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坦克上的大頭釘,聊聊尾脫穿那些事

現代坦克上的大頭釘,聊聊尾脫穿那些事

大頭釘不是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用的圖釘,尾脫穿也不是痴漢萎縮,脫掉,再穿上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現代坦克用穿甲彈的主流—尾翼脫殼穩定穿甲彈。

大頭釘—其實還是很像的

自上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坦克成為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從最開始的反人員,到後來的火力支援,再到最後的反坦克。這款陸戰兵器可謂經歷了多次的功能變遷。現代坦克的最重要功能便是攻擊敵方坦克,保護我方人員裝備不被地方攻擊。穿甲彈便應運而生。

美軍制式尾翼脫殼穩定穿甲彈

穿甲彈的種類繁多,以金屬射流進行攻擊的HEAT,以貧鈾特有的自銳性攻擊敵方裝甲的貧鈾穿甲彈,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以劍形鋼釘殺傷敵車組成員的尾翼脫殼穩定穿甲彈。

尾翼脫殼穩定穿甲彈原理圖

穿甲彈的威力取決於炮彈擊中目標時的動能和炮彈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穿甲彈在炮膛中被發射葯加速出膛之後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為了使穿甲彈在擊中目標時仍然存有較大的速度,穿甲彈在設計時就必須採用有利於減小阻力的形狀。根據基本的物理學知識,彈體越細,阻力越小。但是考慮到火炮口徑是一定的,科學家們想出了用一個輕質彈托把穿甲彈彈體夾在中間,彈托的口徑與大炮口徑一致,穿甲彈被做成細長的桿狀,出膛之後彈托由於阻力的作用自動脫落,彈體沿著炮管指向繼續飛行,這就是「脫殼」一詞的由來。為了保證細長的彈體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和精度,在製造穿甲彈時,在尾部安裝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稱「尾翼穩定」。

飛行中脫殼

穿甲彈是純粹的動能彈,完全依靠自身的動能撞擊坦克裝甲,高速穿甲彈對坦克的衝擊大大超過了裝甲的承受極限而能強行穿透,其在穿過裝甲的過程中高速的彈芯會和裝甲發生劇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裝甲熔化、並隨穿甲彈一起飛入坦克內部,對人員和裝備造成損壞。

穿甲彈對炮塔的破壞

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和軍事科技的發展,穿甲彈威力越來越強。在衡量穿甲彈威力的時候,比較常用的標準是穿甲深度相當於多少毫米軍用均質鋼裝甲。在二戰時期,最著名的德國56倍口徑88MM炮(虎哥專用)發射的穿甲彈可以在1000m距離上洞穿130MM的垂直均質鋼甲(能打穿T34-76的正面裝甲)。德國L55120MM口徑坦克炮(經典坦克炮,北約很多國家都在沿用)發射的鎢合金穿甲彈能夠在2000M距離上擊穿600MM均質鋼甲;而在中國,技術人員宣稱99式坦克配備的125MM火炮發射鎢合金穿甲彈在同樣距離上具有850毫米以上的穿甲能力,發射特種合金穿甲彈(貧鈾合金)是穿深為1000MM以上。(世界主流坦克正面防護能力估計在770毫米到850毫米之間,這指的是坦克自身,不包括反應裝甲。)不過由於北約標準鋼板評判標準,並不適用於所有國家,所以最終的孰強孰弱依舊不能確定,不過,能夠肯定的是,陸戰之王,這個集合了最強的矛以及最強的盾的產物,將會永不停歇的發展下去。

我們未能擊穿敵方的裝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風之神 的精彩文章:

TAG:北風之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