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傳統老手藝——鋦瓷

傳統老手藝——鋦瓷

中國有句古話,叫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說的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就是把打破的瓷器修復完好的技術,被修復的瓷器不會漏水而且還耐高溫。“鋦瓷”的工具主要有鋦子和精鋼鑽鋦刀等等,而鋦子和精鋼鑽是最重要的工具。鋦瓷;至少流傳了一千年了。

傳統老手藝——鋦瓷

金剛鑽

王振海,遼寧撫順人,是我國鋦瓷行業的老手藝人。鋦瓷技術傳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了。他的太祖太爺王清河在當時有著“山東巧工王神手”的稱號。

王振海回憶在他爺爺那一代時“鋦瓷”手藝在民間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在當時還有很多和“鋦瓷”相關的民間小曲。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鋦鍋、鋦碗、鋦大缸,鋦了東庄鋦西庄,西庄有個大老薑,膝下有個小姑娘,洗澡就愛鑽大缸。她在大缸里還不老實,上躥下跳直翻騰,這一翻騰不要緊,這個缸倒了打破了缸。這時候呢,一嗓子喊:鋦鍋、鋦碗、鋦大缸的乾淨給我把缸鋦好,鋦好了缸以後俺在缸裡頭再把澡來洗,洗完了澡再穿上花衣裳。

傳統老手藝——鋦瓷

鋦補修復瓷器最早見於宋代張擇端德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圖》中的一處鋦匠做活的一幕,至少流傳了一千年了。

在鋦瓷工具中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精鋼鑽了。精鋼鑽的製作是一個長期的精細的工作。

據王振海所描述的情況製作精鋼鑽最麻煩的是鑽頭的製作。首先要把一顆小巧的精鋼石利用電焊把它嵌入連桿端頭,然後燒紅撒些硼砂再把黃銅熔在窩內,撒硼砂和精鋼石擺好加熱融化的黃銅包裹金剛石。等精鋼石完全正當的嵌入後就是打磨精鋼石。打磨精鋼石是製作精鋼鑽最講究的一步工作。由於精鋼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石頭打磨起來本來就非常麻煩,再加上鋦瓷是修補瓷器,瓷器本來就是已碎品所以對於精鋼鑽的鑽頭要求非常高,這就導致了鑽頭的打磨不能用磨石或者其他堅硬的東西來打磨,因為用堅硬東西難以磨平精鋼石,所以製作精鋼鑽的鑽頭只能用;軟磨硬;的方法來打磨,所以用細小的繩子來打磨,。王振海所用的鑽頭還是他的祖父所用的鑽頭,這也是王振海最寶貴的工具。據王振海介紹自己做一個好的鋦瓷精鋼鑽鑽頭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這是一封長時間磨性子的工作,但是一個精鋼鑽鑽頭就夠了用一生了。

傳統老手藝——鋦瓷

;鋦瓷;行業分為;行活和;當活;兩個行業。行活;是那種在街坊小巷中穿梭叫喊,以修補民間生活用品為主的鋦瓷手藝,其工藝相對簡單,大部分人都能掌握。行活所採用的工具都比較粗糙,所用的鋦釘都比較大,材質也是清一色的鐵釘。;當活;是那種比較高端的經過藝術加工,在清朝時專業為達官、王爺、貴族、八旗子弟們享樂而服務的鋦瓷細活。而王振海所掌握的就是這裡面的當活;,又叫;秀活;。由於有了鋦匠的精湛手藝使得那些上流社會的人們在 享樂中興起了;鋦活秀;,從此鋦瓷在古董、古玩行里便有了一席之地。在民國時期;鋦活秀;興起了一段時間,有些人特意把沒有壞的瓷器弄出一個小缺口然後再讓鋦瓷人把受損處修補好。那些人想要鋦金釘,銀釘都可以。這就造成了;鋦釘;的分類了。

