訪馬東,引起廣泛討論

儘管對於有些問題他自己也沒有得出結論,但卻能夠給讀者帶來啟迪和探索。書里,許知遠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的衝突和激蕩,對價值體系的過去和現在,對知識分子在時代大潮面前的隨波逐流和特立獨行,進行了比較深刻的思考和挖掘。

就像作者說的一樣,「世界看似進入一個複雜的高度文明,卻又丟失了基本的常識」。反觀現在的中國,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民的幸福感反而江河日下,有錢人沒錢人都充滿怨懟,商業上變本加厲爾虞我詐,知識分子有獨立風骨者寥寥無幾。我們身處其中,切身之痛,痛徹心扉,而心裡的家國情懷,一往情深,無處釋放。每當深夜,「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許知遠在其訪談節目《十三邀》中採訪俞飛鴻

如果中國現在大量的出國人群中多一些像許知遠這樣的「遊盪者」,而不是到了一個地方就知道吃喝玩樂,然後照個相拍拍屁股就走人的旅遊者,中國和世界文明發展的互相理解和借鑒就會離得近一點,中國走向現代民主和自由的努力也許就會更容易一些。經濟發展雖然重要,但絕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全部內容。如果老百姓都成為物質生活的信仰者,對於一個國家的長久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

讀書有的時候是一件同時充滿喜悅和痛苦的事情,喜悅是因為新的信息和知識,還有美好的文字,會讓人產生心領神會的愉悅;痛苦是因為我們總會碰觸上嚴肅的政治、文化和人生哲學問題,我們自以為看到的真理和答案以及現實的殘酷常常發生劇烈衝突,而且這些衝突也許一生都看不到解決的希望。

人最寶貴的就是擁有獨立思考能力,這是人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畢竟人不是動物,只要給填飽肚子的食物就心滿意足。但人一旦開啟獨立思考之門,腳步就會走在尋找真理的道路上,而這條道路總是充滿荊棘的。所以最後只有少部分人不畏艱辛,堅持走在這樣的道路上;更少的人,也許能夠成為人類走向光明的希望之光。

希望中國多一些像許知遠這樣的獨立行走者和獨立思考者。當中國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獨立行走、獨立思考的時候,中國的隨波逐流者和「庸眾」(許知遠語)就會越來越少,中國就會步入一個有理性和懂常識的社會。真有這一天到來,乃中國人民之大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畢淑敏 的精彩文章:

愛情是溺水者看到的陽光
為何叫它天堂灣

TAG:畢淑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