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歐洲人眼裡明朝和清朝

歐洲人眼裡明朝和清朝

明清時期來華的西方國家人是怎麼描述明清兩個朝代的情況的。

先看明朝的情況:

葡萄牙傳教士加斯帕爾·達·克魯斯於1548年從歐洲來到印度果阿,開始了他的東方傳教生涯。1556年他曾造訪中國。在他的《中國志》中,關於中國的造船水平,克魯斯著重介紹了中國船隊的龐大規模,甚至比喻說,中國皇帝能夠用船在中國與馬六甲之間搭起一座橋樑,並對中國船隻的類型以及龍骨水車的應用做了說明。這有力的反駁了許多大肆宣揚明朝禁海對貿易的影響,而即便在禁海期間,中國的大航海時代也蓬勃發展,和清朝「禁海、毀船、禁船、遷界」完全扼殺航海是兩個概念。

明朝的禁海於1567年解除了,可在此之前,私掠貿易船隊規模不小。克魯斯於1556年訪問中國時留下的記錄充分的說明明朝海禁的力度遠沒有清朝「禁海、毀船、禁船、遷界」完全扼殺航海的程度,明朝的禁海只是針對海盜的戒備。

1585年門多薩所著《中華大帝國史》出版,該書是16世紀有關中國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風俗、禮儀、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經濟等概況最全面、最詳盡的一部著述,也是《利瑪竇中國札記》發表以前,在歐洲最有影響的一部專論中國的百科全書。書中記錄了中國幅員遼闊,有15個省(南、北二直隸,13承宣布政使司),每省的大小都相當於一個歐洲國家,道路系統完備,官道可容15匹馬並行,如羅馬大道,路邊商鋪林立,還有類似威尼斯的水城,北京則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國住宅猶如莊園,長城雄偉,建築水平高超。農業發達,盛產絲綢、天鵝絨,紡織水平精湛。1582年西班牙國王喜獲中國床單,織法之巧妙令菲利浦二世驚嘆不止。很多西班牙能工巧匠都來觀賞、借鑒。瓷器很便宜。歐洲人原來以為瓷器是用粉碎的貝殼做的。最精緻的瓷器是貢品,薄如玻璃。商業發達,而且同行的手工業作坊集中於一個街區。軍隊有步兵,有騎兵,也有戰艦,4天內可徵集600艘。門多薩還進一步闡述了中國造船的艌縫技術,由於填縫使用的添加劑十分合理,不但防水還可防蟲,使中國船隻使用壽命比歐洲長兩倍。中國士兵在數量上多於歐洲,在器械上處於均勢地位。中國有獨特的教育體系。各類圖書十分豐富。中國人富於文明和教養。門多薩特別指出,在中國人所有的發明中,最令葡萄牙人和其他西方人震驚的是中國人也有火炮,而且在歐洲人之前已經使用火炮了。

歐洲人一向以印刷術的應用而自豪,「然而中國人早在德國人谷騰堡(Joan Gutenbergo)發明印刷術500年前已經用印刷術印製圖書了。」門多薩認為印刷術是經俄羅斯莫斯科大公國傳入德國的。但他也不否認另一種可能性,即中國圖書經海路(紅海)傳到歐洲,從而啟發了谷騰堡。

歐洲人對明朝那個時期火炮技術認識極不相同,拉達認為中國火炮陳舊,製造粗糙。而另一位船長阿爾蒂埃達(Artieda)在致西班牙國王書中卻寫道:「……中國人使用著與我們同樣的武器。他們的大炮十分精良,炮筒比我們鑄造的更精緻,更堅固。」關於明朝那個時期的火炮,我們可以用鄭成功曾在泉洲發現一門明朝嘉靖年間(1521年—1567年)製造的「發熕」來作參考,其「重千斤,彈重二十四斤,遠至四五里」,嘉靖年間正是《中華大帝國史》所描述的中國明朝時期,從「發熕」的射程和彈丸重量來看,絕不亞於同期的西方火炮。以1815年英國海軍的24磅炮或32磅炮為例,射角4度時,射程為1350米,射角抬高到8度,射程為2250米。這種射程並不算遠,1350米僅有2.7里,2250米也不過4.5里,「發熕」的「彈重二十四斤」,相當於26.45磅,從威力上來看比24磅炮的彈丸厲害。雖然所謂「發熕」「遠至四五里」的射程不見得是發射的「彈重二十四斤」的炮彈(古書記載習慣語言精鍊,多取最大值,所以24斤是最大的彈丸,但「遠至四五里」卻並非一定是24斤彈丸的射程),但是這個水平已經很不錯了,畢竟英國海軍的24磅炮或32磅炮是1815年的水平,比明朝嘉靖年間已經遲了整整248年!

