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VR/AR/AI 如何顛覆教育模式 Part 2:未來的解決方案

VR/AR/AI 如何顛覆教育模式 Part 2:未來的解決方案

上一部分我們說到,當前的教育體系已經停滯,缺乏對自我發展的關注。更糟糕的是,學生甚至不清楚學習的目的,某些課程在他們眼中只是被迫接受的、毫無意義的東西。

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的教育體系更上一層樓?如何讓教育變得更有趣、實用?在第一部分我們提出了三種可以通過新興技術實現的方法:個性化學習、掌握型學習和實踐性學習

為了更好理解本文,黑匣建議你先閱讀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我們將探索未來教育模式,討論AI和沉浸式技術將如何顛覆教育模式。

沉浸式教育的黎明

過去兩個世紀,科學技術不斷革新著現代社會。時至今日,這個「革新車輪」絲毫未見減速,相反,已經略有加速的跡象。

人們工作、學習、娛樂和交流的方式每隔十年就會更新一次,很大一部分得利於新興計算機平台的出現:首先是個人電腦,然後是智能手機,到了今天,就是沉浸式技術。

沉浸式技術是什麼?VR頭顯、AR眼鏡,或者介乎於兩者之間的技術。

我認為,沉浸式技術無疑將成為下一代計算機平台——這種技術可以完成當前計算機所不能完成的事情,就如此前的新興計算機平台一樣,完全顛覆了我們與信息之間的關係。

利用這類技術,你可以與數字世界進行互動,讓數字世界充滿四周,打破屏幕的限制——雖然這類技術還處於初期階段,但是今天已經有很多曾經的幻想成為現實。

沉浸式技術剛剛起步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遊戲媒介。隨著Oculus和Vive等廠商把這類技術漸漸推向主流,很多創作者開始不同意這個說法了。

今天,我們看到很多VR應用專註於生產、藝術和數據可視化等領域,而AR、MR技術也開始起頭,給人們帶來全新、刺激的信息互動方式。

微軟的HoloLen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款設備面世已有兩年,今天仍是最值得關注的技術設備之一。它不僅能生成非常真實的全息圖像,還能理解周圍環境——它可以讀懂傢具、牆等物體的位置,並利用收集的數據,把數字物體與現實世界無縫結合起來。

加上手部跟蹤、觸覺反饋、深度學習等技術,你就會明白,不用多少年,我們就可以在家裡戴上眼鏡,真實地觸摸到全息圖像。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沉浸式技術是根據體驗開發出來的,它的誕生就是為了說服人們相信眼前的東西。

同時,沉浸式內容不受物理規律的限制,所以開發者能以相對較低的成本,隨心所欲地打造出「不可能體驗」,例如把觀眾帶到月球、加州海灘,或者500年前的古堡等。在教育領域,這種體驗可以說是萬能的了。

比如,生物學往往是通過課本、幻燈片和圖畫進行授課。但是初創公司The Body VR等企業正在把沉浸式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把學生帶到人體內部,讓他們與人類身體進行互動,而不是古板地盯著書本圖片。

初創公司Medivis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他們帶來了全新的解剖學教育方式。

傳統上,醫學生只能通過插圖學習解剖學,在腦海中把2D圖片結合起來,構想出3D圖像。Medivis正在開發的一款學習平台,能夠向學生提供一種完全3D、真人大小的全息人體,把每一個部位都準確地標註出來。從此,課本、圖片和貴重的實驗屍體,通通不需要了。

其他例子還有本人設計的MR化學教育應用MyLab。這款應用生成出一張全息化學元素周期表,學生可以把上面的元素生動地結合起來。此外,遊戲《宇宙沙盤》( Universe Sandbox)可以讓學生探索宇宙星系,甚至還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星系。

提醒一句,這才剛剛開始而已,這些項目絕大部分都是沒有獲得外部資金就開發出來的。現在,僅僅是這種3D小型遊戲,我們就可以把學生帶到任何一個地方,以全新的、參與度極高的方式打造虛擬課堂。

