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謀國而不謀身,堪稱三國謀士第一人,卻一直沒有受到重用

此人謀國而不謀身,堪稱三國謀士第一人,卻一直沒有受到重用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戰略家。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劉曄歷仕數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但卻一直沒有真正受到重用。

劉曄七歲時,母親去世。其母臨終時說:「你父親(劉普)的僕人有誣害人的秉性,我擔心自己死後會出亂局,希望你和你哥哥(劉渙)長大後能除去此人。」

劉曄十三歲時就按母親遺命,斬殺了父親寵信的侍者,而後又坦然向父親請罪。劉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劉曄的動機後也對他十分欣賞,不作苛責。汝南許劭善於觀人,當時楊州避難,稱劉曄有佐世之才。

劉曄,在曹操的創業期,也有過不俗的表現。特別是在官渡之戰時,發揮了力挽狂瀾的作用。他造出了霹靂車來對付袁紹的堆土山高射箭,採用挖渠的方法來對付袁紹的地道戰。沒這兩招,曹操就成公孫瓚了,有了這兩招,曹操才能在官渡站住腳,把戰爭拖到相持階段。

即便劉曄真有這兩招,按照儒家的思維,也屬於奇技淫巧,戰術層次,難以提升謀士的等級,來撼動業已成型的五大謀士的地位。後來郭嘉早喪,按照先前曹操唯才是舉的脾性,本來劉曄是可以替補上去的,不過那時的曹操已經驕傲的不可一世,以為可以只手擎天,多個謀士少個謀士無所謂。後來赤壁戰敗,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讓性格剛強的程昱憋了一肚子火。再後來荀彧、荀攸相繼離世,強大的謀士陣營只剩下一個冷冷地賈詡可用,曹操才慌了神。

身處高位,有了權威,總是喜歡別人來獻殷勤,再去求人是很難的,尤其是要對付馬超、韓遂這類草寇。不過曹操還是心裡沒底,得了賈詡四個字:「離之而已」後,才踏實了些。不過這賈詡是屬於不得已才用的,要對付比馬超、韓遂更加不堪的漢中張魯,曹操覺得新人也能勝任,於是劉曄和司馬懿就有了和曹操直接對話的機會。

雖然對手不堪,但曹操也不敢大意,而且漢中周圍崇山峻岭,讓在大平原上廝殺慣了的曹操很不習慣,再加上軍糧運輸跟不上,估計能想起荀彧的好處了吧,碰到的對手張衛也算難啃,曹操就有了退兵的心思。

出來打仗自然希望有戰果,無功而返總是無奈的,曹操在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謀士想辦法出來。劉曄和司馬懿感到壓力,自然也就絞盡腦汁。不過還是劉曄勝了,勝的當然也窘迫,應是最後關頭的靈光乍現。他在曹操撤退的時候,騎馬飛馳而至,喘息未定的說了「不如智攻」四個字。

這四個字誰都會說,但在這樣的情形下,這樣的地形環境中,就成了一條計策。高手之間的對話,往往言簡意賅,心領神會,曹操聽了這四個字後恍然大悟,撤退中的進攻,趁的正是敵人守備鬆懈之機,加上乘險夜襲,也就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於是欣然「智攻」,敵軍果然一潰千里,本以為是天鑒的漢中,有了這四個字就轉瞬到手。

四個字而已,不多說。還有個妙處就是劉曄沒有在眾人面前顯示出高曹操一截的才能,讓自負的、久經沙場一線考驗的曹操沒有丟面子。劉曄沒有苦口婆心分析利弊得失,而是輕輕一點,就撥開了曹操心頭的迷霧,算是得了賈詡的真傳。

劉曄搶了頭功,大出風頭,司馬懿自然不服氣。佔了漢中後,司馬懿就對當前形勢做了一番判斷,也對曹操進行了勸諫。說劉備遠在江陵和孫權對峙,蜀人還未完全歸附,正是進攻蜀地的良機,讓曹操抓住機會,一鼓作氣,把蜀地也收了。曹操用了個玩笑話:「人不能不知足,不能得隴望蜀」來拒絕。這個理由顯然是搪塞之詞,曹操有并吞天下的雄心,有這機會而不用,應該有他自己的考慮。

他應該是覺得劉備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曹操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充滿自信的曹操了,沒有了五大謀士,他幹什麼都覺得捉襟見肘,攻馬超、韓遂遇險,擊張魯受挫,尤其是攻入漢中後發現張魯的戰力如此的不堪,實在是為自己那時的撤退念頭羞愧。當然此時是進攻蜀地的最好時機,但要進攻比漢中更險的蜀地,面對比張魯強過百倍的人傑劉備,他會不會還能如此僥倖?一戰而定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不能一戰而勝,形成相持的局面,他曹操還要在這險惡之地待多久?

