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武帝劉徹出於什麼樣的考慮,為劉弗陵創設了這種四人輔政制度?

漢武帝劉徹出於什麼樣的考慮,為劉弗陵創設了這種四人輔政制度?

在文章的開頭,我先聲明一下,這篇文章是我自己的一點粗淺思考,疑惑來源於,漢武帝給昭帝劉弗陵創造的輔政制度,為什麼到漢宣帝給元帝劉奭再用時,最後卻叫宦官石顯鑽了空子,讓他成為了繼秦朝趙高之後的又一個專權的宦官?漢武帝在將這四人任命為輔政的託孤大臣時,到底會有哪些考慮?

首先,我們得對漢武帝指定的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這四位輔政大臣簡要地進行說明。

關於霍光,長期在武帝身邊擔任近侍,沒有在朝中為官和領軍出征的經驗,木林曾經寫過好幾篇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我的平台里查看到,在這裡不再重複。

關於金日磾,它曾是匈奴休屠王子,在公元前121年匈奴人的那次歸降中,老爹休屠王因為反悔被渾邪王所殺,十四歲的金日磾被安排到宮中養馬,因為他「體形魁偉、容貌威嚴、目不斜視」而受到武帝的賞識,更因為他孝敬母親,做事小心謹慎,從不越軌行事而成為了武帝的近侍,後來更因為阻止了江充好友馬何羅的刺殺行動而受到武帝信任,是一個從弼馬溫這個官職上成長起來的託孤大臣,在朝廷內沒有援手。他在昭帝繼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在朝政中沒有發揮什麼太大的作用。他跟霍光的私人關係非常地好。

上官桀,也是給宮中養馬出身,更跟霍光是兒女親家,兩家的關係之前很好,曾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出征過西域,算得上是一位有實戰領軍才能的大臣。在昭帝朝時,因為想讓自己孫女(霍光外孫女)進宮時,受到霍光阻攔,後在為長公主寵奴丁外人求官時雙方再次發生衝突,因不滿而爭權,最後站在霍光的對立面。

桑弘羊,因為是商人家庭出身,十三歲時的他「入粟補官」為侍中,這一干就是二十六年。到公元前120年時,由於大規模的對匈奴用兵,國家的府庫余財已經用盡,財政發生了困難,武帝開始實施鹽鐵官營、算緡和告緡等一列增加財政收入的經濟措施,桑弘羊因為善於計算經濟問題參與到了經濟改革之中,更因為推行均輸法、平準法讓他受到了武帝的重用。但到武帝晚年時,建議屯田輪台而受到武帝批評,沒有及時調整經濟政策以跟上武帝的思路,所以沒有被武帝任命為首席輔政大臣。到昭帝朝時,因為與霍光政治上的分歧,與上官桀、燕王、長公主等人站到霍光的對立面,結果因謀反被殺。

其次,從這四位輔政大臣身上,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受命託孤的這四位大臣中,沒有一個人是外戚勢力,都是皇帝近侍出身。

霍光、金日磾、上官桀這三人在受命之前,更是近侍中的近侍,且三人的關係都很好,還能形成一個團體,能絕對地控制了皇帝跟前的近侍、近衛和宦官們;桑弘羊雖然是政府中的官員,但他卻沒有軍事背景作靠山,無法與內侍們作對。武帝在安排時,或許可能就已經考慮到了如何制衡內朝與外朝的對抗問題。

當然了,木林也有一種推測,那就是霍光他們幾個人矯詔,假借武帝之口,自己再結合實際情況,創造出了這種輔政制度,而這種推測的來源則在於他們四人在武帝去世時並未被封侯,即便霍光有那幅所謂的「周公負成王朝諸侯圖」;而漢宣帝在給元帝傳位前,就明確地對三位輔政大臣的職務提前作出了明確和安排,只是他可能沒有想到趙高的情況,只安排的外戚和儒家朝臣的,而沒有將近侍宦官考慮到。