此外,由於這類體驗的成本非常低,隨著創新工具漸漸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有大量的作品誕生。

長遠來看,教育將漸漸從枯燥的條條框框,轉變成一種學生樂意去探索的互動領域。這種從被動任務到娛樂的轉變,將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巨大轉折點。有了沉浸式技術,概念變得具體了,傳統的「練習」和「考試」可以無縫地融入故事和虛擬世界中,學生也可以自由地探索任何一個學科了。

當然,沉浸式體驗的好處遠不止這些:我們可以通過在沉浸式體驗中收集的數據,定製出前所未有的個性化教育體驗。創造型環境與沉浸式教育對人類大腦的影響之大,使得沉浸式教育終有一天會成為標準。

今天,很多研究已經證實了這種方式的有效性和潛力:可視化、社交、互動、情感參與度非常強的沉浸式教育,將讓知識牢牢地留在你的大腦之中。

教育分析的新時代

沉浸媒體的優勢在於,它可以獲取獲取大量的用戶信息。由於頭顯一直被跟蹤著,所以用戶喜歡看哪裡、什麼時候看、看多久、喜歡跟什麼互動、往往忽視哪些內容,這些數據都可以被收集起來。

下一代頭顯有望實現瞳孔跟蹤,為創作者創建另一個信息世界。你應該聽說過,人類觀看感興趣的事物時,瞳孔會放大——但情況遠不止如此。

除了有趣的事物,精神緊張、情感接觸都會引起瞳孔放大。

幾十年前,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專家丹尼爾·卡尼曼就發現了,手上的任務難度越大,瞳孔的放大程度就越高:計算9×13時,瞳孔會稍稍放大;當運算變成29×13,瞳孔就會進一步擴大,直至計算出答案為止。卡尼曼說:「在實驗中,我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瞳孔,來判斷他/她是否已經放棄心算。」

德國馬爾堡大學神經物理學家Wolfgang Einh?user-Treyer在2010年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瞳孔還會在我們做出決定時放大。

實驗中,實驗人員讓研究對象在一個10秒區間內的任何一個時間按下按鈕。結果發現,他們瞳孔放大的時間與做出決定的時間一致:瞳孔大約在按下按鈕前一秒放大,放大程度在按下按鈕後的一到兩秒達到最高。

利用AI把所有數據收集起來,內容創作者就可以精準地實時分析學生的心理變化,甚至預測他們的行為。這種精準的數據甚至可以廢除傳統考試——如果已經知道學生潛意識之中如何理解某個科目,那麼就不再需要做任何的測試了。

總之,通過以上介紹的方法,教育者可以實時監測學生對學科的掌握情況和情緒變化,靈活地調整教育體驗,自動地解決學習困難,定製出個性化體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終,結合AI技術的沉浸式教育將成為教育進步的強大引擎,創造出獨特的交互體驗,為個性化學習與掌握型學習奠定基礎。

但是,AI能走多遠?未來有一天AI會變成老師嗎?

AI:完美的教師

現在,讓我們天馬行空一下,想像一下新興技術將如何融入沉浸式媒介,推動教育進步——先從AI說起。

AI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學技術之一,影響力已經覆蓋製藥、經濟市場預測、聊天機器人和藝術等領域。這項技術就像我們每天使用的電腦和網路一樣,已經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我們只會越來越依賴這種技術的強大力量。

AI已經改變了我們與設備之間的交互方式——對話式用戶界面(Conversational User Interface,CUI)這種通過語音控制設備的方式近年來越來越流行。這種交互界面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如谷歌語音助手、Siri和微軟小娜)和家庭設備(如亞馬遜Echo和Google Home),利用的就是人類最自然的控制方式:說話。

