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唐僧的智商與孫悟空的情商

唐僧的智商與孫悟空的情商



 Sept.


11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比起低智商來,低情商終究好那麼一點點,畢竟壞人可以變好,但蠢貨永遠不會變聰明。




作者丨常江





從表面上看,取經隊伍是以唐僧為核心的。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取經大計能夠完成,得益於一套行之有效的二元領導體制。該體制中,唐僧是道德領袖,孫悟空是業務首領,兩者相互彌補也相互制衡,共同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其實很好理解。


 


我們首先看唐僧。


 


必須明白的一點是:對於取經項目來說,唐僧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原因很簡單:唐僧是三界皆知的道德名士,用書中的話來說,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說得通俗點,就是連續十輩子都是處男。


 


這樣的生靈,三界之中應該只有這麼一個。


 

有什麼比如此徹底的性冷淡更能代表靈山勢力的精神氣質呢?當然,唐僧這具寶貴的軀體也為他帶來了無窮的麻煩,這個以後有機會再細說。


 


所以,對如來佛祖來說,能降妖除魔的孫悟空遍地都是,但唐僧這樣行走的禁慾系,普天之下僅此一個。


 


不過,讓唐僧領導取經隊伍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這位帥哥不但激素分泌水平低,而且智商也比較低。甚至,可以說是相當低。這在一般的事務性及禮儀性工作中不太緊要,但在取經這樣生死攸關,甚至九死一生的艱難任務中,就顯得比較致命了。

 


唐僧的智商低,集中有兩個表現:一是莫名其妙的偏執,二是特別容易被人蠱惑。


 


先說說偏執。


 

唐僧這人最招人討厭的一點,就是總出一些餿主意,而且還要以取經隊伍領導的身份強行貫徹。


 


例如,在第四十八回,通天河中的靈感大王(觀音養的金魚)用計做法,導致八月飛雪、河面結冰,試圖誘使唐僧踏冰過河,趁機讓他掉進河裡。





智商並不高的靈感大王也能碾壓唐僧



 唐僧果然中計,忙不迭要飛奔過河,連行李都顧不上拿。沙僧覺得不對勁,勸阻:「師父啊,常言道,千日吃了千升米。今已托賴陳府上,且再住幾日,待天晴化凍,辦船而過,忙中恐有錯也。」


 


我們這位英俊的禁慾系是怎麼答的呢?


 


他居然生氣了,訓斥沙僧:「悟凈,怎麼這等愚見!若是正二月,一日暖似一日,可以待得凍解。此時乃八月,一日冷似一日,如何可便望解凍!卻不又誤了半載行程?」


 


八月飛雪,湖面結冰,他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還認為這是老天在幫他。而對於別人的疑慮,他則不由分說扣上了「愚見」的帽子。


 


笨,而且笨得理直氣壯。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唐僧連人帶馬被弄到河裡,差點做了金魚食。


 


至於容易被蠱惑,例子簡直多不勝數。取經路上,幾乎每一個變化為老弱病殘婦的妖怪編的瞎話,他都相信。另外,無論豬八戒說什麼,他也基本都信。可以說,在對事情的性質和走向做出判斷這個問題上,唐僧沒有任何可信性。


 


所以說,唐僧的「肉眼凡胎」不是眼神兒不好使,而是智商捉急。這樣的人怎麼有可能把取經隊伍順利地帶到靈山呢?


 


因此,在取經隊伍中有意識地提高孫悟空的地位,使之成為對於唐僧的有益補充和制約,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孫悟空的綜合素質在整部《西遊記》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論打,至少收拾絕大多數沒有超強後台的妖精綽綽有餘。


 


論社交能力,在天庭做虛職期間齊天大聖交了無數朋友,這些人脈在取經路上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論記憶力,菩提祖師私下傳授他各種法術與變化的口訣,一點就通,一學就會。


 


不過孫悟空還有一個讓人望塵莫及的優點,那就是在佛學上的悟性,也就是理論水平。這是他最後能夠成佛的關鍵。


 


在某種程度上,孫悟空比唐僧更接近佛。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孫悟空在引領唐僧修行。


 


縱觀《西遊記》全書,孫悟空在佛學上指導唐僧的次數,遠遠超過唐僧作為師父指導孫悟空的次數。唐僧只知道念經,卻完全不懂如何將經文中的理論運用於日常修行。這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唐僧專註於做道德偶像,業務一塌糊塗;另一方面,也的確反襯出孫悟空在思想上的天賦。





唐僧最愛念《心經》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在第十九回中,一位神秘的烏巢禪師教授唐僧一部《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僧一路上沒事兒就念,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但最後還是在孫悟空的點撥下才領悟了經文的內涵。


 


不過,孫悟空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情商太低。


 


縱觀整部《西遊記》,孫悟空的低情商與唐僧的低智商,幾乎是等量齊觀的。


 


首先就是,孫悟空講話特別難聽,尤其喜歡拿男女關係問題諷刺唐僧。


 