傳統老手藝——鋦瓷

最簡單的就的鐵釘,後面是銅釘,最後就是金釘和銀釘了。王振海現在所用的是銅釘,但是他的銅釘和現在市面上的一般銅釘可不一樣,由於現在工業化生產的銅釘硬度較高難以運用到鋦瓷行業中,這在現在也是不好弄到的,所以王振海所用的銅都是民國時期所產的銅。王振海每個一段時間都要去古玩市場去搜尋一些民國的銅帶回家製作成一個個小巧的鋦釘。因為那些銅塊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氧化已經鏽蝕的非常嚴重,並且不慎平整,必須經過特殊的處理。鋦釘也不是都是簡單統一的,在鋦釘中比較難得就是花釘了。花釘的製作是鋦瓷秀活手藝的精髓。而所謂的花釘是指用金、銀、銅為材質用鍛銅工藝製成的具有圖案的鋦釘。其花紋圖案可根據瓷器鋦處的圖案來確定,也可根據瓷器主人的意願來鍛制,或者依據中國傳統吉祥語來鍛制。這就考驗了手藝人的藝術創造能力。

傳統老手藝——鋦瓷

所以王振海還要對買來的銅塊進行加工。首先要將銅片剪成合適的大小,然後對其進行反覆的加熱與冷卻,再塗上煤油使其軟化之後就可用刀片將銅片刮平,而要去除銅片表面被鏽蝕的部分則需放在王振海自己研製的製劑中進行浸泡。只有進行過這樣處理的銅片才能被王振海這樣的“當活”使用。

鋦瓷是一個講究的過程。第一步就是找碴,對縫,對破損的瓷器進行平湊使其恢復原狀。

第二步是定點,用貼紙將還原的瓷器從裂口處粘連起來。第三步就是打孔,先用精鋼錐打上兩個小窩然後用精鋼鑽打孔。打孔都是毫釐之差,所以手一定要穩,同時孔要對稱,不能有一點偏差。

第四步是鋦釘,就是將做好的鋦釘打入打好的孔中使瓷器破損部位粘合起來。在打入鋦釘時鋦釘不能重複敲擊,否則將損壞瓷器,且一旦嵌入就無法取出,否則就會損壞鋦釘釘口,嚴重的會使瓷器從鋦口處開裂破碎。當一切都做完以後就到了最後一步了,就是用雞蛋清和瓷粉調和補漏了。這樣完整的鋦瓷就結束了。

傳統老手藝——鋦瓷

王振海所要修復的是一個碎裂成27片的民國風格粉彩花瓶,第一步就是找碴對縫。鋦瓷匠人在民間又被稱作“錮爐匠;,在民間所流傳的歇後語;錮爐匠戴眼鏡;;找碴;就來源於鋦瓷工藝的這一步驟。找碴;一詞也由此產生。之後王振海用膠紙在對合成型的瓷器裡面粘復,使得瓷器在此時已經基本上恢復出原有的形狀。之後是定位點記。王振海按照瓷器形體結構與破碴、縫隙的位置計算鋦釘的張合位置及位點加以標記。還要根據瓷器的原有樣式和花紋圖案來製作鋦釘。在王振海將鋦釘全部打入花瓶之後就是把一開始的膠紙去除掉,最後就是堵住鋦孔的小縫隙了。王振海所用的是用碎瓷塊磨成的瓷灰和雞蛋清混合的溶劑。

但是這個花瓶的瓶口有一塊破碎處的瓷塊丟失了,所以王振海就用銅塊做了一個與缺口相似的銅塊把它鑲上。這樣這個花瓶就完全修復完成了。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商品社會裡,鋦瓷這項老手藝已經逐漸失去了其使用價值。姐想你不再響起撥浪鼓叮叮噹噹的響動,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鋦瓷匠人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隱去。與鋦瓷一樣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老手藝也都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漸行漸遠,然而在泰州老行當協會中許多與王振海一樣的手藝人還在堅守祖先傳下來的的那一份智慧,或許這份堅守會為民間傳統老手藝在後工業化的時代里覓得新的生機。

謝謝大家的觀看,如果感覺還可以可以關注一下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