他應該是覺得鄴城更需要他,他必須回去。當然,如果在這個時機進攻蜀地,自然會有些許好處,但這點好處能不能長久保持,能不能與他耽誤在這兒的時間要取得的政治上的好處更有價值?他還要實現從魏公到魏王的跨越,還要好好的做好立儲這個他最頭疼的問題,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就不是能不能得一州的事情了,而是他整個基業的問題,當然還有孫權的威脅等等。曹操站在政治家的角度考慮問題,自然比新人且是謀士身份司馬懿要全面。司馬懿遭到拒絕,雖心有不甘,卻也默默退下。

然而劉曄卻不甘心這麼利害的一條計策付諸流水,他對司馬懿的不再堅持感到懊惱,於是急赤白臉的補位,繼續進諫,他的理由也很對症。曹操不是信心不足嗎?那就說你當年有多牛,白手起家,誅董卓、破袁紹、征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現在又取了漢中,蜀人早嚇破膽了,只要你繼續往前,蜀地沒準就會伺機而定。

曹操不是擔心劉備嗎?那就說劉備是有本事,但他才得到蜀地幾天啊,蜀人能相信他,依賴他來對抗強大的你嗎?沒有蜀人的支持,劉備能翻多大的浪花呢?別說回鄴城了,就是你稍微推遲進攻的節奏,那劉備可能就緩過神來了,憑著諸葛亮的智慧搞內政,憑著關羽、張飛的武勇據險守要,還怎麼能打下來呢?這個死敵打不下來,還不成了國家的大患?

劉曄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揣摩了曹操的心思後,對司馬懿進諫內容的進一步加強,有點誇張的成分,但為國計,進攻總是比不攻好,勝算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可以確定。對曹操心思的揣摩,也對了八九,但離十還有一點距離,沒有撓到曹操現在的痒痒肉上。

人的痒痒肉是會變的,曹操現在老了,攻城掠地,拓展疆土已不是他要考慮的第一要務,他感到迫在眉睫的是要鞏固後方。而人的秉性是不會改變的,劉曄竟然這樣堅持著不讓他回去鞏固後方,曹操便有了疑惑:你這個漢室宗親想幹什麼?竟然有了厭惡的情緒,也就沒了心情開玩笑,甚至連拒絕的話都不想說,只是擺擺手,讓劉曄退下。

曹操之憂,不在劉備,而在蕭牆之內。司馬懿看出了門道,再看到劉曄那種不甘心的表情,又看到了自己的勝算。

沙場決機,你劉曄贏了,但宦海權謀,你實在是差得太遠。比如這次進諫。我之所以提出,並不是抱著讓曹操接納這個目的,他接納不接納是他的事情,我提出不提出是我的事情,我提出了,表明我已經看到了這一層,顯示了我的能力,這就夠了。如果再一味強諫,讓曹操不喜,是其一;曹操即便採納,戰場瞬息萬變,萬一不如我所料,後果嚴重,是其二;即便如我所料,又顯示了我的才能在曹操之上,智高主疑,是其三。有此三不利,我強諫有何用?只懂進諫,永遠只能是個謀士,而懂得什麼時候該進諫,什麼時候不進諫,什麼時候進諫又不強諫,既知進諫之妙,又知道不進諫之妙,才能走的更遠,也更安全。矛尖利而無盾護,只知有所為,而不知有所不為,司馬懿看了劉曄一眼,心想,你還嫩點。

這次進諫結束後七日,有一個從蜀地投降過來的人反映那邊的情況,說蜀地一天就有幾十起鬧事嘩變的,劉備動了殺招,斬了很多人,都止不住。曹操就有點後悔,問劉曄現在進攻行不行,劉曄說劉備已經有了措施,馬上就會有效果,現在再進攻,已經晚了。這算是曹操最後一次考核劉曄。

之所以成為最後一次考核,說明劉曄考的不怎麼樣。劉曄說錯了嗎?沒有,曹操給劉曄兩個選項,一個是進攻,一個是不進攻,劉曄選不進攻選對了,但理由給錯了,不進攻跟劉備根本沒什麼關係,曹操之憂,正如前言,還是在蕭牆之內,司馬懿在第二次考核時候已經被點透了,劉曄在這次補考時候,還是沒被點透。

劉曄是真的沒被點透嗎?或許是也或許不是。但他就是用對軍事的執拗來告訴曹操,我對你的所謂政治不感興趣,我的出發點是國家的統一。佔了蜀地,劉備就會退回荊州,就能壓制住孫權的擴張,國家的統一就會更快更早!