用男女關係梗來諷刺唐僧,其惡劣程度基本相當於整天笑嘻嘻問世界上最堅定的素食主義者:昨晚的紅燒肉好吃不啊?吃都吃了,還裝什麼嘛~


 


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不尊重師長的問題,更是不善良的體現。


 


只要唐僧對哪個幻化的女妖精釋放一絲的善意,孫悟空通常都會說唐僧想跟人家睡覺:唐僧要救金鼻白毛老鼠精,孫悟空諷刺道「時來逢好友,運去遇佳人」;唐僧跟白骨精講了幾句話,孫悟空說「就在這裡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每一次都把唐僧氣得七竅生煙,最後不但問題解決不了,而且兩人之間積怨越來越深。


 


孫悟空與我們生活中遇到的那種動不動就做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你為什麼不珍惜我」的姿態的那種人十分相像。他在骨子裡對他人的自尊心是缺乏足夠敬意的,這是低情商的一個重要來源。


 


除了講話難聽,孫悟空還有一個更糟糕的問題,就是錦標主義情結嚴重,鋒芒畢露,喜歡在各方面碾壓他人,以獲取精神上的優越感。


 


這或許與他曾被如來欺騙並在山下壓了500年有關係。總之孫悟空在這個問題上是比較扭曲的。


 


「觀音禪院」一回。由於香火旺盛,這座禪院比較有錢,院主及眾僧見唐僧樸素,也多少有些勢利眼。在凡間,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孫悟空受不了,他怎麼能容忍別人瞧不起自己呢?於是他非要唐僧把價值連城的寶貝錦斕袈裟拿出來炫耀。唐僧阻攔,說不要給人製造犯罪的機會;但孫悟空是「不由分說,急急的走了去,把個包袱解開,早有霞光迸迸,尚有兩層油紙裹定,去了紙,取出袈裟!抖開時,紅光滿室,彩氣盈庭。」


 


於是才有了後來的人命官司和一系列麻煩。


 


唐僧雖然腦袋不太好使,但的確有高僧的基本修養。孫悟空沒有。他什麼都要比別人強。


 


取經路上,孫悟空動不動就把自己當年大鬧天宮的事掛在嘴邊;但只要有人一提「弼馬溫」三個字,便立刻怒不可遏。他始終無法面對自己曾經卑微的歷史。


 


「四聖試禪心」一回,孫悟空從一開始就知道那是母女四人是四位菩薩變的,但他就是不說破,冷眼看其他三人,尤其是師父唐僧的表現,還動輒不陰不陽來幾句風涼話。





菩薩變化成美女考驗取經隊伍


 


考察結束後,一切幻化的東西消失,師徒三人(豬八戒沒能禁得住考驗,被吊在樹上了)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睡在松柏林里,「慌得那長老忙呼行者」。唐僧嚇壞了,連忙喊徒弟,而孫悟空是怎樣反應的呢?


 


書中寫的是,孫大聖心中明白,微微笑道:「怎麼說?」


 


有沒有一種想揍他一頓的衝動?


 


道理很簡單:你聰明沒問題,但是仗著自己聰明整天看別人笑話還說閑話,就是不善良的體現了。唐僧與孫悟空的隔閡基本上就是從這一回埋下的。


 


所以說,唐僧和孫悟空都不可能單獨挑起取經的重擔。


 


對於靈山來說,取經既是展示自身精神氣質的文化儀式,也是摧毀或收編敵對力量的戰爭。在這個過程中,唐僧和孫悟空誰也離不開彼此。


 


「六耳獼猴」事件是唐僧與孫悟空矛盾的巔峰。


 


關於六耳獼猴到底是誰,歷來眾說紛紜。有說是孫悟空自導自演的,也有說是如來安排的。但我想他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藉助這件事,如來成功調整了取經隊伍的權力結構,賦予了孫悟空更大的權力。


 


兩隻猴子打到靈山上,如來說了這麼一句:「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


 


孫悟空將六耳獼猴一棒打死後,如來又說了這麼一句:「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


 


如來是有高超政治智慧的人。他的話雖不多,但明確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取經隊伍心不齊,這是導致項目遇見瓶頸的根本性矛盾;第二,以後雖然名義上你是他的徒弟,但大功告成之後你們的成就是一樣的。


 


如來信守了自己的承諾,取經隊伍5人中,唐僧和孫悟空最後都成了「佛」。


 


由此可見,比起低智商來,低情商終究好那麼一點點,畢竟壞人可以變好,但蠢貨永遠不會變聰明。




—THE END—


?

西柚季(ID:shiyogee),

本文經授權發布。



MORE

延伸閱讀 


??知乎上45個神回復,看完整個人都神清氣爽


??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你獨處的能力,暴露了你的人生格局

??一個人靠不靠譜,吃頓飯就知道了

??中組部筆杆子徐文秀:做人做事做官「新20悟」「新20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老師,有問題!」

TAG: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