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最牛蹭網,發明雷達的故事

史上最牛蹭網,發明雷達的故事

羅伯特.沃森瓦特是蒸汽機發明人瓦特的後代,瓦特發明蒸汽機,帶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沃森瓦特發明了雷達,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二戰期間雷達迅速發展,並被安裝在夜間戰鬥機上

羅伯特.沃森瓦特,1892年4月13日生於蘇格蘭的安格斯一個叫布里金的小鎮上,上學的時候學業優秀,在鄧迪大學讀書期間,得過一大堆各種各樣的獎牌, 這是個學霸。

要說學霸也是惺惺相惜,瓦學霸畢業後自然被更大的學霸收編,成為鄧迪大學物理系主任佩迪教授的門生,佩迪教授堪稱伯樂,在他的支使下,瓦學霸選擇當時很新鮮的學科無線電。

無線電其實主要和電磁波打交道,電磁波看不見摸不著,主要用各種儀器來猜,瓦學霸最初從事無線電通信,好像也沒什麼成果,不過1916年的時候,他突然腦筋急轉彎,開始轉行搞氣象,從事探測雷電的研究,天上雷霆萬鈞,必然釋放出大量的電磁波,他想發明一套裝置,讓飛行員們避開這些雷電。實際上的雷電和海軍的長波通信電台頻率相近,也是當時無線電通信的主要干擾。

他早年的發明挺成功,曾經在2500公里之外就看到了雷電,不過探測起來容易,想定位就難了,需要發明一個大天線,能準確的指向雷電,整個過程中,偵聽人往往被無數個雷電搞得頭昏眼花,不過瓦學霸一點點雷電攢經歷,漸漸成了這個行當里的達人。

1935年前後,一個謠言甚囂塵上,德棍發明了「死光」,往天上一晃飛機就能掉下來。

是不是很熟悉?時致今日,雷達烤兔子,雷達打麻雀的段子還很多,其實電磁波儘管能輻射能量,但往往時間很短,給人體造成的危害也不是那麼嚴重,如果雷達能烤兔子,那麼天上打雷的時候,就別出門了,而且電磁輻射跟頻段很有關係,太陽光也是一種電磁波,怕電磁輻射,就別曬太陽了。

對於死光的說法,瓦學霸果斷否定了技術上的可能,其實想產生這麼大的能量,當時沒有足夠的能量發生器(磁控管)。不過要說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就是學霸能獨闢蹊徑,跳出課本把老師嚇得半死。

瓦學霸否定了死光,卻提出可以利用無線電反射探測飛機。

這特么就不得了 !!!

GIF/1456K

在吹牛上稅的時代,也沒有人相信他,於是他要試驗裝置,做給官老爺們看 。

1935年2月12日,瓦學霸向英國空軍部提出用無線電探測飛機,當時無線電還只能用來通信呢。大英帝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不是蘇聯那些好騙的官僚,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鬼子不掛弦兒是他們的基本人生哲學。英國空軍部的官員對學霸的想法表示了支持和鼓勵,不過,不掏錢!

我們很支持您的天才創意,不過,請演示給我們看。

要說真金不怕火煉,學霸不怕考試。當年2月26號,學霸秘密製造了兩套接收(蹭網)裝置,偷偷安在英國達文特里一個BBC的無線電發射塔附近,距離發射塔約9.7公里,兩個接收裝置進行了同步,這樣的話能把無線電信號互相抵消,不過從其他方向來的信號能夠被接收到,蹭網試驗只有三個人知道,瓦學霸,學霸的助手威爾金斯,無線電委員會的委員羅威先生。

一架皇家空軍的轟炸機被安排繞著BBC的發射塔轉大圈,而瓦學霸在陰極射線管上,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波形。1935年4月2日,瓦學霸取得了無線電探測和定位裝置的專利權,英文縮寫為RADAR,就是雷達

這次蹭網成功,英國國防部非常感興趣,他們正少一種對付德棍飛機的手段,於是大力支持,隨即的英國各地大力建設雷達站。

米德爾塞克斯,防空指揮策劃中心,納粹來襲的飛機可達2000餘架,需要前方的女兵,用長桿標識來識的飛機的規模。在著名的不列顛之戰中,英軍的雷達能準確預測來襲的德軍飛機,雖然不能直接擊落飛機,但節省了兵力,為取得空戰的勝利,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一輛莫里斯小貨車,裡面是早期的雷達接收機

早期型雷達很原始,通過左邊的大旋鈕偵察方向。

1939年9月和1940年9月,英國的防空雷達區域

蘇塞克斯東海岸的雷達天線,左邊3個是120米高(360英尺)的發射塔,右邊四個是120米高的木製接收機塔架

英國懷特島,木製的接收機塔架

後來,在瓦學霸的家鄉,人們建立了一座雕像,一個戴著瓶子底兒眼鏡的老頭,舉著一個發射塔,那你打飛機,一切盡在掌握中。這個老頭,就是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明家,羅伯特.沃森瓦特先生,雷達的發明者,而他的發明是通過蹭人家BBC的網實現的。

全文完

公路修成波浪形會不會暈船?了解真相該為設計師點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庫拉 的精彩文章:

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命名,樂隊女兵撲街獲救
因為這個原因 中國海軍遲遲沒有建造新一代護衛艦
原來電影《國產凌凌漆》有這麼多名槍:最厲害的是哪支呢?
中國從烏克蘭引進多少軍工專家?這國比中國獲利更大
155毫米車載加榴炮上高原,這一幕為何來得那麼晚?

TAG:阿庫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