第三,自從秦始皇創立這種封建中央集權制形式的國家制度以來,皇帝權力被無限的擴大,甚至達到了被神話的地步,在武帝的儒家思想改良下,這種情況更得到了加強。

趙高、李斯二人的勾結,就能改變皇位繼承人來看,皇帝近侍,特別是那些掌握著文件轉遞、聖旨書寫發布的宦官們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就在那些真真假假的口令傳遞中,殺人於無形。當趙高將秦二世胡亥控制起來之後,權傾朝野的先帝老臣李斯,不也被嫁禍追究了嗎?到了後來,即便趙高都已經達到了能夠指鹿為馬的地步,但他依然對胡亥關於農民起義的責問感到擔憂,最後又不得不採用那種弒帝的下策。到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君權,他建立了內外朝,把所有的權力收歸為己有,作為政府一把手的丞相在他執政時期,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這一點從武帝朝後期的幾起牽涉到幾位丞相的巫蠱案就能看出,當那個因上書而被火箭提升為丞相的田千秋出現時,很多史書中記載他竟然不在輔政大臣之列,就能說明,朝廷中的三公九卿的權力已經完全被剝奪的差不多了。

第四,從四人的年齡段來看,武帝在這安排上肯定也是動了一番心思。

關於四個人的年齡,是木林根據相關歷史記載,大概推算出來的,肯定不準確,只是想藉此來大概地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推測一下武帝對這四個人搭班子配合的考慮。從昭帝之前的西漢這些皇帝來看,漢武帝去世時大概是七十歲,漢景帝去世時不超過五十歲,漢文帝去世時不超過五十歲,漢惠帝去世時不到三十歲,漢高祖劉邦不超過六十五歲,這就告訴大家,當時人的壽命正常的是六十歲左右。

下面這段推測,是我根據漢武帝自己的情況推導出來的。漢武帝雖然是十六歲當的皇帝,他在執政的前七年時間內,因為竇太后的制約,幾乎沒有幹什麼事情,直到他自己二十二歲時,才開始掌握實權,成就了一番事業。由此,我就在想,武帝任命這四人時,小皇帝劉弗陵也就是七歲,桑弘羊在輔政的前幾年可能就會死亡,等另外三位到六十四、五歲左右的時候,劉弗陵剛好也到了二十一、二歲,可以親自執政的年齡,就這還不算他們四人中間提前有人去世這種特殊情況。

另外,這四人中,桑弘羊年齡大概是六十四、五歲,金日磾、上官桀和霍光三人的年齡大概都是四十八、九歲左右,由此來看,武帝將權力重心依然放在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三人協同配合甚至是制衡上,這三個人才是未來的權力核心。不過,這三個內侍的權力又都是皇帝給的,到劉弗陵親政時,自然就很容易地可以從他們手中拿回權力。

第五點,因為劉弗陵沒有外戚勢力的支持,武帝也只能通過給他指定託孤大臣的方法,來保障劉氏江山的正常傳承。

到昭帝朝時,這四位輔政大臣中,實際發揮作用的只剩下了三個人,這三個最後還是形成了二對一的態勢,只因霍光對昭帝掌控的比較好,使得他能夠藉助皇帝的命令,最終將另外兩人剷除,出現了一家獨大的情況。

漢武帝創設的這種四人輔政制度,在後世也被廣泛地使用過,結果大多數都是權臣之間先相鬥,絕大多數勢力在內鬥中被消耗掉,如果皇帝本人有本事,他自己能混水摸魚地除掉權臣成為一代名君,如果皇帝本人無能,那他要麼是傀儡,要麼被替代,要麼王朝滅亡。

事實的發展是,漢武帝劉徹美好的想法,雖然在劉弗陵的身上成為了泡影,但事態的發展確實如他所料,權力最後歸於了霍光;霍光又忠實地執行了他的政策,國家元氣得到了恢復;最後還是從他的嫡系子孫中,選擇了繼承人;因為自己的老死,而將權力全部交出;宣帝在霍光提拔的一幫老臣幫助下,很容易地消滅了霍氏遺患。從這一點上來說,漢武帝在識人用人上,真的是很偉大英明的聖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林隨筆 的精彩文章:

西漢皇帝身上的這些痴情故事,你會不會也被感動?
漢宣帝劉詢明知劉奭是「亂我家者」,為什麼還要將皇位傳給他?

TAG:木林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