曾德昭是耶穌會士,1613年到達中國南京,1636年返回歐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國志》。他在中國呆了22年之多,跨越了萬曆,天啟,崇禎三個時代,基本已經屬於明朝滅亡的前夜,但他所記載的中國絕不是清朝御用文人筆下,在明廷極端黑暗腐敗的高壓統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極端痛苦的場景。相反,那時候的明朝依然是相當的富裕繁榮,在各方面都令人讚歎。如果把他筆下的明朝末期的中國和1793年英國派遣到清朝的使者馬嘎爾尼記載下滿清統治的中國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明朝末期的中國居然遠比那個所謂康乾盛世的中國富裕文明得多,各方面都優越得多!他寫道:

「他們的住房因設計良好而便於住宿,整潔舒適」。

「他們種植許多蔬菜,供百姓常年食用」。「他們在各地,即使小村鎮,都有充足的肉食,全年最常食用的是豬肉,牛肉去骨售賣。他們的鹿肉很少,也不怎麼愛吃」。

「中國大部分最好的商品都由此處(指廣州)運往各地,因為它是中國最開放和自由的交易地點。且不說6個鄰國的土著和異邦人運走的各種貨物,僅葡萄牙運往印度、日本和馬尼拉的貨物,每年約有5300箱各類絲綢,每箱裝有100匹真絲,天鵝絨花緞和緞子、輕料如半花緞、彩色單層線段,還有250塊金子,及每塊重12盎司的2200塊金錠,此外的貨物還有瓷盤,鍍金器皿,糖,中國木,大黃,麝香,……即使長篇開列也不能盡舉其名」。

「(浙江)論富庶它超過許多其他省,可以稱作中國商品潮流的最佳源頭。它的特產是絲綢,無論生絲還是成品,也不管是繭還是原料,都運往各地。總之,中國輸出的絲綢,都產自該省」。

「南方九省的最後一省是南京,……是中國最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的精華。……其西部地區最富庶,盛產棉紗,……僅在常州城及附屬廣大地區,就有20萬台織布機。……由於織布機小巧,一間屋子內常常安放許多台,差不多所有的婦女都從事這種行業」。

「南京城……我認為它是全國最大最好的城市,優良的建築,寬大的街道,風度優雅的百姓,以及豐富優良的種種物品。它有令人驚羨的遊樂場所,境內人口眾多,……各處能遇到擁擠的人群,街道難以通行。此外,無數的宮殿、廟宇、樓塔以及橋樑,使城市顯得非常壯麗。」

「中國人天生好經商,不僅從一省到另一省做買賣,獲得大利,甚至也在同一城市做生意。商店裡有的東西,街上幾乎都有售賣。……富有的商人信用良好,很守時(葡人多年的經驗證明了這點)」。

「中國人爽快的讚頌鄰國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國家的人,除了自己國家的東西以外,不喜歡別的東西。中國人看見來自歐洲的產品,即使並不精巧,仍然發出一聲讚歎。……這種謙遜態度真值得稱羨,特別表現在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對於那些有眼無珠、故意貶低所見東西的人物,這是一個羞辱。」

再看清朝的情況:

本來16、17世紀時,中國與西方國家是各有所長,一方對另一方並沒有形成一種優勢。而18世紀,當歐洲已經走出「17世紀危機」的低谷,經濟全面復甦,海外殖民擴張取得輝煌的「戰績」時,中國卻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大倒退。此時,「歐洲中心論」瀰漫在整個西方世界,後來西方產業革新以後,「中華帝國」的光環在歐洲人眼中已經失去了往昔的光輝。儘管在18世紀的歐洲一度掀起「中國熱」,但同時對中國的批評已經開始。後來,有了中國社會「停滯」論的一片喧囂……

