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麼讓孩子學會主動去用思維導圖?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打開方式」 ……

怎麼讓孩子學會主動去用思維導圖?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打開方式」 ……

檁子:很高興,自從兩年前開始在小花生公眾號向大家介紹思維導圖以來,越來越多的朋友在帶孩子在閱讀中、生活中使用這個工具。好的思維方法比智商更重要。

不過,花友@amy_iris發現,思維導圖的概念對孩子來說一開始還是比較陌生、枯燥的,少了點樂趣。孩子往往只能體會思維導圖之「形」,較難理解思維導圖之「核」,更不會在生活、學習中主動使用它,幫助自己理順和拓展思路。

怎麼辦?她決定帶孩子用思維導圖重讀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收穫了樂趣,收穫了思維導圖的運用真髓。非常有意思的嘗試,也很實用,今天和大家分享,感謝@amy_iris!

本文由小花生網友@amy_iris發佈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之前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對思維導圖雖有所運用,但沒有系統地介紹給小朋友,它對於我們整理思路、深度思考 、回顧聯想確有幫助。

最初的考慮是購入適合小讀者閱讀的書,推薦給小學生的入門版本是這本《八大思維圖示法》,言簡意賅、用語簡單、排版舒服、有例有練,很好上手。

但這畢竟是本專門介紹八種 Thinking Map 的書,雖說是寫給小學生的,仍是少了點樂趣,我感覺妞只能體會思維導圖之形,較難理解思維導圖之核,更不會在生活、學習中主動使用它,幫助自己理順甚至拓展思路。

所以我決定,帶著妞,用思維導圖重讀繪本。

為什麼用繪本引導孩子去運用思維導圖?

關於這個問題,我考慮了以下幾點:

一是,重讀經典、一舉兩得,習得強大方法的同時,讓繪本的思想繼續閃光。

在之前的親子閱讀中,很多優秀繪本採用的方式都是我讀她聽,雖列入「已讀」系列卻沒能get到精髓,或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有更深的解讀。

如果能用思維導圖讓這些優質繪本「舊瓶裝新酒」,讀出不一樣的味道,不用我來絮叨思維導圖的好處,妞自己就能體會到它的妙用。

二來,繪本題材多樣、選擇面寬。8種思維導圖各有其不同的適用場合,而繪本內容的豐富性足夠提供給我們實踐不同導圖的機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有趣的繪本,在日積月累的親子閱讀中自然而然讓小讀者熟悉並運用各種導圖。

關於思維導圖的形式,小花生已有很多非常好的介紹文章,如這篇《思維導圖的八種基本形式和使用方法》...

具體怎麼做呢?

確定好方向後,在將思維導圖與繪本結合過程中有了一些體會,供花友們參考。

1、繪本的選擇,要由易到難,從最好玩的開始

並非每冊繪本都需要思維導圖分析深讀;最開初的引入無需為學而學,興趣為先,水到渠成,這樣的感覺最好。

大體上,我們要按思維導圖由易到難的順序,來選擇合適的繪本,從圓圈圖、氣泡圖到雙氣泡圖;從樹形圖、括弧圖、流程圖到到複流程圖、橋型圖。

八種思維導圖圖示

開始階段,我沒有選擇完全和年齡相搭的複雜繪本,就以有意思、好玩的繪本吸引住小讀者的眼球,以此引入思維導圖的基本概念。

在閱讀過程中,有的可以再做拓展,讀出深意。

比如,我們用括弧圖Brace Map重讀了《走開,綠色大怪物》,這次重讀,還學習了如何控制情緒。

簡單地做下介紹,這是一本非常有趣好玩的繪本,從封面就很吸引小讀者眼球。佩服作者的奇思妙想,每翻開一頁,都會有一個變化:黃色大眼睛、藍綠色長鼻子、紅色大嘴巴、可怕的綠色大臉、亂蓬蓬的紫色頭髮、扭曲的小耳朵,巨大的綠色怪物就這樣出現了……給小讀者帶來一次視覺上的奇妙之旅,愉快又好奇地不停往下翻。

更妙的是:當你像繪本指導的那樣,說著「走開」的時候,大怪物的眼睛、鼻子、耳朵……都不見了,最後竟然整個綠色怪物都不見了,它走的遠遠地,直到你說可以,否則它永遠都不會回來。

在英文里,Green有妒忌的意思,這還是本引導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繪本。當面對恐懼、怒氣、嫉妒等負面情緒時,如何在情緒爆發之前讓它慢慢消散,認識它,然後學會控制它。

記得在巧虎中曾看到類似的情節,那裡是關於「愛哭鬼」的設定,也是通過叫破它去認識情緒,然後學會疏解和控制。Green Monster的內涵顯然更大,可以是一切負面情緒。我和妞約定,下次當我們預感對方要發脾氣時,都要提醒對方小心,Green Monster要出現了!

