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筆者認為,這是一次及時的決定

筆者認為,這是一次及時的決定

筆者認為,這是一次及時的決定。當前,中國還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儘管我們這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有自信、有自覺,但眼睛也不能光向前看,尤不能數典忘祖。面對歷史,我們虧欠得很多。一個現實是,除了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偶爾響起的防空警報聲,我們之前並沒有過全國性的遇難者公祭日。

歷史教材里學習不到,現實生活里感受不到,於是那段歷史,被很多人遺忘了。一些大學生甚至不知道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這並非危言聳聽。我們要求日本認真對待歷史,自己卻將之忘卻。這不光是一個諷刺,更表明了我們的民族記憶出現了裂痕。

沒有紀念,忘卻隨之而來,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人類的記憶分為個體記憶和群體記憶兩種,群體記憶基於重大事件而產生,而當群體記憶的內容關係到整個民族的根本利益時,便很容易上升為一個民族的記憶。南京大屠殺不僅是南京人民的記憶,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記憶,更是我們國家的記憶。對於這這樣一段血的歷史,必然需要特定的形式來維繫記憶。

設立國家公祭日,舉行公祭月活動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其實,公祭早已經融入到我們民族的記憶細胞之中。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和「禮之五經,莫重於祭」之說。自古以來,公祭就是重大的文化事件。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建離不開公祭。公祭是一個聯接民族記憶的紐帶。

國家公祭日是對歷史記憶的修補,國家公祭的形式能夠加強國民對民族屈辱史的記憶,勿忘國恥,從而凝聚民族精神和民族團結力。在全國鳴警報、降半旗和集體的肅立默哀中,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感受到國家落後的悲慘。

通過這些紀念活動,歷史記憶也不再僅僅是一組數字構成的抽象命題,它將會升級成為民眾能夠真切感知的「撕心裂肺」的文化記憶。

為戰爭災難的死難者舉行國家公祭,修補好那一段民族記憶才能讓我們更好地銘記歷史。而銘記歷史,特別是國家的受難史,不光是對歷史有一個交代,更是知恥而後勇的社會進步動力。回望歷史和展望未來,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

為亡靈致祭,最終目的是萬世開太平。國家公祭日,不僅是中國的,也將是世界的,不僅是現在的,也是將來的。中華民族苦難史給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以啟迪: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只有尊重自己的歷史,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只有直面曾經的傷痛,修補好記憶的裂痕,才能奮勇向前,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馬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雖然說時至今天,就業率考核有些荒唐
當今的生活,社會競爭雖然給人們帶來了壓力
這張圖似乎是英國衛兵把手伸向凱特王妃的下面
每125人就有1人攜帶艾滋病毒
夜晚妻子們需按「值日表」與丈夫相聚

TAG:走馬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