這是為什麼呢?簡單地說,因為明朝已經於1644年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這個時期外國人的記錄,有力地駁斥了虛假的所謂「康乾盛世」。經過「康乾盛世」的「勵精圖治、文治武功」,中國最終落後貧窮到什麼程度,引用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副使斯當東的話來看便一目了然:「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衫襤褸甚至……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詩人唐甄在山西做過知縣,親眼目睹了清朝統治之下的痛苦生活,他著有《潛書》,裡面提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他親眼看到,山西婦女多無褲可穿,而「吳中之民多鬻子女於北方」。可見所謂的「康雍乾」,其實都是被拔高的侏儒,在滿族的統治下,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是相當痛苦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副使斯當東所謂「人們衣衫襤褸」的描述與唐甄的記載完全吻合,可見確實是實情。

1793年英國的馬嘎爾尼使團訪問清朝,此時距離鄭和寶船出海已近400年(1405年-1433年)中國航海已經衰落到被人看不起,並加以恥笑的地步了……

《愛丁堡評論》文章提到,雖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該貢使到時,必須整列隊伍,以肅觀瞻。」但馬戛爾尼還是發現清國的武裝部隊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擊。馬戛爾尼發現社會上普遍的貧窮和不安定——這跟乾隆帝希望他發現清國富庶的目的恰恰相反,因為沿途他看見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蕪了的建築,以及大多數清國人過著低水準的生活。馬戛爾尼認為,這個「半野蠻的」帝國「聲譽掃地」,清國人生活「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懼之中」,所以人們「膽怯、骯髒並且殘酷」。

當時英國使團「驚奇的發現中國的帆船很不結實,由於船隻吃水淺,無法抵禦大風的襲擊」,他們由此得出的判斷是「中國船的構造根本不適應航海」,馬嘎爾尼發出過這樣的感嘆「中國人首次看見歐洲的船隻,至今已經有250年了,他們毫不掩飾對我們航海技術的讚賞,然而他們從未模仿過我們的造船工藝或航海技術。他們頑固的沿用他們無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由於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比中國更需要航海技術,因而中國人這種惰性更加令人難以置信」。

馬戛爾尼通過對清朝「盛世」的訪問,得出以下結論:

1)「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負有關,它很想凌駕各國,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進步。」「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里,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

2)「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3)「一個專制帝國,幾百年都沒有什麼進步,一個國家不進則退,最終它將重新墮落到野蠻和貧困狀態。」

4)清朝「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只要輕輕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通過英國使臣的敘述,可見明帝國曾經作為海上軍事和貿易強國的輝煌與榮耀已經被糟蹋得不成樣子了……

都被人家鄙視到了如此地步,乾隆居然還有臉皮說出這樣的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磁器、絲筋,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這簡直和曾德昭筆下的明朝時期是兩個概念——「中國人爽快的讚頌鄰國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國家的人,除了自己國家的東西以外,不喜歡別的東西。中國人看見來自歐洲的產品,即使並不精巧,仍然發出一聲讚歎。……這種謙遜態度真值得稱羨,特別表現在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對於那些有眼無珠、故意貶低所見東西的人物,這是一個羞辱。」可見,真正閉關自守的是清朝無疑。



以下內容節選自西班牙人門多薩著的《中華大帝國史》

首先是菲律賓群島聖奧古斯丁會主教馬丁.德.拉達修士和他的同伴遮羅尼莫.馬丁修士以及同行的西班牙軍人在中國的見聞的摘錄 :他們是1577年從菲律賓群島到中國,當時正是明朝萬曆五年,也就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執政的時期

「神父及其同伴在中左所呆了兩天,按照興泉道的命令,他們在那裡受到盛待和邀請,……,他們離城時,有大批士兵護送,既有執火槍的也有執長矛的的,前面有喇叭、鼓和號角的喧鬧,……他們所經河流,無論這邊那邊,都坐落有極漂亮和清新的村落。我們的人對其中一些十分滿意,問他們叫什麼名字,船員回答我們說,那是些不值得取名字的村子。……他們進入一個大海灣,停泊有一百五十多艘戰船,其將官,正是我們提到的護送修士及其他人的這位隊長,艦隊發現他們就開始向他們致敬,既鳴大炮,也放火槍和作其他種類的表示」、

