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9大模仿自然的建築物,每一座都堪稱人類奇蹟!

全球9大模仿自然的建築物,每一座都堪稱人類奇蹟!

撰文:Meredith Bethune

框哥說:「人類生活的起始很多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嬰兒咿呀學語、文人仿古墨筆、科學家跟隨前人的腳步創新......模仿是創造的準備,創造則是模仿的歸宿。今天框哥就為你帶來全球9大模仿自然元素的建築,領略設計師從大千世界汲取到的無盡靈感。

鳥巢,國家體育場

攝影:Xiaoyang Liu

國家體育場(鳥巢)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設計公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的,中國人在其建成之前就為其取名為「鳥巢」。鳥巢通過網格結構將碗狀看台、樓梯和屋頂融為一個整體。

網格之間的空間利用透明膜填充,就像鳥用物體將巢穴中的空餘填滿似的。鳥巢可用來舉辦演唱會及其他活動,2022年的冬季奧運會就將在此舉辦。(你們的愛豆就時常穿梭其中)

框哥想,設計者大概是突然看到了這幅畫面,所以靈感閃現吧。

蓮花寺,新德里

攝影:Getty Images

根據巴哈伊教教義,所有的禮拜場所都必須擁有九邊形的圓狀結構。其它巴哈伊教寺廟都通過圓頂設計達到了這一目的,而位於新德里的蓮花寺看起來則與眾不同。

蓮花是印度的國花,也被印度教和佛教奉之為聖花,聖潔美好。在中國,蓮花自古以來獲得無數讚譽,北宋周敦頤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蓮花的啟發下,建築師Fariborz Sahba構想出27塊獨立的大理石「花瓣」,每3塊一組,由此構成9條邊。建築材料來自希臘的彭特利山,與雅典帕台農神殿的建築材料來源相同。蓮花寺的9扇門於1986年正式對公眾開放,中央大廳最多可容納2500位信徒。

原子球塔,布魯塞爾

攝影:Yann Arthus-Bertrand

原子球塔最初是為了1958年的世界博覽會而建,該塔由9個相互連接的球體組成,高102米。工程師André Waterkeyn和建築師André、Jean Polak以鐵原子結構為原型,將其放大1650億倍之後便成了塔的真實尺寸,以此代表對科學進步的信心。

如今,原子球塔的內部設有一座博物館和幾個臨時展覽館。儘管原子球塔位於市中心外的海塞爾街區附近,但在布魯塞爾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其閃閃發光的不鏽鋼內部結構。

雙螺旋橋,新加坡

攝影:Tuul & Bruno Morandi

雙螺旋橋是一座橫跨濱海灣的人行橋,由新加坡Architects 61公司與澳大利亞的Cox集團和Arup公司聯合設計,將著名的酒店、購物中心和藝術科學博物館、濱海灣花園連接在一起。

建築設計靈感來自DNA的雙螺旋結構。雙螺旋橋於2010年正式開通,橋長280米,橋上設有5個觀景平台,可供行人駐足欣賞城市壯觀的天際線。

聖家族大教堂,巴塞羅那

攝影:Getty Images

儘管安東尼?高迪設計聖家族大教堂時受到信仰的驅動,但其設計方案卻是從自然中汲取的靈感,這座未完成的羅馬天主教堂充分體現了人性、自然和宗教的關係。

圍繞聖家族教堂曾有過許多爭論,有人取笑它只不過是「一堆石頭」;也有人讚歎它是「能夠讓人狂喜心碎的建築」。經過雕琢粉飾的石頭也能成為無價之寶。

雖然安東尼?高迪早於1883年就接下了這個項目,但教堂的中殿直到2000年才完工。教堂的中廳仿照樹榦和分枝而建,支撐著高達45米的拱頂。進入教堂的人會感覺走進了一片巨大的森林,當然這也是高迪設計的初衷。

阿達爾總部大樓

攝影:Iain Masterton

阿布扎比阿達爾總部大樓於2010年建成,這座圓形的摩天大樓在阿布扎比海濱沙漠景觀的掩映下熠熠閃光。Marwan Zgheib和他位於黎巴嫩的MZ Architects公司受到了蛤殼的啟發,設計出阿達爾總部大樓的造型,以此向阿布扎比的海洋遺產致敬。

框哥覺得如果仿照圖中蛤殼建造出來,應該會更為驚艷。

他們設計出斜肋構架(對角線交叉的鋼拱架),以便安裝大樓曲面的玻璃面板。阿達爾總部大樓位於一座升高的半島之上,共23層,可以欣賞到壯觀的城市景觀和海景。

台北101大樓

攝影:Frank Heuer

台北101大樓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共101層,高508米,2004年建成時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大樓。著名建築設計師李祖原以竹莖為原型設計了大樓的外部造型,其多節式外觀充滿了象徵意義。

大樓共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8層樓——「8」在中華文化中是一個吉利數字。大樓造型既宛若勁竹節節高升,又與亞洲寶塔的外形相似,而綠色的玻璃牆則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

立體方塊屋,鹿特丹

攝影:Brian George

1977年,建築師皮特?布洛姆設計這些方塊屋時從一片樹林那裡獲得了靈感。每個嫩黃色的方塊向一側傾斜45°,固定在一個六邊形的塔架上,以此代表一棵樹。

每座房子都是3層樓,入口位於鋼筋混凝土做的「樹榦」內,裡面有一個樓梯。儘管這些方塊屋仍在作為私人住宅使用,充滿好奇心的旅遊者也可以進入參觀。

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倫敦

攝影:David Bank

雖然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以「小黃瓜」著稱,但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時並未受到黃瓜的啟發。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的外觀是由菱形的玻璃按照晶格框架結構排列而成,實際上模仿了維納斯的花籃。(框哥覺得更像一支隨時待發的火箭)

大樓沒有利用其表面過濾水,而是通過加強空氣流通來減少空調耗電量。這座新未來主義風格的大樓高180米,與倫敦著名的喬治時代房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依舊是倫敦的地標性建築。

一直以來,建築師都會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各個時代的建築都能找到受大自然啟發的證據,無論是推崇自然主義的古希臘和羅馬建築,還是20世紀建築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的建築,賴特主張建築應與環境相協調。隨著新科技的不斷出現,建築師得以利用現代建築方法和材料重新創造自然界中的複雜結構。無論是印度如夢似幻的蓮花寺,還是新加坡的雙螺旋橋,從這些建築奇蹟中我們都能窺見人類與自然的緊密聯繫。

(部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被颶風艾瑪摧毀的聖馬丁島,滿目瘡痍,留下一地殘骸!
要想真正了解世界時尚之都——米蘭,那這幾個地方不容錯過噢!
為什麼總想吃炸雞和辣小館……不怪你,怪多巴胺怪獸傷了你的大腦
盧克索附近新發現了埃及第十八王朝時期御用金匠古墓,距今3500年!
回望「地獄之火」墜向人間的那一天……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