故事讀完了,我們開始學慣用新的導圖分析這個故事:括弧圖 Brace Map.

括弧圖長這樣:

適用場景:

這一次,妞主導我補充。妞首先繪製草圖 ...

我補充上英文 ...

妞上色以後 ...

最後,梳理「括弧圖」關鍵詞:

1、理解整體和局部

2、繪製方法:由大括弧和關鍵片語成。

3、建立對事物全面客觀的認識,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可以定義結構、分析構成、分解組成……

有的,則就是在輕鬆好玩中讓小孩子體會韻律、節奏之美,並無太多邏輯可言。每個小孩子興趣點不同,媽媽一定知道自己家小孩的閱讀喜好。

比如《有個老奶奶吞了一隻蒼蠅》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我們用流程圖Flow Map做了重新解讀。

這是曾獲凱迪克大獎的經典繪本,個人推薦讀原版,才能體會它的魅力:韻律和節奏。

繪本講了一個誇張無厘頭的故事:一個老奶奶一個不小心,吞下了一隻蒼蠅。蜘蛛、小鳥、小貓、小狗、奶牛都很擔心,老奶奶又把它們一個個吞到肚子里想把這隻蒼蠅抓住來。老奶奶肚子越來越大,最後一隻馬被吞下肚子以後,蒼蠅沒出來,老奶奶卻死了。

分析內容之後,我和妞分別練習了流程圖的畫法(有了娃,發現我不僅變身女漢子,還有諸多潛能可開發):

隨著繪本閱讀的推進,有意識的根據孩子年齡、閱讀能力和閱讀面,選擇更複雜,也適合自家小讀者的繪本。

比如,在練習雙氣泡圖的過程中,我們從較為簡單的繪本《石頭湯》和《生氣湯》的對比入手,過渡到中英不同版本、不同內容的《石頭湯》(Stone Soup),再到文字較多、篇幅較長的北歐神話《巨魔》,由淺及深,縱連橫連,慢慢推進。

閱讀繪本《石頭湯》和《生氣湯》時,我們做的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

2、繪製思維導圖,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內容比形式重要

思維導圖的繪製:避免完美情結,鼓勵為主,變「教我做」為「我要做」,讓小讀者發揮主導;分清主次,思維導圖應以幫助理順思維、拓展思路為主,內容應該大於形式

對剛接觸思維導圖的小朋友,並不就整個繪本提出做完整導圖的要求,而是只針對某種類型的導圖,以有趣的繪本為載體,引導小朋友體會、熟悉不同繪本的適用效果。如,用《點點點》做流程圖,不需要把每個變化都描述出來。

為了提高興趣,最初我是和妞同讀一本書,分別完成各自的繪本導圖。這樣,一來有神秘感,我倆都很想要看看對方的圖最後是個啥樣子;二來,將引導放於輕鬆自然的狀態之中,避免說教,讓小孩子自己主動來借鑒大人的導圖。

有兩點要注意:

(1)強調內容,淡化形式。生動直接的圖示于思維導圖當然有益,但我家是個愛畫畫的小妞,往往在畫圖的細節上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在最初的興趣引入之後,我就告訴她導圖的內容更重要,要有自己的簡潔風格。這一點我不確定是否適用於每個小孩。

(2)堅持閱讀為本,不因為要繪製導圖就放棄了閱讀的質量。例如,繪本從封面的讀圖開始,可以考慮用不同版本(中英版本、音頻、動畫)、多種形式(角色扮演、卡片遊戲、主播錄音)高質量的閱讀。我始終認為,思維導圖是強大工具,而非終極目標,不能捨本逐末。

3、導圖完成之後,我們需要做這四點

(1)培養好的筆記和引證習慣,初步有「版權」概念,順帶培養她有自己作品的願望。

如,在妞認為自己的思維導圖完成之後,告訴她要有「索引欄」,也就是備註上這張導圖源自於哪本繪本,告訴她這是別人的智力成果,也便於自己以後明白這篇筆記的緣由。

備註上導圖完成者的名字(也就是妞的名字)和時間,告訴她,現在你是導圖作者,以後還可以有自己的繪本作品、美術作品、書法作品、音像作品……

(2)利用繪本複述、分析故事,這是最經常的回溯項目。

(3)在生活中結合繪本內容,再用思維導圖做適當拓展。

(4)所有的導圖完成後,再彙集、整理在一個文件夾中,加入到我們的閱讀百寶箱。

用思維導圖,我們重讀了這些繪本....