「西班牙人被沿著這條街送到他們的住所,他們肯定說街有半列格長。他們經過的街道都擺滿攤鋪,有各種奇特的貨物,以及吃的東西,如各種鮮魚和鹹魚,各種大量的雞禽和肉食,水果和青菜,數量之多足以供應塞韋爾城。街上人群十分壅塞,以致儘管有很多吏員和士兵給他們開道,他們仍十分困難才得到通過。這樣他們給送到館宅,它十分大,用石頭和磚精美構造,有很多廳、室、及卧室,……該城的將官級官員,他們稱作知縣,捎來消息說,歡迎他們到來,並送上一份禮物,都是大量的閹雞,雞,鴨、鵝、四五種肉、鮮魚、酒、各種水果、數量多到足夠兩百人吃,他們要把這些放到少冷的空氣里,因為當時氣候很熱。

「離別後他們去看一出考進的城牆,建在水上的遊樂場,有美觀的走廊和石頭築的供宴會用的露天廳室,其中有很多色彩精美的桌子,四周是養魚的水槽,和水槽相連的是精美的雪花石膏板,都是同一石料,其中最短的有八梲長,周圍有潺潺流水,當舉行宴會的時候發出悅耳的聲音,附近則是很多植滿花木的園林,離該地不遠他們看見一座石結構的橋,石頭修整而且很大,他們量了幾塊是22和20口尺長,5口尺寬,他們看來這簡直不能用人力把他們放在那兒。當他們前往泉州和福州的途中,他們確實看見這樣大的石塊,乃至更大的,給放在其他很多橋上。

從同安鎮到泉州,有13列格,路途平潭市的旅行愉快,路上他們沒有看見一片未開耕和佔據的土地,他們得知全國土地莫不如此。它滿是人,城鎮一個接著一個,你幾乎不能認為那是很多城鎮,而只是一個,因為一鎮距離另一鎮僅僅不過四分之一列格;而且他們被告知全國所有省份,人口都是這樣。他們耕種的土地都得到灌溉,因此獲得豐收,全年都在耕耘,而我們西班牙人所到之處,都看見他們種植稻米,……他們用馴服的母牛水牛公牛耕種土地,……。

美麗的園林蔭蔽著大道,把它裝點一番,園林種植整齊,其間有出賣各種水果的點,供過路旅客享用,旅客不絕於途,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另一些乘小轎。大道旁的泉水清徹晶瑩,同一天當他們已經走了一半的路程,他們老遠看見一對士兵整齊的迎面而來,起初這使得他們驚訝和害怕,直到來人走近,他們被告知,這是泉州長官興泉道的衛隊長,奉他之命率400執矛子和火槍並且全副披掛的士兵來迎接他們。

這條大道上不斷有馱馬往來,載負商貨以及其他東西,但大多數卻是騾子。大路很寬,20人並排騎行,誰也不妨礙誰,而且鋪以大石頭,據說其他省的大道情況也相同,……看來這是真的,因為我們西班牙人在該國越過崇山峻岭,他們發現道路也如前面所告訴你那樣平坦。

「7月11日,夜晚前四個時辰,我們的西班牙人到達泉州城。此城在該國是一般水平,可能有7萬戶。它有大宗貿易,供應各種商品,因為它距海僅2列格,有一條大河流經它,各種商貨經水路運輸,有一座據稱全世界最美之橋橫跨該河,……橋長800步,用22口尺長,五口尺寬的石頭構造,這是一件大大令人驚羨的工程。……靠近上述的橋,河裡停泊著1000多艘各式各樣的船,舟艇那樣多,河面為之覆蓋,每條船上都滿是人」

「所有街道兩側都有棚,下面是商店,擺滿豐富的商品,很有價值也很奇特,他們在一處到另一處相等的距離上建築有很多的牌坊,給街道增添裝飾,而且全國每條大街上都有,下面是很好的市場,可在那裡購買你想吃的東西,如魚和肉、水果、蔬菜、糖果、蜜棧,樣樣都十分便宜,幾乎花不了什麼錢。

他們的食物很好,十分豐盛,他們吃很多的豬肉,跟西班牙的羊肉一樣好,一樣有營養。我們看見的水果,有的象我們在西班牙所產,另一些我們則未見過,但極香甜味美。……經過的街道滿是人,如有一粒麥子掉落,它很難落到地上