曹操也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劉曄真是一個以國家的利益為立足點出謀劃策的高手,可現在的國還是漢家江山,跟他曹操的小算盤還是有些出入的。劉曄的謀略風格,類似郭嘉,行事風格,很像賈詡,而品德追求,卻如荀彧,想到了荀彧,那個跟他共同奮鬥了二十一年的兄弟,因為政治目標不同,他都毫不留情的拋棄了,這劉曄,還是算了吧!於是從漢中歸來後,把劉曄這個謀士,變成了行軍長史,還讓他帶了一部分軍隊,明升暗降,從此離開了曹操的政治小圈子。

接替劉曄的是劉曄的老鄉蔣濟,他們都是揚州的名士,屬於曹操陣營的少數派。當年一共五個人,一同被曹操接見,劉曄獨領風騷,成為曹操的心腹。而劉曄出色的履行了征伐漢中的軍國大計後,地位不僅被表現不如的司馬懿超越,竟然還被能力、智商皆不如,而又沒戰功、沒表現的蔣濟超越,這種反常的事,憑著劉曄的智商,這次怎麼也應該能想明白原因了吧!

但想明白也沒用,因為劉曄這人,並不是如司馬懿所說的只會有所為。劉曄也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以汝穎世家和譙沛武人為主的曹魏陣營,劉曄這個揚州名士是少數派,別人都是嫡系、成群結隊,自己形單影隻,怎麼辦,學學賈詡,就憑本事安身立命吧!但又不能全學賈詡,賈詡塞外平民出身,沒有什麼道德束縛,出謀劃策的出發點是個人的利害關係。而劉曄是漢室宗親,是東漢末期腦筋愚忠頑固到不開竅地步的史學家、書法家、音樂家蔡邕的學生,出身還有教育,就把他的出發點定在要為國家兩肋插刀上。

當然這個國家,不一定非得是漢家朝廷,也可以是魏國朝廷,畢竟生靈塗炭已久,漢祚已盡。或者更深一層的意義,他心中的這個國,並不是什麼朝廷,而是一種地理概念上的國,他希望的是儘快三國統一,並為之殫精竭慮。至於自己的官大官小,是非寵辱,都是可不為的事。

劉曄秉持著國家儘快統一的理念,減少生靈塗炭的時間,確有俠之大者的風範。當然這種風範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逐步發展積澱而成。他十三歲時,殺了他父親寵信的侍者,因為他七歲時,臨死的母親交代說那個侍者會害人。為了給死去的母親一個交代,他根本不怕父親的責難,光明正大的殺人,又坦然請罪。二十多歲時,又設宴誅殺了驍勇有力的土匪頭子鄭寶,按照計劃,本來不該劉曄親自動手的,但鄭寶不好酒,伏殺的人又不敢,劉曄這麼個文人,竟然親自用佩刀砍下了鄭寶的頭顱,並隻身深入鄭寶的營地,又騙又嚇又說理,收納了鄭寶的部眾。這時的他,應該算是個江湖的俠客。

後來投靠了廬江太守劉勛,曾勸說不要受孫策蠱惑攻擊上繚,說這是孫策的調虎離山之計,劉勛沒聽,果然被孫策鑽了空子;後來就跟著失敗的劉勛投奔了曹操,也就切切實實的走上了謀士路線。在曹操唯才是舉的氛圍中,那股俠的精神還是得到了充分發揚。

劉曄的命運實在糟糕,熬死了四大謀士,本以為到了出頭之日,卻碰到了曹操的轉變。這個放蕩輕德的譙縣小子,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也就不再需要為國為民的大俠,而是需要為了他自己統治利益的政客。於是乎漢室宗親這個不合時宜的出身、揚州士族這個非土生土長的小圈子、特立獨行俠不願淌政治渾水的性格,突然彰顯,縱然天賦大才、算無遺策,縱然熱心軍事,積極進取,縱然後期的曹操很缺智謀之士,劉曄還是被邊緣化了。

而後來劉備在漢中得勝,關羽在荊州揚威,孫權在東南騷擾,都讓曹操頭痛不已,但即便如此,劉曄也沒得到曹操的召見問計,這期間,司馬懿和蔣濟獻上了讓孫權攻擊關羽的一石二鳥之計,坐穩了曹操心腹的地位,劉曄在曹操死掉前,算是沒機會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執著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一生納妾無數,臨死前為何只想著她,一個離婚的女人
歷史上的劉禪並非是「扶不起的阿斗」,看到這些就明白了
神行太保戴宗能「日行八百」靠的是什麼
梁紅玉為何彈劾丈夫韓世忠「失機縱敵」請求給以重罰
通過雪天對飲,看武松最愛的女人是誰

TAG:我執著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