除了上面有提到的部分之外,我貼上之前我們完成的一些繪本導圖作為例子。(註:更多思維導圖與繪本的結合,請下載小花生App,關注作者個人專題「用思維導圖重讀繪本」)。

1、對比中英版本《石頭湯》,橫向拓展,繪製樹狀圖和雙氣泡圖

雖然都叫做《石頭湯》,但中英版本的內容有很大不同。英文版看似文字不少,辭彙卻比較簡單,句式不斷重複,很適合英語啟蒙;中文版實際也是外國人改編的中國風故事,較之英文版更educational。

故事不單純講以石頭為引子做出一鍋靚湯,更引申到人與人之間打破隔閡、打開心門、學會分享、找到幸福。故事的畫風很有意思,仔細觀察有許多亮點。

首先,我讓妞自己選擇形式完成一張思維導圖,妞選的樹狀圖 Tree Map完成中文版繪本。

為了引出雙氣泡圖,我主動繪製了英文版樹狀圖配合妞的導圖。

重點來了,共同完成的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

2、複流程圖Multi-flow Map:《長頸鹿不會跳舞

讀罷中文繪本《長頸鹿不會跳舞》,特別是看過製作生動又有點幽默的英文版動畫後,我告訴妞我們要用一種新的導圖分析這個故事——複流程圖Multi-flow Map

之前已經繪過流程圖,複流程圖又是什麼呢?先上理論,簡單概述:

適用場景:

我主導,示範了一張,分析長頸鹿不會跳舞的原因和影響。

我問妞,後半本我們還能發現什麼事件(現象/情況),也可以用複流程圖分析一下它的原因和結果。這一次,我們共同討論完成。

妞要求要像真正的繪本書那樣署名,甚至要我把國籍(中)也備註上……

最後,再梳理一下「複流程圖」關鍵詞:

1、分析問題的原因和結果:如上課專註力不高、經常遲到、口算速度慢…

2、討論改變:如果…就…(預測)

3、分析因果關係,識別背後的動力。

3、圓圈圖Circle Map:《蚯蚓的日記》

用簡單的圓圈圖Circle Map,我們重讀了《蚯蚓的日記》

媽咪也畫:

一個暑假後,我們收穫滿滿...

關於思維導圖與繪本的結合,我們主要利用這個暑假進行。

要說效果,短期效果明顯,例如上述兩個版本的《石頭湯》,初讀之後問妞喜歡哪個,說是都喜歡;完成了雙氣泡圖後,再問喜歡哪一個,說是更喜歡中文版:) 。

言歸正傳,除了橋型圖還沒開始進行,其他7種思維導圖妞已經熟悉了它的形式和適用場合,也許不是一板一眼的照著教科書習得,但妞有極大的熱情主動運用(當然,媽媽需要時不時裝裝傻,藉機引導)。舉兩個例子:

暑假作文。妞懂得首先用圓圈圖做頭腦風暴,把所有想到的事件列出來;再用流程圖規劃、安排寫作順序,儘管文字仍然簡單、事件安排也不盡合理,但方向是對的,熱情是有的。

暑假撿蟬蛻。回家後,我們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後,在白板上用流程圖繪製的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啰里啰嗦,是以為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進的教育資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書開團

周二:話說思維和方法

周三:怎麼閱讀,怎麼學英語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實踐

周六、日:美好生活畫報、熱點討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花生網 的精彩文章:

無論你是哪一款媽媽,都無須和孩子說「對不起」 ……
原版《棚車少年》系列,銷量超兩億冊的必讀童書經典
上次開團被秒光的《紐約時報》暢銷歷史小說 I Survived 系列終於補到了!
很高興五歲女兒開始形成英文思維,我的五點「啟蒙」心得…
My First Discoveries-分冊介紹和內頁展示

TAG:小花生網 |