……他們沿這條街而行,覺得它比他們入城的那條街更漂亮,有更美的房屋和牌坊,兩旁的商店也比別的街裝飾華麗,那樣的繁榮,他們因此看見大量的人群,驚奇到象是失魂的人,認為那不過是一個夢境。總之,他們在那條街上走了一陣子,愉快的看見從未見過的新鮮事物,然後他們進入一個很多士兵列隊的大場所,士兵執火槍和矛子,及其他武器做準備,穿絲綢制服,旗幟招展。

當興泉道知道西班牙人願意行習慣的禮節,……他馬上命令他們進入他所在的廳,無論就它的廣大還是其中的富麗都值得一觀,……西班牙人離開原先所在的廳,進到另一個跟前一個一般大的廳,那裡有很多手執武器的士兵,排列整齊而且服裝華麗,接近他們的是很多吏員和校尉,

有不同的旌旗或徽號,都穿金織或金飾的長絲袍。……,進入一個連接長官所在房間的走廊,在那裡聽見各種樂器的演奏聲,持續的時間相當久,旋律動聽到他們覺得前所未聞,這使得他們十分讚歎的看到異教徒的偉大光輝。……,興泉道就在附近華麗蓬蓋下的一把漂亮的椅子上

下一天,即七月11日的禮拜天,該城的許多貴人去對西班牙人進行拜訪,根據他們的習慣有許多禮儀合贊助的話,……這種訪問花去他們一整天

他們驚奇的看見那些貴人的良好風度,教養和高尚舉止,還有他們在詢問他們想知道的事情,以及他們答覆我們問題時候的認真。

在第一張桌子上給每位客人準備了用金銀線編成的小籃,盛滿用糖製成的食品,如杏仁糖和狀如城堡、水壺、罐、盤、狗、牛、象以及其他奇特形狀的食品,全都塗金;此外還有很多盤肉食,如雞,鵝,鴨、臘肉、牛肉片,及其他種類擺滿桌子的肉食,除開他們就食的擺滿燒煮食品,豐盛到有時超過五十盤。他們有各種酒,……質量很好,……,宴會持續了八個鐘頭,因為它安排之好可以宴請世上的任何侯王。

他們同時攜帶的僕人和奴僕,在附近一個廳里就餐,豐盛一如其主人的。

……在他們離開這個城市,進向福州時,他們從一座石橋過一條大河,橋是他們所看見過最漂亮和最大的,它的雄偉引起驚嘆,所以他們停下來從一頭到另一頭量它,可把它列入該國的奇蹟中,他們還做了記錄,他們發現它是1300步長,用以建造的最小石頭有7步,很多是22步長和8步寬,他們認為人力不可能運往那裡,因為他們看見四周老遠都是平原而無山,由此他們斷定石頭是從遠方運來的。他們過了那座橋,餘下那天直到夜晚他們經過一條寬平的道路,兩邊有很多飯館,田地里種有稻米、小麥以及其他穀物;人之多一如大城鎮的街道。

他們在福州城郊區走了半個多列格,遇到總督派來的一名信使,……第二天一大早,總督派許多人到他們的寓所,為他們準備了兩頂華麗的轎子供神父乘坐。……儘管他們行進的很快,仍然用了足足一個半鐘頭他們才到達城門,覺得在郊區走了兩個列格,;郊區人口眾多,有漂亮的屋舍,以及許多擺滿貨物的商店,若不是有人告訴他們,他們會認為那不是郊區而是城鎮本身。

在他們到達城門前,三次從大而美觀的橋經過一條大河,河水深到可通大船,……。這座城市在全國是最富足和供應最好的;它是全省的首府,非常富庶肥沃,下屬很多村鎮,離海僅8列格,……。……他們不停的前行,穿過一條直通總督府邸的寬大街道,從城往前,一個接一個在街道兩邊布滿兵士以及將官和吏員,每個都手執武器,如矛、火繩槍,刀和盾,都穿一色絲製服。

官員們知道有外國人來,命令帶外國人去見他們。對於西班牙人服裝的粗陋十分驚異,不過對別的事情都不感到希奇。

(總督副手)他上來摸摸我們教士的服裝,表示他對衣著的粗陋十分驚奇

於是進了城門,經過一條長街,看見其中那樣多的財富,又那樣珍奇,以至會長神父極為讚歎地說,我到過全法蘭德斯(Flandeis)和義大利首要城鎮,但我還沒有看見其中有象這一條街那樣多的珍奇和財富。而根據他們所有人的報道,他很有理由這樣驚羨。

