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國寶險些被搶至日本,有人出價20萬大洋,現在幾億都不換

此國寶險些被搶至日本,有人出價20萬大洋,現在幾億都不換

柏舟先給大家說說這件國寶的故事,這件國寶當初可是歷經波折。

1939年,河南安陽某地的吳氏兩兄弟在自家祖墳附近發現了盜墓賊的盜洞,就拿著當地人手一件的洛陽鏟開始挖了下去,意外發現了一個大傢伙。當時安陽已被日軍佔領,為防止日軍發現,兩兄弟第二天才糾集村民,近四十人足足挖了三天才將這件大傢伙挖了出來。

之後,這件寶物就藏在弟弟吳培文的院中,但挖掘之時人多口雜,總有些人心懷不正,將之告之了日軍,日軍分分鐘趕到,據說當時其領隊的大隊長繞著這座青銅器好幾圈,嘴中一直念叨著,寶貝。

這件寶貝就是寫進課本的國之重寶,司母戊大方鼎(後母戊大方鼎)。

按照2002年紀錄片《司母戊大方鼎》里的說法,吳氏兄弟其實是想將之賣掉的,有個北京的大商出價20萬大洋,但要求將大鼎打碎了分片運走,村中人用盡手段,鋸了兩個小時僅鋸進1厘米,最後改用錘砸,砸了幾個小時後才砸掉一個鼎耳(現在的鼎耳也非原裝),由於聲音實在太像,怕引來日本人,最終這筆生意還是沒有達成。

日本人在村中幾次搜尋無果後,開始抓人,吳氏兄弟將司母戊大方鼎藏好後,又去買了個青銅器贗品,將之藏在院中,讓日本人「發現」,日本人最終上當,拿著贗品回去了,吳氏兄弟不敢回家,最終在他鄉呆到日本投降才歸來。

1946年,待其回來後將方鼎挖出來準備的時候,安陽當地的國民政府聽聞此事,「勸說」其將之捐獻給黨國,一幫子警察在吳家大院里挖了幾天,將之運走。

蔡元培先生倡議其創建的國主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通各種手段收回遺失在全國的珍品國寶,其中就包括了這尊后母戊鼎。在1948年這尊大鼎在南京展出時,引起轟動,也因為其太過沉重,最終此寶還是留在了南京博物院。

郭沫若先生考證其鼎上銘文,名之曰「司母戊鼎」,意為「祭祀母親戊」,王國維的親家也是魯迅先生盛讚的國學大家羅振玉同意這個觀點,曰:「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

母戊乃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後來的皇后)婦妌的號,這座方鼎應該武丁和婦妌的兩個兒子為母親所做。

但是這個「司」字,由於在古文中與「後」同字(注意,後非簡體字,古已有之,後來與後的繁體字意合併),這個銘文,可能是「後母戊」的意思,即為「偉大、了不起、受人尊敬的母戊」,這個後字的意義,大概如「皇天后土」中的後字類似,從意義上看,更為貼近。

但是令人尷尬的事情出現了,在2011年其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名為後母戊鼎,在其出生地殷墟博物苑和國內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內,其還是用的老名字,司母戊大方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往事 的精彩文章:

抗日神劇里的漢奸偽軍,都說是汪精衛組建的,事實並非如此

TAG:南北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