隨著文字轉語音、語音識別和程序會話生成等技術日益成熟,不出幾年我們就能與設備進行完整對話。

所以,AI能夠與沉浸式教育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沉浸式媒體的迷人之處,就是它可以為AI助手、聊天機器人等賦予一個「實際化身」。我們已經可以跟AI機器人對話了,但有了沉浸式技術,我們就可以讓它們擁有自己的「身體」和表達情感「臉部」。

這樣,與私人AI機器人建立細緻的關係就不再是異想天開。繼續發展下去,AI助手甚至可以比我們還了解自己——包括前文提到的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情緒變化。功能強大的AI教師即將到來,向你傳授你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有的人也許覺得:這種想法太誇張!但是,這是可能實現的。回想一下傳統的師生關係,你會發現授課模式千篇一律:老師講台上講課,觀察學生反應,判斷他們的掌握程度,然後提幾個問題或者做一些活動,結束後繼續講課。當然,並非所有的課堂都是這種模式,但絕大部分都是。

這種模式可以預測——對於AI來說輕而易舉。當然,理想的做法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全新的師生關係,減少等級差異,提高學生參與度。

值得提醒的是,AI教師的形象不一定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樣東西。通過沉浸式媒介,AI教師的形象可以千變萬化:巨龍、居里夫人、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或者莎士比亞。這位教師的形象並無限制,可以因課程不同而改變,並根據學生的個人心理情況而生成互動式課堂。

長遠來看,我認為要實現個性化教育,除了這種AI教師以外,別無他法(除非我們能夠把信息直接下載到大腦)。AI教師的數字化形象,以及多樣的信息渠道,讓它可以真正理解自己的學生。

AI向人類學習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是時候讓它教育人類了。

流動教室

整篇文章看下來,你也許會認為,沉浸式教育體驗只能是獨自體驗——其實沒錯,如果教育者決定要應用沉浸式教育的話,用戶只能自己一個人體驗。但是,如前文提到的,把大數據融入到沉浸式教育中,我們就可以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教室。

通過把全球各地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給他們匹配擁有相似經歷、興趣,或者技能互補的學習夥伴,鼓勵他們合作解決問題,就可以實現多用戶教育體驗。當眼前的教室不再是現實教室,而是可以一起合作學習的虛擬空間,那麼這種教室的形式就可以千變萬化。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從此消失。記住,沉浸式技術會一直發展,直至數字空間與現實時間變得難以分辨。

這樣,學生不會處於被隔離狀態,相反,他們能跟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一起學習。此外,這種課堂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

傳統學校佔據大量的實際空間,而且需要投入資金維持運作,而隨著數字革命的到來,學校空間、人力資源和交通運輸等也將隨之轉變成數字形式,成本變得低廉,學習資源變得豐富,所有學生都可以從這個全新的教育體系中持續受益,節省的成本可達數千億美元。

當然了,這種教室並不局限於某種單一的數字體驗,通過AR技術,它也可以與現實世界完美結合,不斷給學生帶來驚喜。走下樓梯,你可能發現自己走在巴黎巴士底的大街上。那為什麼不花個15分鐘,學習一下攻佔巴士底獄的歷史呢?

以上提到的概念,也許聽起來很遙遠。不過,通過新興技術、設計和想像力的完美結合,它們都是可以實現。

關於未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未來顛覆現在。有了沉浸式技術和AI,傳統教育模式終有一天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變成我們想像中的模樣。

那麼,如果可以的話,你想把它變成什麼模樣?

本文原載於Road to VR 編譯:黑匣 曾慶樺

編輯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匣 的精彩文章:

數字王國聯合資本推出VR影院,開拓VR線下消費市場
Meta 2提供SteamVR支持,未來兼容Vive手柄
《刀劍神域:序列之爭》中的「Augma」是不是真正的AR?
美國養老院打造VR養老新模式
任天堂北美總裁:其實沒有多少VR內容是真正好玩的

TAG:黑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