那些要去呂宋的人則乘一艘大船離開廣州,在整個中國有很多這類的船,有很好的頂蓋和裝飾,房間、走廊和繪畫窗戶都很多,這已經向你作

過介紹。他們在裡面得到該船船長和旅客的很好招待。旅客很多,,帶著貨物去各個地方,他們赴漳州途中所見的事物將在下面介紹

西班牙人離開廣州河,沿海航行了3列格的距離,他們進入另一條大河,在河裡旅行了五天,他們沿河看見大量城鎮,確實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城鎮互相那樣接近,以至看來是一座城,於是5天後他們在另一個城市登陸

然後他們乘一艘大船,進入另一條河,看來是一條海灣,在裡面航行了5天,在這條所謂的河裡,發現許多舟船駛上駛下。這些河流都布滿城鎮,如我們已經談到的另一條河一樣,這有助於使人相信傳說的該大帝國的強大和人口之多。



1,農業水平

傳教士曾德昭讚揚中國農民體質好,生活態度開朗熱情,有比歐洲農民先進的農具。西班牙人拉達驚嘆於中國農村琳琅滿目的農具,比如風力揚谷的扇車,能在山頂灌溉的超級大水車。水稻全是一年三熟,產量相當高,另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種類更相當多。好些中國司空見慣的農具,當時倒賣到歐洲,全引起瘋搶。

拉達還曾這樣評價明朝農民生活: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

利瑪竇尤其盛讚了廣東省,說廣東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麗富饒交通方便。至於大明朝?「他(明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

這個「大花園」到了清代,又變成什麼模樣呢?以曾出使中國的英國使團成員巴羅的哀嘆說:康乾盛世時代的中國農村,簡直是「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沿途常見遺棄的死嬰,北京城周圍每年就有九千多棄嬰,場面觸目驚心。

同樣叫英國人難忘的,就是清朝人的飢餓。當時英國使團的食物里,有些死掉發霉的豬和家禽,就被英國人隨手扔掉了。接著驚呆他們的一幕出現了:周邊的中國人全湧上來,瘋搶這些食物。巴羅的驚嘆說:「(中國人)樂於以任何食物為食,即使是腐爛的也不放過!」

對傳說中富饒的像花園的中國農村。巴羅的評價說:沒有看過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 明。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2,城市水平

與農村一樣,明朝的城市,也曾令那些造訪的歐洲人驚羨。

同樣還是拉達的敘述,作為當時歐洲最強國西班牙的來客,他眼中的明朝城市,大多建在河邊,不但城牆堅固,而且街道鋪的極好,兩旁好多蔥蘢的樹木,路面比歐洲城市要寬要直。房屋很漂亮。

特別吸引拉達眼球的,還有大明朝的福利機構:惠民藥局和養濟院。在拉達的記錄下,明朝城市有一個「非常好的,讓我們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嘆的事」,就是竟然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醫院!

拉達去過的幾個中國城市,竟沒見過乞丐,明朝人告訴他,當地養濟院可以收容無力生活的殘疾人。而且「始終有充足的大米供應。」

而且哪怕是很小的城鎮,食物也都很便宜,也常見大大小小的娛樂和宴會,以拉達的估算說:「超過世界其他民族,因為他們(明朝人)是富有而無憂無慮的。

明朝的城市,更有歐洲人讚歎的環境衛生水平。

利瑪竇就曾對比過蘇州與威尼斯,同樣都是「水城」,但蘇州除了繁華富饒外,更難得的是水質清澈。「不像威尼斯的水那樣又咸又澀。

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葡萄牙人曾德昭,更有深情的筆墨描繪西湖風情:西湖水的清澈程度,簡直到了「湖底細沙纖毫悉睹」的地步。為啥乾淨到這地步?曾德昭解釋說,除了人民勤勞,更因明朝有成熟的衛生管理甚至垃圾回收體制,就連「扔到街上的破布」都可以回收。

而幾百年後,當乾隆的英國使團光顧中國時,對清王朝的城市水平,使團成員斯當東,只有幾句冷冰冰的評語:很少公共遊玩娛樂地帶,公路既少又窄。

當然讓英國人更驚訝的,就是清朝的城市,人真的很多,定海這樣的小縣城,都是人頭攢動。而到了北京後,以巴羅的記錄,北京東郊街道上,全是攤位和人流,整個大路給擠成一條線。

