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利茲回到漢口舊租界,他要改變這座112年老廠房
從112年前的英商「平和打包廠」
到即將面世的「多牛世界」,
漢口租界區更多的老建築,
期待著注入新的靈魂新的故事。
武漢不是一座以旅遊聞名的城市,第一次來武漢的人如果要逛逛這個「新一線」,不用去武漢人都不去的黃鶴樓,也不用去今非昔比的吉慶街、戶部巷。
騎輛單車穿行中山大道與沿江大道吧,在里份間感受本土市井,也能從風格各異的租界建築窺見那個屬於武漢的「大時代」。
中山大道整體改造以來,老租界里很多洋房舊址開始修繕整改。青島路上打圍許久的英式老廠房也即將變身漢口文創谷中心,對於老建築的活化、重生,這個項目的執行負責人朱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又是英國海歸,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見朱可前,腦補這個80後,想必是位戴著眼鏡的文藝紳士范大叔。見朱可後,當確定站在眼前的大花臂是他時,才意識自己尷尬地貼錯了所有標籤。
朱可和他的團隊正在改造的這棟老建築,是1905年英商平和洋行建造的平和打包廠,位於原英租界華昌街,現在的洞庭街和青島路交匯處,路口的一旁是麥加利銀行大樓舊址,另一旁是保安洋行舊址。
改造中的平和打包廠
無論是貫穿原英、俄、法三國租界的洞庭街,還是短短數百米但洋行彙集的青島路,儘是昔日繁華縮影。比起周邊的巴公房子、法國領事館,花旗銀行大樓舊址,外觀樸實方正的平和打包廠並不」打眼「。
改造中的平和打包廠
在以精緻氣派取勝的租界洋樓群里,走進這個典型的近代工廠建築,才知其別有洞天。四層磚混結構,紅磚牆面,窗間用壁柱分割,舊時的運貨通道、消防系統等等,都不同於常見的住宅建築。
平和打包廠舊影
20世紀初葉的漢口,對外貿易總額佔全國外貿總額的10%左右,這讓武漢成為當時唯一可與沿海幾大通商口岸匹敵的內陸城市。昔日的繁盛當然也包括以經營棉花打包為主的「平和」,它兼打牛羊皮、羽毛、薴麻,同時經營桐油、生漆、豬鬃、中藥材、五棓子等進出口業務。
作為曾經的中國民主革命重鎮,武漢歷經戰爭洗禮,時代變遷,只有租界里的建築,無聲記錄著這座城市曾經的動蕩和輝煌。
改造中的平和打包廠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佔「平和」。抗戰勝利後,平和洋行重返漢口,1946年「平和」復業開工。武漢解放後,平和打包廠在武漢市輕工業局領導下進行「鎮反」和民主改革。1953年,「平和」由國營商業倉儲公司接管,編為市倉儲公司第三打包廠,至1960年改為倉庫。
穿行於「平和」舊樓,依稀可見不同時期留下的不同改造痕迹。時間帶走了故事,歲月則融進磚牆之中。
改造中的平和打包廠
現在,平和打包廠迎來了新一輪的整體修繕。被時間侵蝕破壞的牆面按照原型修復,缺失的鐵窗一一照原型定製安裝,在不改變建築外觀和結構的情況下,重新規劃內部空間,保證修舊如舊。
重生後的「平和」,將變身為文化科技中心,在2017年的最後一天,以全新的形象和身份重新回到公眾視野。
改造中的平和打包廠
在被腳手架里外包圍的「平和」里上下下的穿行,朱可想像著它被複興後的樣子:「這裡以後會有一個博物館,一樓是文創或輕食類商戶、往上則是各種文化創意類工作室,也包括多功能彙報廳、高端商業服務區、休閑社交區,會按照不同主題和區域來劃分」。
對於這個複合型空間,朱可一直在暢想它的各種可能性:「除了文化創意類產品的展售與工作室的聚集外,多元的文化內容也會在這個空間里不斷發聲」。最終實現「網路與實體空間的交互,人機的交互」。
跳脫常規的文創模式,朱可希望在這裡,文化不僅僅只停留於看書觀展,而是讓對歷史、對文化感興趣的人可以走近建築,觸碰真實的歷史和當下。
英國老建築
在英國待過很長時間的朱可,談起城市的拆與建,建築的保護與新生,習慣性拿英國作比。他說英國人主張保留活的歷史,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建築都有保留,除了宏偉的建築,普通人生活過的房子、街道也被保留了下來。
「因此他們的馬路很窄,馬路還是幾百年前走馬車的路;因此,他們沒有多的面積建新樓,各種店面開進不同的百年建築。教堂改成酒吧,國家二級保護建築改成新立體主義酒店,新與舊和平相處」。
論及老建築的文化新生,朱可認為最成功的典範非「牛津大學」莫屬。這個孕育過4個國王、46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5個英國首相的英國最古老大學。經過800年的歷史沉澱,讓建築實現了其生命力在空間、文化、功能上的延續。
牛津大學
一個正在孕育的空間,需要時間的沉澱、文化的沉澱,「這些過程急不來,也無捷徑可走」。朱可和他的團隊將改造後的平和打包廠命名為「多牛世界」,在正式運營前,它的首個內容創業領域分享會,紅磚π系列,將在本周將拉開帷幕。
十里洋場的老漢口,已為文創的聚集鋪墊出足夠的人文基礎,在朱可看來,文創不是簡單的小資腔文藝范,「它應該是一種人群符號、時代符號」。
改造中的平和打包廠
正如朱可喜歡的紋身,就是極具年代屬性和故事屬性的文化產品。最初,毛利人把紋身當成在臉上展示自身及其家族信息的符號,現在,紋身已經演變成為前衛,另類,彰顯自我的文化標識。
一個擁有大花臂的年輕人投身於老建築的改造和新生,續寫一個城市的輝煌和傳奇,在朱可看來,是他這樣一個擁有海歸和土著雙重身份的80後對於這座城市的責任。
80後海歸朱可
老建築的新生、文化產業的運營,以及這個即將在年底問世的文化科技中心,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33000平米的平和打包廠,在整個老漢口的租界區僅是小小的一角,112年歷史的老建築的新生也只是一個開始,還有更多大門緊閉的老建築,期待著注入新的靈魂新的故事。
text /photo 二十四口
部分來源網路
2017「全國雙創活動周」多牛世界分會場
紅磚π- 內容聚江湖,文化響創谷
內容創業高峰論壇
時間 | 2017年9月16號
地點 | 武漢市江岸區鄱陽街59號聖教書局
本次活動廣邀
內容創業領域大咖、投資人、企業家與創業者
一起把脈行業啟迪方法
探討出路,共創內容創業產業未來
掃描關注better醬,
獲取本次高峰論壇參與資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了解更多關於復興後的平和打包廠
說起武漢,不能不提租界老建築。
聊聊你最喜歡的租界老建築。
點擊右下角留言
長 按 掃 描 二 維 碼 關 注 我 們
點擊下方圖片 回顧往期精彩內容
每天讀十萬字,隱居十年後,
他在後湖造了個「烏托邦」
六十年了,我們還沒把長江大橋玩壞
在武漢,有一種朋友叫做小龍蝦之交
點擊展開全文


※張皓宸為什麼這麼火?
※有些人可以倖免於時間長河之外永遠18歲,就像李玟
※尋覓《從你全世界路過》的故事,把你的靈魂交給香格里拉
※從杭州到武漢,一種味道,兩樣人生
TAG:be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