但這樣繁榮的城市,給英國人最難忘的,卻是貧富差距。同樣是斯當東的感慨說,經過的每個城市,見過的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草屋子,只有極少數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麼是窮人家要麼是富有人家,中產階層非常少。

至於大清朝的都城北京?在這些英國人的日記里,那真箇是大多數房屋破敗老舊,隨處都能看見乞丐,而且道路質量差,一下雨就泥濘得走不動。最讓他們開眼的是,城裡居然還有荒地,好些坍塌的房屋都成了廢墟,長滿了荒草。

3,世態萬象

在造訪明朝的外國人筆下,也少不得對明朝人性格脾氣的描述。

嘉靖年間曾客居廣州的葡萄牙人克魯茲,介紹給後人的,是一個充滿文藝范的廣州。逢年過節,都喜歡演奏音樂。而且毫不排外。他們這些葡萄牙人夜晚在河邊納涼,都常遇上乘坐遊艇玩樂器的廣州青年,然後他們就會應邀上船,一起彈奏音樂,場面其樂融融。

而且和後人想像中,那些自傲是「天朝上國」的明朝人不同,同樣在明朝生活多年的葡萄牙曾德昭,卻十分讚歎當時中國人的襟懷。說中國人非常謙虛,能夠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發現比自己先進的地方,就能虛心學習。而且還很講誠信,尤其重視遵守時間與承諾。這真是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

利瑪竇在寫給西班牙稅務司長羅曼的書信里,對中國人的素質,給了一個至高評價: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卓越非常,太高太大了。如果詳細寫出,那就需要幾大冊。

明朝的軍隊風貌,以拉達的說法,明朝軍隊之精銳,是可以橫掃四方的。戰船也堅固耐用,其火炮以西班牙船長埃爾提阿達的評價說:比歐洲火炮更精緻堅固!

而同樣是到了清朝,英國使團眼中的中國人,形象卻天翻地覆。

以巴羅的嘲笑說,清朝的中國老百姓,真的很怕官,平時不管多麼放鬆,官員面前,立刻變得戰戰兢兢。

至於清朝的官?以斯當東的描繪:清朝的窮人沒什麼申訴的機會,做官就是中國人唯一的宗教。

英國人特別看衰的,就是乾隆年間的清兵。在他們看來,清朝的海軍船隻,根本不適合航海,吃水太淺扛不住大風浪。至於陸軍?以巴羅的說法,且不論武器如何,軍隊精神氣質都奇差,感覺像跑龍套的演員。因此他們得出一個驚人結論:只要三艘戰艦,就能摧毀中國海岸線!

4,形象影響

明末一系列介紹中國的圖書,很快在同時期的西方火熱起來,甚至引發一個流行歐洲上百年的熱潮:中國熱。

在這場中國熱里,穿中國絲綢,搖中國紙扇,收藏中國瓷器,看中國皮影,養中國金魚,都是常見的流行時尚。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裡特意建造了「中國宮」。英國女王更是個中國迷,以寫魯濱遜的那位作家笛福的形容:女王房屋的圖案傢具,都要中國造,且最愛中國漢服。

當然思想文化上的影響,更是持續熱烈:早在明朝天啟年間,拉丁文版的中國《四書五經》,就在歐洲閃亮登場,立刻引發震動。之後的一百多年裡,歐洲人一直不遺餘力,如饑似渴學習中國。期間對歐洲進步影響之深,正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形容:「現在從東方的中國,竟使我們覺醒了」。

乾隆年間英國使團團長馬戛爾尼,就是在歐洲「中國熱」時代長大,造訪大清前,也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迷,其對中國文化的熱情,正如他自己詩里形容:彷彿我遊覽中國幸福的海濱,攀登他無比自豪的傑作萬里長城!

但等到真正踏上中國土地,見識了清王朝的百態風貌後,曾經的中國迷馬戛爾尼,留下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評語: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與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倭寇大首領,上刑場還坐著轎子,罪名卻是叛國!
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禍根,養虎為患,最後給中國帶來災難
明朝窩囊皇帝最多,可為何能活兩百多年?和這個人做的事有關。
滁州不僅有「十二景」,這些名人更是厲害
高曉松:三無朝代明朝的那些名將還不如秦淮八艷有名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